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新疆北部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疆北部地区大地热流数据,对“新疆北部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一给出的地壳生热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其数值不满足大地热流值的约束,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明显偏高。作认为:根据区域地震剖面地震波速推断岩性,再利用出露地表的相应岩石的成分估计下地壳微量元素丰度的方法缺乏可靠的理论或实验基础,现今某些研究得到的下地壳U、Th、K丰度或生热率可能不太可信。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部金、银、铜化探元素的分形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板块构造的观点,划分新疆北部地壳的大地构造单元,应用分形基本和分数维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新疆北部地壳中金,银,铜的分数维,分析分数维的特征,研究其在板块构造和找矿等方面的意义。元素含量具有分形特征,分数维值的大小和矿化程度有关,最后指出新疆北部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疆地区的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调查资料,详细研究了新疆地区的大陆地壳模型。新疆地区有五个大地构造单元,它们是阿尔泰褶皱系、准噶尔褶皱系、天山褶皱系,塔里木地台和西昆仑褶皱系。在地壳模型和岩石化学资料基础上,计算和研究了新疆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和主要元素丰度。  相似文献   

4.
 对漳州地区的地表和钻孔岩石进行了岩石密度、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和岩石导热率测试。结果显示,岩石密度的平均值在2.60 g/cm3左右,与世界范围内花岗岩的密度平均值一致;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的平均值为3.7 μW/m3,高于中酸性火山岩和基性岩脉等其他类型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值,热贡献率主要来自Th 和U 的放射性衰变热。研究区岩石导热率的平均值为2.83 W/mK,接近世界范围内上地壳岩石的平均值。结合前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热学研究成果,认为地幔对地表热流贡献率要高于地壳,漳州地区为典型的“冷壳热幔”型岩石圈热结构。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的岩石中存在着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热能,放射性生热是岩石圈内热的主要来源之一。山东省陈庄潜凸起区作为一个干热岩勘探研究区域,在干热岩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基础性资料。本文对该区大地热流及地温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Rybach 生热率公式计算了钻孔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从GRY1 孔的生热率与深度的关系来看,1650 m 以上,生热率整体数值较大,且变幅较大,在埋深1430~1645 m 生热率达到4.72~6.78 μW/m3,该区间主要由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绿泥石化二长花岗岩组成。1645~2500 m 区间主要由花岗岩及含黑云母闪长岩、辉长岩组成,生热率有所降低。整体来说,花岗岩中生热率变化较小,一般在2.0~2.5 μW/m3;而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弱绿泥石化二长花岗岩生热率较高,且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分形理论和方法,利用四川省和重庆市1950年1月—2009年9月(震级≥4.0)的地震数据和川渝地区大地构造图,计算一级和二级构造单元内地震空间分布的信息维,并对地震空间分布及其分维值与大地构造单元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显示:1川渝地区的一级和二级构造单元内的地震空间分布具有分形结构,二级构造单元的地震空间分布分维值差异比一级构造单元更明显;2地震空间分布分维值大小与构造单元内地震发生的次数没有互相对应的关系,而与地震点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地震空间分布分维值与构造单元复杂程度、地壳活动强弱之间有较好的联系,其信息维是构造单元活动性强弱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地球化学背景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利用地壳元素分布特征与动植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间的关系,指导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借助已有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揭示岩石、土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经济作物、地方病之间的关系,寻求内在规律,圈定关系区、建立相关数据库信息系统。结果中国地方病的分布与基岩出露程度、地表剥蚀程度、森林发育状况、相关元素的运移富集等因素密切相关;特色经济作物与岩石、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利用动植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与地壳元素分布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关信息库,可指导经济作物的开发、预防地方病的发生,促进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的岩石中存在着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热能,放射性生热是岩石圈内热的主要来源之一。山东省陈庄潜凸起区作为一个干热岩勘探研究区域,在干热岩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基础性资料。本文对该区大地热流及地温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Rybach生热率公式计算了钻孔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从GRY1孔的生热率与深度的关系来看,1650 m以上,生热率整体数值较大,且变幅较大,在埋深1430~1645 m生热率达到4.72~6.78μW/m3,该区间主要由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绿泥石化二长花岗岩组成。