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量野外露头、钻井资料的沉积学和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江南-雪峰古隆起形成于加里东末的早志留世石牛栏期(小河坝期);黔中隆起和川中隆起形成于奥陶纪与志留纪间的都匀运动,早于东边的江南-雪峰隆起.尽管这3个古隆起都可能成为小河坝砂岩的物源区,但是小河坝砂岩古流向数据主体方向为北至北西向,而且从震旦纪-早志留世沉积时期川中隆起和黔中隆起接受的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而在小河坝砂岩物质组分中未发现碳酸盐岩的物质记录,据此,认为是江南-雪峰隆起控制了川东-黔南凹陷早志留世的古地理格局,提供了川东-黔南凹陷早志留世小河坝组碎屑物质来源.沉积学研究表明小河坝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据此,通过编制砂体等厚图和古地理图,精细刻画了小河坝期三角洲前缘各微相类型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的隆升与主要断裂的走滑和伸展运动有着密切联系。通过研究孔店—东营期主要断层的活动速率,总结了中央隆起带古近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史:孔店—沙四期,经历强烈的伸展活动,断层活动强烈,中央隆起带开始形成;沙三—沙二下沉积期,断裂活动进入高峰期,中央背斜带发育;之后,主断裂上盘遭受沉积间断或剥蚀,至东营期,基本确定了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3.
根据沉积层序、构造变形样式及地层接触关系,将黔南拗陷沉积盖层划分为3大构造层,并重新划分黔南拗陷的构造区划。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按黔南拗陷断裂特征及其不同部位构造变形强度的差异,将黔南拗陷划分为叠瓦冲断变形区和褶皱冲断变形区。黔南拗陷具有东西分带、上下分层的特点。依据各构造单元变形强度等相关要素的评价,优选出长顺凹陷为相对稳定的油气保存区,结合该区的石油地质条件,指出长顺凹陷为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地区柴北缘赋煤区构造单元新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柴北缘赋煤区构造单元进行重新厘定,文章基于煤田地质构造特征并集成前人研究工作成果,从区域构造控制与煤系赋存状况相结合的角度对柴北缘赋煤区构造单元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柴北缘赋煤区可新厘定为""三隆三凹(五小凹区)"即3个三级单元,11个四级单元,具体为:1东部构造分区。整体地貌呈现三隆夹两凹的构造形态,3条隆起从南至北依次为绿梁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欧龙布鲁克山山前断裂和宗务山隆起条带,2个凹陷由南向北为乌兰凹陷和德令哈凹陷;2中部构造分区。该中间构造分区整体构造形态为两隆两凹,2个凹陷一为绿南凹陷一为鱼卡-红山凹陷,前者为低应变区,褶皱构造发育,后者为高应变区,为主要含煤区段;两个隆起是交叉归并隆起,南为欧龙布鲁克山-牦牛山隆起带,北为达肯大坂隆起带,二者在羊肠子沟一带逐渐归并为一;3西部构造分区。本区整体构造格局为一隆一凹,山前凹陷处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沉积厚度较厚,而绿南凹陷的西部区域也同赛南凹陷处于同一盆地区带。该研究是首次从煤田地质角度对柴北缘赋煤区构造单元的新厘定。  相似文献   

5.
<正> 0 引言根据本省不同地区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类型组合的不同及农业利用方式的差异,对贵州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分区,共划分为黔东北、黔北、黔中、黔南、黔西南及黔西北等六个区.本文对各区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利用方向及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普图马约盆地白垩系分布特征,收集、整理、分析了盆地内相关重力资料,并综合地质、钻井等资料对其进行处理解释.通过对普图马约盆地布格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重力垂向二阶导数特征等分析以及对剖面定量拟合结果的研究,发现普图马约盆地重力异常等值线宏观走向为NE向、NNE向,盆地内重力高低相间分布,自西向东发育4个重力梯级带,将盆地分为2个重力高带和3个重力低带,形成"两隆三凹"的构造格局.认为普图马约盆地主要构造为NE向.盆地西部隆起和东部隆起基底较浅,其上覆地层厚度较薄;西部凹陷、中部凹陷、东部凹陷基底较深,其上覆地层密度低、厚度较大.盆地西部凹陷以及中部凹陷的中、北部白垩系发育,有丰富的烃源岩,为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7.
刘林林 《大自然》2011,(2):34-37
贵州人谈及家乡时,总会自豪地提到黄果树、织金洞、茅台酒、云雾茶,甚至“江南煤海”、“黔南磷都”、“黔西南金山”……似乎没落下一件足以让黔人自豪的瑰宝。可是,有多少贵州人会提到那件举世无双的稀世之宝“辰砂王”呢?  相似文献   

