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甘肃天水孟菇浆水为供试材料,采用传统经典微生物分析方法对其传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对其中优势微生物菌群进行计数、分离和生理生化鉴定。浆水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有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和芽孢杆菌。本研究对浆水的纯种发酵、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某红茶菌中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了分离,共得到70个菌株,其中酵母菌15株,醋酸菌30株,乳酸菌25株,经过初步鉴定得到6个菌种。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醋化醋杆菌木质亚种Acetobacter xylinum、液化醋杆菌A.liquefaciens、甲醇醋杆菌Acidomonas mnethanolica、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3.
着重研究粮食酒发酵中4类产酸菌的分离 ,其中己酸菌与丁酸菌同属梭状芽孢杆菌 ,为厌氧菌 ,醋酸菌为好氧菌 ,乳酸菌则微好氧 ,因此各自有不同的分离鉴定方法 ,其中己酸菌与丁酸菌分离方法相似 ,丁酸菌与乳酸菌的性能鉴定方法相似 ,其他则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孙伟 《科技咨询导报》2011,(31):140-140
乙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酸主要是由酵母菌、乳酸菌以及醋酸菌代谢生成。挥发酸的含量是衡量乙醇生产与管理水平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乙醇中挥发酸的含量。本课题研究了几种降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老仓醋发酵过程中pH、还原糖、总糖、酒精度、总酸,以及醋衣和醋液中的菌落总数、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各理化指标含量变化与微生物菌相变化密切相关,各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根据各指标含量的变化将其发酵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13天为酒化阶段;第13~25天为醋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西宁地区市售酸奶乳酸菌含量及其卫生情况,按国标规定的方法对45份西宁地区市售保质期内的酸奶进行了乳酸菌数和卫生指标菌的测定。结果显示:45份检样乳酸菌数的合格率为88.22%;卫生指标菌中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97.78%,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合格率为100%,酵母菌的合格率为17.78%;检样各指标总合格率为13.33%。  相似文献   

7.
红茶菌又叫海宝,主要由醋酸菌、酵母菌和乳酸菌三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聚在一起以“共生”状态形成的一种新的发酵共生体。红茶菌液就是这三种微生物在一起,产生的多种对人体有益物质。如醋酸、乳酸、葡萄糖酸、单宁酸、烟酸、叶片酸、咖啡因、各种酵素、维生素、氨基酸、糖脂类、矿物质及其它微量物质,如“B古鲁4”等。经常饮用它,具有保健祛病、延年益寿和美容的功效。所以,红茶菌液被誉为“养生饮料”、“益寿饮料”和“健身饮料”等由于红茶菌对人体健康有相当大的作用,又有益无害,成本低廉,属纯天然的保健饮品,迎合消费者保…  相似文献   

8.
耐酸酵母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白酒厂对酵母菌生产性能的特殊要求,并针对酵母菌的生理特性,采用差异酸度的培养基作选择条件,分别从采集于白酒厂的黄浆水、酒糟、酒曲、窖泥等含菌材料中,经分离、鉴定、筛选等相关技术方法,选择耐酸酵母菌。结果表明:通过酸性梯度差异培养法,分离到的兼性耐酸性酵母菌能在pH≤4的环境下继续表现出较强发酵代谢能力,适宜作白酒发酵生产用菌种。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不同种类的醋酸菌对山草莓果醋品质的影响,以山草莓为原材料,接种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再用不同品种的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后,酿造制成山草莓果醋.对山草莓果醋的酒精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DPPH消除率进行测定,并做出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醋酸菌对山草莓果醋的理化指标有一定影响,本实验中使用沪酿1.01号醋酸菌酿造的山草莓果醋的酒精度为0.80%、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为2.5%、总酸质量分数为4.78%、DPPH消除率为36.68%,达到了维生素C DPPH清除率的39.1%,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  相似文献   

10.
将红薯叶、糯米粉碎, 按1:4的比例混合,加入3.5倍水调浆,用α-淀粉酶液化,再用黄曲霉、黑曲霉制成的麸曲进行糖化,加入酵母菌和醋酸菌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红薯叶保健醋.通过正交实验得出: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是pH 4.0,酒母用量0.3%,发酵时间5 d,红薯叶:糯米为1∶ 4;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4d,发酵温度 32℃,酒精度为7%.  相似文献   

11.
科技信息     
乳酸菌可抵制基因与染色体变异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的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 ,乳酸菌能够有效地抵制基因与染色体变异。俄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发现 ,乳酸菌属于能够分离抗诱变物质的细菌 ,它能分离出乳酸、醋酸和丁酸 ,这些酸性物质能够消灭病原性和腐烂性细菌。实验还证明 ,乳酸菌能用不同的方法消灭诱变物质。首先 ,它能分离出蛋白酶 ;其次 ,它能很好地抑制诱变物质的活性。有时 ,乳酸菌的细胞像抗氧化剂一样 ,能够消灭自由基。科研人员在对老鼠和人的实验研究中还证实 ,大部分乳酸菌和分歧菌在胃肠道系统中能保护基因免受诱变作用 ,因…  相似文献   