1645~2500 m区间主要由花岗岩及含黑云母闪长岩、辉长岩组成,生热率有所降低。整体来说,花岗岩中生热率变化较小,一般在2.0~2.5μW/m3;而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弱绿泥石化二长花岗岩生热率较高,且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阐述的中国东南部地壳系经历过雪峰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时代强烈构造运动,并相应地形成各时代的花岗岩类。它们在各期构造带中循构造体系作有规律地分布。文中对各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成矿专属性等方面的特征及其明显的前进演化关系进行了扼要地叙述。研究资料表明,多时代花岗岩发育的地区,往往对钨、锡等金属成矿最为有利,并且其矿化经常与晚期或晚阶段花岗岩相联系,此乃多期、多阶段的花岗岩化的过程中,促使钨、锡等成矿元素不断从岩石中浸出向上富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济阳坳陷的深反射/折射地震测深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地温场资料和地震波速度(υp)与放射性生热率(A)的实验关系,建立了二维稳态热传导模型,模拟了济阳坳陷岩石层温度分布.研究表明:壳幔边界温度与地壳厚度密切相关,地壳厚度大的地区壳幔边界温度相对较高,约为600~650℃,地壳厚度小的地区壳幔边界温度相对较低,在510~550℃之间;该地区居里面深度在30km左右,与Moho面的深度近似;计算得到该地区热岩石圈厚度在81-102km之间,其分布形态与莫霍面的分布形态相近.  相似文献   

11.
铀矿中锆石富集Li、P、Ti、Nb、Hf、U、Th、Ta、Y、Rare earth elements(REE)等微量元素,Th/U比值较低,在以大陆上地壳为标准化的模式图上呈现明显的重稀土富集、Ce、Y正异常和Eu负异常的特征。根据锆石/热液间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估算了成矿流体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铀成矿流体具有富U,低Th/U比值,高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显著的Ce、Eu负异常和Y正异常,低Ce~(4+)/Ce~(3+)比值等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并得到流体/岩石反应的改造,流体上升减压导致流体沸腾、气体溢出、碱性增高和还原环境,最终导致铀矿物的沉淀和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西藏措勤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的西段北侧,该区古新世火山活动十分强烈,形成了一套厚度大于1 000 m的中酸性火山岩地层,火山岩K-Ar和Rb-Sr同位素年龄为63.9~61.0 Ma,区域上可与古近纪林子宗群下部层位相对比,归为古新统典中组.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火山岩系属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负Eu异常明显.与原始地幔相比,微量元素Rb,Ba,K,Th,U富集;Ti,P,Sr,Ta(Nb)亏损.锶、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岩浆来源与陆壳物质关系密切,推测是来自于俯冲带的幔源基性岩浆与陆壳重熔酸性岩浆以不同比例混合所形成.综合研究认为,这套火山岩形成于陆缘弧构造环境,与喜马拉雅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消减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及北部湾盆地泥岩地球化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珠江口及北部湾盆地泥岩中稀土元素分布配分形式显示轻稀土元素较平稳,铕出现明显亏损的特点,与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AAS)的分布特点相似,但样品的稀土元素(REE)高于PAAS。在Th-Hf-Co三角图解中,所有样品均位于上地壳平均值的上方,远离地壳平均值和洋壳,说明珠江口、北部湾盆地沉积物母岩以来自上地壳偏酸性的岩石类型为主,地球化学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与北部湾盆地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为解决大规模服务选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蚁群算法(HACO)。该算法先采用动态skyline服务查询过程过滤抽象服务类相关的冗余候选服务,以大力缩减空间提高查找效率,然后利用聚类设计动态构造图来引导蚂蚁的搜索方向,从而确定局部服务选取的搜索区域;基于已经确定的局部服务选取的搜索区域,利用启发式策略选取具体的组合服务。我们采用标准的真实数据集和综合产生的数据集对我们的方法进行试验评估,以及和最近提出的相关组合服务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在解的质量和处理时间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西藏日土县北东地区的小型酸性侵入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锆石年龄测试,探讨岩石的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确定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闭合的时限。研究区酸性岩体的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其主要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是:SiO_2为63.89%~77.49%,全碱(K_2O+Na_2O)为8.06%~8.95%,全铁(FeOT)为0.48%~4.37%,Al_2O_3为12.43%~16.17%;大离子亲石元素中Rb、Th、U、K明显富集,但Ba、Sr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中Nb、Ta、P、Ti明显亏损,而Zr、Hf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负Eu异常明显(δEu=0.09~0.67,平均为0.47),球粒原始标准化分布模式为向右缓倾的V型,属于A型花岗岩。其LA-ICP-MS锆石206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7.8±1.2)Ma,属于中生代早白垩世中期。从岩石碰撞后A1型花岗岩特征推测,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在日土地区的闭合时间应在早白垩世中期。  相似文献   

16.