8.
以地质、重磁、地震、测井、岩石物性及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深层密度的空间变化模式并进行了地球物理反演。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沉积主要受北西向构造的控制,太古界构成东营凹陷的结晶基底,是一个北东转近东西向的北陡南缓的断陷,最深处位于现河、辛镇一带,可达12000m;下古生界奥陶系构造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其构造格局与太古界有很强的一致性;中生界宏观上继承了下古生界的构造形态,但填平补齐和局部改造比较明显,凹陷范围明显缩小。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断裂构造总体格局为向北东撒开、向西南收敛的束状构造,且可以分为高青博兴断陷区、利津草桥断陷区、东营王家岗断陷区3个断块。东营凹陷边部的隆起地带发育有3条火成岩带。与钻遇井深度比较,中生界和下古生界深层构造的反演精度分别达到91.14%和88.17%。  相似文献   

9.
我们贵阳是著名的山城,整个城市都在群山环抱之中。市区西北,一山崛起,重峦叠嶂,林木苍郁,显现特别幽美而灵秀。这就是贵阳的绿色明珠——黔灵山。黔灵山被人们奉为黔南第一山,是美丽的公园,著名的旅游胜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曾为它写下赞美的诗篇。人们说黔灵山是会集了黔山的灵气,这“灵”到底在哪儿呢?我看就在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恢复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和马朗凹陷自二叠纪以来的沉降史。方法 利用回剥技术,根据压实校正模型和艾利均衡模型对两凹陷的总沉降量及构造沉降量进行求取。结果 马朗凹陷主要经历了2个隆起期和3个沉降期,条湖凹陷为3个隆起期和4个沉降期;早、中二叠世两凹陷的沉降幅度很大,沉积速率最大可达133.46m/Ma;晚白垩世的隆起幅度最大,地层剥蚀厚度可达846m。结论 晚二叠-早侏罗世,盆地的沉降中心位于条湖凹陷,从中侏罗世西山窑期开始盆地的沉降中心向东迁至马朗凹陷内。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断层落差法,对惠民凹陷沙河街—东营期的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惠民凹陷古近纪经历强烈的伸展活动,断层活动强烈.凹陷内部的断层主要以北东向为主,断层活动具有分段性的特点,惠民凹陷断层活动形成了多种断裂几何形态.盆地边缘断层和内部断层的活动形成了半地堑、半地垒和地堑—地垒形式的断块体,其断块体组合的分布使整个惠民凹陷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分区块断的构造特征.沙三—沙二早期,惠民凹陷处于快速伸展断陷期,中央背斜带隆起,临商断裂带和夏口断裂带活动较强;沙二上—东营组沉积期伸展裂陷活动减弱.经过古近纪断陷期的构造演化,基本确定了惠民凹陷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2.
以野外露头剖面和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显微薄片鉴定,对黔南—桂中地区的二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演化研究.将二叠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或称为二级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识别出了海岸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和台盆沉积体系,黔南地区以台地相为主,桂中地区则以“台-盆”相间为特征.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古地理演化研究表明:早二叠世,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黔南地区为暴露剥蚀区,桂中地区为“盆-隆”相间的沉积格局;中二叠世,受海侵作用的影响,黔南地区以台地环境为主,桂中地区演变为“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晚二叠世早期的东吴运动造成研究区大面积隆升剥蚀;晚二叠世中晚期,海侵作用使黔南地区再次成为碳酸盐台地环境,并且在桂中地区则再次形成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上述盆地结构演化控制了礁滩相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构造综合地球物理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质、重磁、地震、测井、岩石物性及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深层密度的空间变化模式并进行了地球物理反演。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沉积主要受北西向构造的控制,太古界构成东营凹陷的结晶基底,是一个北东转近东西向的北陡南缓的断陷,最深处位于现河、辛镇一带,可达12000m;下古生界奥陶系构造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其构造格局与太古界有很强的一致性;中生界宏观上继承了下古生界的构造形态,但填平补齐和局部改造比较明显,凹陷范围明显缩小。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断裂构造总体格局为向北东撒开、向西南收敛的束状构造,且可以分为高青-博兴断陷区、利津-草桥断陷区、东营-王家岗断陷区3个断块。东营凹陷边部的隆起地带发育有3条火成岩带。与钻遇井深度比较,中生界和下古生界深层构造的反演精度分别达到91.14%和88.17%。  相似文献   