12.
收集青藏高原不同地点的13份样品,通过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rec A基因分析的方法,对分离到的乳酸菌进行基因分型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小麦样品中分离的乳酸菌被归为6个属,分别为Lactobacillus、Lactococcus、Streptococcus、Leuconostoc、Pediococcus和Enterococcus;9个种或亚种,即Lb.plantarum(0.017%)、L.garvieae(29.74%)、S.pseudopneumoniae(0.08%)、Ln.mesenteroides subsp.mesenteroides(14.08%)、Ln.lactis(0.008%)、Ln.holzapfelii(52.48%)、P.pentosaceus(3.49%)、E.gallinarum(0.003%)和E.mundtii(0.069%).无论是茎叶还是根系土壤中,都存在数量极多的大肠杆菌和好氧性细菌,大部分小麦样品中都存在数量可观的酵母菌和芽孢杆菌,少数样品中有少量梭菌属存在,而对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则表明青藏地区小麦样品附着乳酸菌类群多样,且大部分附生于小麦茎叶组织,从根系土壤中分离到的乳酸菌数量和类型相对较少.分离的乳酸菌中球型乳酸菌占绝大多数,最多的为Ln.holzapfelii.  相似文献   

13.
依据白酒厂对酵母菌生产性能的特殊要求,并针对酵母菌的生理特性,采用差异酸度的培养基作选择条件,分别从采集于白酒厂的黄浆水、酒糟、酒曲、窖泥等含菌材料中,经分离、鉴定、筛选等相关技术方法,选择耐酸酵母菌。结果表明:通过酸性梯度差异培养法,分离到的兼性耐酸性酵母菌能在pH≤4的环境下继续表现出较强发酵代谢能力,适宜作白酒发酵生产用菌种。  相似文献   

14.
耐酸酵母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白酒厂对酵母菌生产性能的特殊要求,并针对酵母菌的生理特性,采用差异酸度的培养基作选择条件,分别从采集于白酒厂的黄浆水、酒糟、酒曲、窖泥等含菌材料中,经分离、鉴定、筛选等相关技术方法,选择耐酸酵母菌.结果表明:通过酸性梯度差异培养法,分离到的兼性耐酸性酵母菌能在pH≤4的环境下继续表现出较强发酵代谢能力,适宜作白酒发酵生产用菌种.  相似文献   

15.
酸奶中嗜热链球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三道"牌酸奶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分离培养基BCG牛乳培养基.分离得纯菌,革兰氏阳性,链球状排列,能发酵葡萄糖产乳酸,确定其为嗜热乳酸链球菌.  相似文献   

16.
杨恺 《广东科技》2004,(1):63-64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的代田稔博士在微生物教研室组织领导肠内菌的研究工作。他在研究有益消化的乳酸菌时,成功地将乳酸菌从人体的肠道中分离出来,并进行了强化培养,这种乳酸菌能够抵抗胃液和胆汁等有强力杀菌作用的消化液而到达肠内。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益力多菌的乳酸杆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shirota)。  相似文献   

17.
龙葵果醋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龙葵为原料,采用酵母菌和醋酸菌连续液态发酵生产龙葵果醋的发酵工艺.选择发酵温度为32℃,装样量为40%,接种量为20%的条件,可得到澄清的发酵果醋,陈酿后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在食品及食品发酵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以乳酸菌发酵酸浆作为凝固剂的酸浆豆腐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酸浆豆腐发酵过程中以乳酸菌为优势菌,在酸浆豆腐点浆时,需在75℃以上高温下进行。普通乳酸菌无法耐受此温度且大量失活,影响产品的后熟。为了开发耐高温乳酸菌,以课题组从云南建水豆腐酸浆中分离的菌株为出发菌,通过紫外诱变的方式,温度梯度筛选获得4株耐高温产酸性能好的菌株。诱变获得4株菌均可在75℃耐高温30 min并保持较好的活性和产酸效果。研究所得突变菌株相比原始菌株均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产酸性。其中HCUL 1.1801-1912Z活性最强、产酸能力最好,为4株菌中最优菌株,将该菌株用于发酵生产酸浆豆腐,将显著提高乳酸菌在豆腐中的活性和豆腐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草莓果酒发酵前后有机酸的代谢变化,及其与果酒品质之间的关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草莓果实及发酵后制得的草莓果酒中的三种有机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色谱条件:采用C18柱(4.6×250 mm,5μm)分离,以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2.28,磷酸二氢钾:甲醇=98∶2)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 m L/min,210 nm紫外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可有效分离草莓汁中的乳酸、乙酸和柠檬酸,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及灵敏度高。(2)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柠檬酸是草莓果实中最主要的有机酸,使用安琪RW酵母菌发酵,发酵过程中基本不代谢柠檬酸,也基本不产生新的有机酸种类,使得柠檬酸在草莓酒中占绝对优势,果酒口感较为寡淡。(3)在草莓酒的后期陈酿过程中,可能存在乳酸菌对柠檬酸的代谢,使草莓酒中的乳酸含量增加,香气改善。(4)自然发酵的草莓酒,柠檬酸含量大幅降低,乳酸与乙酸含量大幅升高,果酒口感醇厚,香气浓郁,表明乳酸菌、醋酸菌在草莓酒的酿造中具有其特殊作用,但自然发酵时总酸含量过高的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20.
葡萄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汁为原料,利用活力较强、产香明显的二株酵母菌、三株醋酸菌的发酵作用,酿制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新型果醋.试验获得的葡萄醋香味浓郁,风味协调,保留着葡萄固有的诱人色泽,酸度为5 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