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索洛余值法测算农机化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算农机化贡献率在实践上为决策部门指导和推进农机化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对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指导农机化工作,对职能部门更好地发挥农机化管理、监督,指导,服务作用,推进农业机械化职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了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农机化贡献率的具体模型及步骤。  相似文献   

2.
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阐述以往农业贡献率测算方法之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必须考虑农业科技进步的生态贡献和气候因素的作用观点,设计了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农业综合局长研究山西省隰县试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分析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确定了应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测算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出1988~1997年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89%,并对到2000年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担子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要素投入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1995-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固定资本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其次,采用增长核算方法将农业全要素生产力(TFP)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灌溉设施的贡献率、农村公路的贡献率四个部分,测算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劳动力具有互补效应,对固定资本具有替代效应,这两种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灌溉设施和农村公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率增长,且灌溉设施的作用较大.因此,加强灌溉设施、农村公路的建设有利于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化农业生产中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业TFP.  相似文献   

5.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有非农就业机会的拉力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外推力,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外推力。农业机械技术装备弥补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农业劳动力空缺,并为农村非农化和城市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为保证社会稳定,农业机械化推力和非农就业拉力应力求均衡,使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与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协调。参3。  相似文献   

6.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与农业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业机械化的地痊,作用的论述及其现状的分析认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应以发展大农业的机械化为中心,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两型农业生产效率——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部环境效应、内部管理效率以及随机误差这3个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为了区分并测算这3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具体作用,单独测算内部管理效率这一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具体作用,通过构建DEA三阶段模型,消除了外部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这两个外生因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以2008年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测算了两型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并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促进两型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技术进步测算模型——G——C——D模型。利用此模型建立了河南省17个地市的G——C——D模型,并测算出河南省17个地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和资金、劳动力对产出的贡献率。表3,参3。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1995~2002年西藏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的农村社会生产总值主要受农业发展的影响。种植业时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最大,而从各种农产品产量和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分析,青稞和小麦的贡献率最大;畜牧业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为第2位,而猪的饲养量是影响畜牧业产值的主要因素;木材采伐对林业产值的贡献率最大,林产品次之。针对西藏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今后宜重点发展的产业为蔬菜和饲料作物种植、家禽养殖业和林产品开发。表6,参8。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农业发展态势、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资源、农业生态与环境、粮食产量、畜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在剖析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非农业生产占用耕地迅速增加等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建设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加速农村城镇化的区域农业发展对策,期望对吉林省农业发展和政府决策有所裨益.图4,表2,参8.  相似文献   

11.
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评价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多年生作物林果业的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十分有必要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价其生产机械化水平.从统计具有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对林果业概念界定、指标及权重设置、评价方法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典型调查与专家咨询、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方法,从林果业全程生产的15项作业中重点考虑作业频次高、用工量大、作业费用多、机械化需求迫切的重点作业项目,选取了中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收、田间转运等6项,设置了相应评价指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进行计算和评价.最后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一定程度反映生产实况,且具有可操作性,为分区分类指导我国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部五省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部五省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本区的农业发展对全国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中部五省地区农业在全国的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区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及五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布局构想,最后探讨了促进本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措施。表2,参5。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对现阶段东北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比较优势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对于东北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的制定和加速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中期。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玉米、豆类、甜菜、牛肉、牛奶、绵羊毛和禽蛋。图2,表2,参10。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钱学森综合集成方法在县级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中一个成功的应用案例,利用钱学森关于农业系统工程以及对复杂巨系统综合集成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对长清县大农业系统(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和加工业等)生产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模型体系的综合集成、人机系统的综合集成,求得了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最优生产结构,对结构进行了稳定性和灵敏度分析.实施结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总结西藏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方法深入分析了1987~1996年、1997~2006年两个时段西藏农业产业结构和内部各部门的偏离程度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化,并测算了农业结构变动对西藏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结论如下:西藏农业在全国农业中的竞争力弱,农业产业、种植业与畜牧业结构渐趋合理,近几年农业增长的结构效应显著,农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但对政策优惠与资金投入的依赖性较大,结构效应的后续潜力不足.最后提出了实现西藏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些措施.图2,表3,参11.  相似文献   

16.
农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分析了农产品生产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研究了基于Internet的农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给出了系统结构框架和可行方案。该系统贯穿农业物流各个环节,包括门户网站、订单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决策支持、平台维护管理、接口等子系统,它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形成规模效益。图1,参5。  相似文献   

17.
基于比较利益下农业生产模式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时间的假设下,研究了农业产出量服从几何布朗运动的最优控制问题。首先借助于马尔可夫过程理论确定出转移概率密度,再利用分布参数系统模型来描述某个地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出量在随机变化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分布模型。最后探讨了在均衡条件下农业生产者以寻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最优控制方程。同时给出了某地域粮食及经济作物的产量预测分析模型。参9。  相似文献   

18.
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法在农业用地优先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用地在土地利用中占了主导地位,是进行农业各部门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因此合理开发农业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对山东省农业用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在农业用地上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为农业用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个理论依据,并从中分析出农业用地比较合理的城市,为其他城市农业用地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较好的例子。两种方法的综合利用能更好更科学地反映山东省农业用地的真实情况,为理论的发展和决策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工具。图1,表4,参7。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历程中的高级阶段,主要特点是操作机械化、技术科学化、农民知识化和产销社会化,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巨大,且生产效率降低,对土壤、水体、大气、生物等的污染严重。生态农业是在人们对现代农业的深刻反思之后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吸取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精华,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注重健康、增加效益、持续发展为特点,充分体现了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