Keller CB  Schoene B 《Nature》2012,485(7399):490-493
The Earth has cooled over the past 4.5 billion years (Gyr) as a result of surface heat loss and declining radiogenic heat production. Igneous geochemistry has been used to understand how changing heat flux influenced Archaean geodynamics, but records of systematic geochemical evolution are complicated by heterogeneity of the rock record and uncertainties regarding se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bias. Here we apply statistical sampling techniques to a geochemical database of about 70,000 samples from the continental igneous rock record to produce a comprehensive record of secular geochemical evolution throughout Earth history. Consistent with secular mantle cooling, compatible and incompatible elements in basalts record gradually decreasing mantle melt fraction through time. Superimposed on this gradual evolution is a pervasive geochemical discontinuity occurring about 2.5?Gyr ago, involving substantial decreases in mantle melt fraction in basalts, and in indicators of deep crustal melting and fractionation, such as Na/K, Eu/Eu* (europium anomaly) and La/Yb ratios in felsic rocks. Along with an increase in preserved crustal thickness across the Archaean/Proterozoic boundary, thes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a model in which high-degree Archaean mantle melting produced a thick, mafic lower crust and consequent deep crustal delamination and melting--leading to abundant 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 magmatism and a thin preserved Archaean crust. The coincidence of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geochemistry and crustal thickness with stepwise atmospheric oxidation at the end of the Archaean eon provides a significant temporal link between deep Earth geochemical processes and the rise of atmospheric oxygen on the Earth.  相似文献   

17.
李进宝  吴静  李峰  肖浩飞  汝珊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073-4078,4085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是滇西目前发现的最重要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主要含矿建造为大凹子组火山岩系。大凹子组火山岩系主要岩性为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细碧岩,其次还含多层硅质岩、凝灰质粉砂岩、沉凝灰岩、碳质或钙质页岩及碳酸盐岩等。通过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和最新的地球化学数据,对该区域的火山岩构造环境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矿区细碧岩、英安岩等明显地Na2O>K2O;而凝灰岩和蚀变流纹岩则相反。矿区主要火山岩均以相对富集U、Th、La、Nd、Hf、Sm和相对亏损Rb、Ba、Nb、Sr、Ti、P为特征。火山岩的稀土元素总体上具有LREE>HREE的特点,LREE略微富集。综合大平掌火山岩主量、痕量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凹子组火山岩系形成于消减作用环境下的火山岛弧与弧后裂陷盆地的过渡带,并具有裂陷带双峰系列火山岩组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锆石U-Pb定年与微量元素同时测定的原位微区分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地质测年方法之一,对锆石形貌学、内部结构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是正确理解、解释锆石原位微区分析测年结果的关键。通过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CL)、背散射电子图像(BSE),结合锆石的Th/U比值及稀土配分模式曲线特征,可判别不同锆石的成因类型;通过锆石的微量元素分析,可判别锆石寄主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形成环境;利用Ti温度计可限定岩体的岩浆源区深度范围,结合锆石寄主岩石类型及寄主岩石中深源包裹体的研究,可进一步推断锆石母岩浆的起源。锆石U-Pb定年与微量元素分析相结合的地质测年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最大沉积地层时代限定、碎屑岩物源分析以及古洋盆演化过程约束等方面,且具有强有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新疆萨吾尔地区二叠纪火山岩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境内,地处萨吾尔山中段,属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北缘。区内发育一套卡拉岗组和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时代为早二叠世。岩性主要为以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钾玄岩、粗安岩和粗面岩为代表的基性-中偏碱性岩石组合,化学成分上具有富碱、富钾、贫钛等特点,均显示"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岩石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Th、Pb等相对富集,Ta、Nb和Ti呈明显的"TNT"负异常,Sr、P、Ti、Be、Cu、Bi等相对亏损,而Rb、La、Nd等则相对富集,显示后碰撞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点,结合火山岩中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推断当时该区处于主碰撞之后的拉张伸展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