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褐毛鲿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及其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褐毛鲿仔、稚、幼鱼的主要形态特征,并对仔、稚、幼鱼各时期提出了界定标志:仔鱼前期(1~6日龄)以油球消失为界;仔鱼后期(7~24日龄)以各鳍齐全为界;稚鱼前期(25~29日龄)以枕骨棘完备为界;稚鱼后期(30~32日龄)以全身被鳞为界;33日龄后进入幼鱼早期.仔、稚鱼培育水温22~25℃,盐度25~27.褐毛鲿受精卵为球形浮性卵,以卵径(0.81~0.86 mm),油球径(0.21 mm)和枕骨棘形态的特征为区别于其它石首鱼类卵子和仔鱼的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2.
双棘黄姑鱼的早期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 thus(Lacépède))的胚胎和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双棘黄姑鱼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无色透明.在水温25.9~27.0℃、盐度26.6的条件下,经19.2 h陆续孵出仔鱼.胚胎发育可分为24期.培育水温25.4~29.4℃、盐度26.6~30.6时,初孵仔鱼至孵化后3日龄为仔鱼前期,2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4~16日龄为仔鱼后期;孵化后17~24日龄为稚鱼期;孵化后25日龄进入早期幼鱼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青石斑鱼仔、稚鱼形态变化划分为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背、腹棘的显著伸长是石斑鱼形态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背棘、腹棘长短与仔鱼全长有明显关系。背棘和腹棘比值近似1:1。仔稚鱼全长和体重两者呈幂函数相关。在整个仔、稚、幼鱼日龄生长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5日龄前的仔鱼阶段,第二阶段为40日龄前的仔稚鱼阶段,第三阶段为60日龄前的稚幼鱼阶段。各生长阶段均伴随着一个危险期。导致各危险期的主要原因是(1)饵料,(2)变态,(3)自残。对策是(1)确保适时、适口饵料供应,(2)防止水质恶化和饵料营养缺乏,(3)勤分苗和充分投饵。在生长发育中,石斑鱼个体大小差异显著,导致此现象出现是因先天性和后天性二个方面造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人工培育青石斑鱼仔、稚、幼鱼的饲料条件。青石斑鱼从仔鱼-稚鱼-幼鱼的各个发育阶段均为动物食性。自初孵仔鱼至幼鱼发育过程大抵有三个饵料转换期:(1)前期仔鱼到后期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卵黄、油球)到外源性营养(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的转换期。(2)后期仔鱼末(25日龄左右、全长9毫米以上)到稚鱼期系由吃小型浮游动物到吃大型浮游动物转换期。(3)稚鱼后期、幼鱼阶段(约40日龄以后、全长20毫米以上)是向底栖饵料(鱼、虾、贝肉)转换期。用牡蛎受精卵和幼体作青石斑鱼仔鱼开口饵料。其饵料系列是:牡蛎受精卵和幼体-轮虫-桡足类、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成体、糠虾-鱼、虾贝肉。以初孵仔鱼2~3万尾/米 ̄3、稚鱼0.1~0.2万尾/米 ̄3、幼鱼0.05万尾/米 ̄3的培苗密度,各种饵料的日投饵量范围:牡蛎受精卵和幼体1-30个/ml,轮虫0.2-18个/ml,桡足类0.1个/ml,卤虫幼体0.1-3.5个/ml,卤虫成体1-10克/米 ̄3,糠虾1-140克/米 ̄3,鱼、虾、贝肉5-122克/米 ̄3。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为21.0~23.7 ℃,盐度为33.5的条件下,用约7.8×105粒受精卵孵出仔鱼约55万尾,孵化率达70 %左右,再经过79 d的培育,培育出幼鱼2.287×105尾,成活率达到41.5 %.初孵仔鱼平均全长(3.16±0.22)mm;初孵仔鱼至孵化后3日龄为前期仔鱼,冠状幼鳍形成,大部分仔鱼已开口,逐渐建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掌握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早期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方法】对海水青鳉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在水温26~28℃,盐度27‰,14h光照∶10h黑暗的条件下,海水青鳉0日龄胸鳍发达、眼球浓黑、脊索末端向上弯曲、尾鳍条出现;1日龄鳔充气,并开口摄食;3日龄卵黄吸收完毕;4日龄油球消失,进入后期仔鱼阶段;8日龄胸鳍、臀鳍条出现;10日龄背鳍出现;25日龄各鳍发育,进入稚鱼期;35日龄各个鳍条发育完善,身体布满鳞片,形态与成鱼相似,进入幼鱼期。【结论】根据卵黄囊、油球的吸收,鳍的发育以及鳞片等发育特征将海水青鳉早期发育阶段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海水青鳉各鳍的发育时序为胸鳍、尾鳍、臀鳍、背鳍、腹鳍。  相似文献   

7.
大弹涂鱼人工繁殖和仔稚鱼培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报道了大弹涂鱼诱导产卵和仔稚鱼培育的结果.亲鱼在生殖季节(5-9月)用HCG或HCG和LHRH-A混合激素催产.受精卵在水温26.5—29℃(不超过30℃),盐度25-27‰的条件下发育,经历87h孵出仔鱼,孵化率60-80%.仔鱼放养在模拟潮间带生态系的水泥池中,投喂动植物性饵料,第五天开始摄食微型浮游生物,第八天进入稚鱼期,开始摄食轮虫和桡足类幼体,第三十三天达到幼鱼期,成活率为37.5-60%.  相似文献   

8.
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生长和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2003~2004年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仔鱼、稚鱼和幼鱼的生长和摄食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8.5~31.0℃,盐度31.4~34.3条件下,初孵仔鱼经39 d培育变态为幼鱼.全长(L/mm)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L=2.039 8e0.076 7D;体质量(M/mg)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M=0.065 8e0.252 8D;全长(L/mm)和体质量(M/mg)的关系式为M=0.006 5L3.267 3.对170尾仔、稚、幼鱼的解剖观察结果表明,摄食率达95.88%,饱食率达77.65%.饱食量(F/mg)与体质量(M/mg)呈直线相关,F=0.043 3M-0.003 9,大多数仔稚鱼在30 min内可以饱食.仔鱼对轮虫的消化时间为1~2 h,稚鱼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的消化时间分别为1.5~3 h和2~4 h.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仔鱼白天摄食、晚上不摄食,前期仔鱼在8:00和18:00摄食量较大,后期仔鱼在8:00和16:00摄食量较大,稚鱼昼夜均摄食,摄食高峰期出现在中午12:00.  相似文献   

9.
鱼类早期生活史的营养与摄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早期生活史可划分为胚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其营养包括内源性、外源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仔鱼必须在卵黄耗尽前的短时间内建立起外源性摄食,否则,便进入饥饿期。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均取决于仔鱼的摄食效率,并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摄食节律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仔鱼对饵料的选择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变化,同时与饵料的大小、种类、密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鮸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鱼亲鱼培育、促熟催产、受精卵孵化、仔稚鱼生长变态,并成功繁育幼鱼103×104尾的生产实践,完成了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对QZY添加剂在受精卵孵化中应用和仔鱼期鱼鳔异常胀大病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