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丁卫东 《甘肃科技》2000,16(6):24-25
1 工程概况   兰化103#高层住宅楼位于兰州市西固区,长74.4米,宽21.5米,主楼18层,地下2层为人防层和设备层,占地面积1080M2,总建筑面积21000M2,为剪力墙结构,采用桩箱联合基础,箱基底板埋深-7.6M,设计时从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出发进行比较,决定采用静力压入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2 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环境2.1 地质条件 该工程地处黄河南岸,其场地地貌单元为黄河南岸II级阶地,上部土层为人工堆填的素填土层;中部多为黄土状粉土层,该层即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土质均匀、空隙发育、很湿~饱和状态,稍密、软朔~流朔,不可…  相似文献   

2.
随着煤炭市场的发展,神朔线在2005年10200万吨运量的基础上,计划2006年运量将要达到14000万吨。为满足运量增长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牵引供电系统进行扩能改造,现就此展开对神朔线牵引供电系统扩能改造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能更及时地进行灾害前的预测以及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时空对称性方体系的准确性、完整性,对四川西部M_S≥6.3地震时空对称规律进行趋势判断,采用蝴蝶结构图、可公度法和可公度结构系以及相关机理,分析了四川西部M_S≥6.3地震时空对称性.选取1900年以来四川西部M_S≥6.3地震数据,进一步验证趋势判断结果.结果表明,1900年以来四川西部M_S≥6.3地震具有可公度性,2020年发震信号较强,并且发现约在2020年11月发震信号最强烈;在101°E,31°N附近地区发震的可能性较大;从太阳黑子活动对四川西部M_S≥6.3地震的影响来看,1900—2017年四川西部发生20次M_S≥6.3地震,主要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双周期和下降阶段;从与地球自转的相关性来看,在地球自转变化率较大的年份占70%;朔月、上弦月前后发生地震次数占60%.  相似文献   

4.
《纪元历》等8部宋代历法的定朔推步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历法中,定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定朔的推算精度直接影响推算日月食的精度.从中国古代定朔算法模型入手,清晰梳理了<纪元历>定朔推步过程,并严格按照其推朔过程编写计算机程序,计算出<纪元历>等8部历法颁行期间的每次定朔时刻.将这些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各部历法推算定朔的精度,就此对各历的优劣给出客观的评价,并指出精度的降低是宋代频繁改历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朔”字探源[日]成家彻郎著许宏译"朔"字.依辞书解释、主要有3种意思。1、农历(太阴太阳历)的初一2、事物之开始3、方位上的北其中第2种含义是从第1种含义中引申派生而来。因此,朔就具有初一和北这两种似乎不相关联的含义。这里先对第1进行考察,第3则容...  相似文献   

6.
《纪元历》定朔算法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数学公式将<纪元历>定朔推步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方法 数学建模与算法分析.结果 <纪元历>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历法,其推朔模型及精度可以代表宋代历法的整体水平;从中国古代定朔算法模型入手,将<纪元历>的定朔算法公式化,并给出在计算机上实现定朔算法的基本思路.结论 根据<纪元历>的定朔算法编写的计算机程序,为进一步的考证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历法推没灭算法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历代历法设立“没限”与“灭限”的造术意义,纠正了以前的研究者对“没限”的误解。论证了唐代一行以“朔分所虚为灭”重新定义“灭日”,是为置闰算法而引入的概念,与推朔日日名无关。根据一行之后关于“没日”与“灭日”的定义,导出了置闰公式:闰月数=(没日数+灭日数)/30。  相似文献   

8.
根据《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中马伯乐、张凤、孔好古等的原释文,补考了4枝朔简和月朔简的年代、8枝纪年简的历日问题,认为土垠汉简26号黄文弼“疑为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9.
赵朋宪 《山西科技》2011,(2):86-87,93
介绍了神朔、宝中、神延等线黄土隧道塌方情况并对塌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为避免黄土隧道塌方,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东莞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一词的出现可追朔到<左传>.从和谐社会的内涵出发,结合东莞的实际,探讨了东莞市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处理好"劳资"、"贫富"及"官民"三对关系,并就如何处理这三对关系提出了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1.
以“月”为词根前后扩展,组合出的词语非常多,而且形式多样,前缀式摇曳生辉,后缀式风情万种.月亮又叫“太阴”,女性特征鲜明.在古典文学的天空中,月意象冰轮常转,只圆不缺,文人墨客顶礼膜拜,以奇妙的幻想和艺术彩笔赋予她丰富的情感内涵.月亮积淀了人类从远古以来的巨大心理能量,包蕴了5000年文明绵密古老的思想,当我们吟诵那些关于月亮的清词丽句时,便会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因为这是我们的“种族记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的月神话主要集中在西母、嫦娥、蟾蜍等记载中,东汉时期开始出现"月宫"说。随着佛教影响的深入,许多释氏经典对月中宫殿的周详描述,促进了此传说的进一步丰富。"月宫"一词渗入文学,使得佛教净土思想与道家仙境说相结合,原本苍凉的月亮有了富丽堂皇的宫殿,许多文体籍以演绎种种故事。可以说,佛教通过语汇介入与想象的注入,丰富了中国的月宫传说。  相似文献   

13.
古人膜拜天体自然,并演绎了不少神话传说,对月亮的崇拜也是如此。古代月神话与月崇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古人月神观念产生的原因,认为月神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早期农牧业生产和农牧业社会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种月神形象:月母常羲,月神西王母,嫦娥奔月等;月神话的寓意。  相似文献   

14.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oscillation features of the water in the square moon pool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wave-flow combined conditions. Comparing with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of the square moon pool, a series of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water piston oscillation phenomenon is quit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ircular one. Two types of oscillation are exhibited under different incoming wave periods, i.e.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and forced oscill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ircular and square moon pool is that the attack angle makes greater influences on the square one. "Beating phenomenon" is also found in the square moon pool which is not mentioned of the circular one.  相似文献   

15.
中秋节这个孕育于史前定型于宋代的节日,后来居上,并在明清以后成为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其文化要素赏月、月饼、亲人团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融合于一体的。它是一个提倡和谐、感恩、团结的盛会,也是庆祝丰收、合家团圆的宴会,其节日仪式更是倾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相似文献   

16.
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家闻一多向来被认为是具有阳刚气质的诗人,但是其充满强烈爱国热情的作品中却充满了感伤气质;唯美的徐志摩的爱情作品,更是流溢着遮挡不住的感伤气质。时代因素和个人遭际是这种气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白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中涉及月的不下于三百处。面对清幽恬静之月李白在诗中抒发着乡思闺怨、人生感慨以及感时伤怀,流露出无限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8.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凝聚着古老民族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情感.从追述月亮神话的起源入手,着重从月亮的原始意象、审美内涵、文化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中月亮意象的丰富内涵,以期对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学这一重大课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低热量广式月饼具有能量低、营养健康等特点,已成为广式月饼发展的新方向,但其口感与风味往往逊色于传统月饼. 因此,探索低热量广式月饼的开发原理、工艺技术以及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概述了低热量广式月饼饼皮、馅料的研发原理及其制作工艺特点,总结了低热量广式月饼质构和风味的评价方法,并介绍了当前蔗糖替代品与油脂替代品在广式月饼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已成为文化传统因子的一部分,融入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原型是一种典型或重复出现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经常出现的意象,运用原型批评对其进行分析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