14.
文23断块是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北部一个地垒型断块。沙四气藏为一南倾的鼻状构造。断块的形成是先后受近东西向拉张东推应力作用和右旋平移应力复合作用结果,形成现今的被断层分割的地垒块构造格局。文东,文西两组断层既是该断块东、北、西边界,又控制着断块区內气水分布。  相似文献   

15.
1875年6月8日地震,在我省地震史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我省一次独立的最大地震事件,又是黔南地区影响面积最大的一次破坏性地震,也是黔、桂、湘地区一次重要地震。对于该次地震,与最近发表和文献中涉及到在对该地震的认识上存在着重大分歧,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6.
继1989年9月贵州省“黔中隆起”专题学术讨论会之后,又于1990年12月在贵阳召开了“黔中隆起”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着重讨论四个专题:1.黔中隆起及黔中古隆的涵义;2.黔中隆起演变历史及其古地理变化;3.黔中隆起上升的时间;4.黔中隆起研究简史及研究意义。与会者以大量实践材料及多学科知识,对四个专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致或接近的认识。一致认为继续深入开展“黔中隆起”学术研讨活动对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决心开好第三次“黔中隆起”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7.
2013年8月,山东省颁布《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旨在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支比、农民人均纯收入评价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利用ArcGIS分析山东省138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格局,将西部经济隆起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与全省其他地区作对比,分析《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所选择区域经济隆起不具可行性的2个原因:一是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发展水平与增长速度不具备"隆起性";二是西部经济隆起带缺乏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黔南曹渡河流域峰林喀斯特位于黔桂地貌斜坡地带,具有典型的环境系统演变结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石峰和洼地的有序动态结构性质。以六洞峰丛浅洼、卡罗峰林谷地和西凉峰丛深洼为代表,通过对石峰和洼地分形动力学指标的统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从卡罗峰林谷地、六洞峰丛浅洼向西凉峰丛深丛深洼演化,地貌格局早期以南北向为主,逐渐向南北、北东、东西向多种复合构造地貌转变,流域地貌呈现阶段性。 2.石峰正地形分维数为1.823(卡罗)——1.877(六洞)——1.898(西凉)正向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县域经济实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和ESDA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县级行政区(县、区、市)为研究单元,以2000年、2009年的县域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对贵州省10年来的县域经济实力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县域经济实力差异显著,并有所扩大;黔西地区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区域总体呈"凸"字型发展格局;以贵阳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初步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状况显著相关;较强型县域的数目增多,空间集聚范围扩大;县域经济实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具有地理上的集聚特征;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严重,整体水平偏低;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区和黔东、黔南经济落后地带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扩散效应增强,极化效应减弱,但县级市的极化效应仍很突出。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巴楚断隆的形态、成因及边界断裂与其南北两侧前陆凹陷的形成戚息相关。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大背景下,巴楚前缘断隆受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的影响,新生代时构造体制发生反转,边界向南北迁移。根据其发育过程特征,作者用复合前缘隆起两端迁移模式对复合前缘隆起独特的构造发育史进行了解释:即三叠纪以来岩石圈各圈层同步挠曲变形。随着挤压应力场的增大,巴楚隆起在挠曲基础上不断抬升,形成几条大型断裂带。巴楚断隆作为一个整体沿着这几条深断裂发生剪切滑动,平面上表现为向冲断带迁移。在宁静期岩石圈回跳,整体向下滑动,发育负反转构造,平面上为向隆起轴部的迁移。前缘隆起向南北凹陷迁移时可能会在前缘隆起上出现局部伸展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