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创于1837年的宝洁已经成功地守业160多年了,全世界很少有公司能够像宝洁一样。当我们关注宝洁这一百多年独特的“守业”历程时,实际上是想回答一个基本的问题:宝洁公司如此成功的经营之道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正>人形机器人能跑能跳的关键,藏在机器人的“关节”里。人体的关节决定了做各种动作的灵活性,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器同样如此。已发展数十载的驱动器,为何至今仍是连科技巨头都难啃的“硬骨头”?波士顿动力和小米、特斯拉的“关节”到底有什么不同?背后涉及哪些关键技术及组件?本文将从技术到产业链,深扒一颗颗小小的驱动器,如何成商用人形仿生机器人的“命门”。  相似文献   

3.
比特时代的企业发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标准?有没有这样的规则?有没有这样的标准?所有这一切,有谁说得清楚道得明白?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兼并风潮,难道我们可以断言这就是趋势吗?在喧嚣的时候我们需要洞悉冷静,正如在“.COM”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那个虽然不算醒目却可能是最亮的一“点”。  相似文献   

4.
很少有人生来就会“创新”,郎建平当然也不是这样的“天才”,他说自己只是一个“小人物”。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研究基金的信赖和资助,开始了他科研道路上“新”的四年。[编按]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馒头事件与话语权。大家对“馒头事件”可能并不陌生,请大家想一想,在"馒头事件"之前,在座的有谁听说过胡戈?像他这样一个在业界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假如不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又怎能把一个大名鼎鼎的导演搞得如此不爽?  相似文献   

6.
爱的魅力     
沈益亮 《奇闻怪事》2006,(10):31-31
有这样一则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她们到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中我们中间的哪一位?”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了进去,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历来都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了一切。在童话中如此,在教育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在在香港电影《窃听风云》中,吴彦祖饰演的警察有这样一句台词,可能会让许多手机用户心生不安,“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部窃听器,不管你开不开机,都能破窃听”。面对手机如此致命的缺陷,军队中又是如何管理的呢?  相似文献   

8.
王直华 《科技潮》2009,(11):48-49
2009年8月2日,是歌德(1749-1832年)诞生260周年。 我曾经问许多青少年朋友,你知道歌德吗?绝大多数人点点头。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你心目里,歌德是个什么人?”回答是各有不同,最多的答案是“诗人”,其次是“剧作家”,也有人说他是“思想家”。歌德究竟应该是什么“家”?  相似文献   

9.
一切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又产生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这样一个过程。一种伟大理论的产生亦是如此,总有个从量到质,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经过创立者的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一种充满智慧,指导人类走向文明彼岸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同样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将其概括为“前奏期”、“孕育期”、“成熟期”和“走向辉煌”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下一个财富机会在什么地方? “健康相关产业”许多从事保健业的经销商都会如此回答。这样的判断是否基于正确的市场判断?世界营养保健产业的发展大势真是他们所判断的那样吗?我们就此问题采访了处在世界保健产业前沿的颠峰人物郑大根先生。  相似文献   

11.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答案不简单     
《科技潮》2007,(9):61-61
虽然在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上,分类学家从事物种统计的时间已经超过了250年,但是对于“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物种?”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菲合尔博士说:“这样简单的一个问题,答案却是那样的不简单”。  相似文献   

13.
《特区科技》2009,(9):44-45
许多化学品公司只制造化学原料,而不制造化妆品,结果利润很少,股价一般都很低。但化妆品公司因为拥有买者熟悉的品牌,利润就很高。陈笛:“既然这样,为什么那些化工厂自己不开发品牌,也赚钱呢?……尹先生又是怎么走出来,他们怎么克服品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世界》2012,(2):58-67
现在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的动物应该就是猫和狗了。在这两类动物中,包含着“犬种”和“猫种”两个独特的概念。这和生物学上“种”的概念并不相同,特别是犬种,其数量简直是多得出奇。从吉娃娃到柴犬、猎犬等,犬种的数量超过300种,世界上似乎很少有其他物种有如此多的种类。而且据说这些犬种中的大部分是在近数百年才产生的。如果将狗的历史回溯到1万年前,我们可以发现其祖先是狼,如果回溯到数千万年前的话,据说猫和狗的祖先是相同的。猫和狗究竟有哪些不同呢?经过了怎样的进化历程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呢?  相似文献   

15.
 我不大看体育比赛,看电视节目也很少会在体育频道停留哪怕长一点的时间,但今天的文章要从体育比赛说起。有一次,忘了不知是在什么场合,听到有人交谈中说到这么一件事,即“弯道处最容易赶超”。我脑子中出现了室内自行车这样的体育项目,有的选手在弯道处好像“一下子”超过了别的选手。比速度的溜冰项目等,好像也是这样。意思很清楚,运动员在直直的跑道上不大容易赶超,看起来分不出差异,但到了弯道处,有实力的确实一下子就能拉开与他人的距离。仔细想来,体育比赛之中可不如此?这的确是一条启发人的规律,不妨称之为“弯道效应”。  相似文献   

16.
张基益 《科技信息》2012,(32):27-27
一、研究缘由 在偶然的一次见习时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不举手,但一直在认真听讲,表现的既不积极也不消极,中规中矩,老师也很少提问他们。我感到很奇怪,在我的印象中小学生挺爱发言的,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带着这种疑问,我与其中的一个小女孩进行了交谈,我问道:“你为什么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呢?”/卜女孩(小孩是三年级)怯生生的说:“我以前也举手,但老师从来没有提问过我,后来也就不想举了,反正老师也不会提问我。”听了以后,感到很心酸,三年了,竟然有的学生没有被提问过一次,一次次的举手期待,一次次的失望,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多么痛苦的事,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是人类史上的一大悲剧。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悲痛”地对美国民众说:“为什么他们(恐怖分子)要袭击我们?是因为我们和全世界都爱好自由,恐怖分子却憎恨我们乃至全世界的民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9.11事件是对美国乃至全世界自由的生活的挑战。”我实在不能苟同这样的观点。首先,为什么恐怖分子“千里迢迢”来到美国并“潜伏多年”,只是为了憎恨美国乃至全世界“自由的生活”而要摧毁之?美国人要怎么生活,拉登等恐怖分子怎么会有如此兴趣?为什么他们不袭击世界上其他所谓自由的国家,如邻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18.
晏子日: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也如此。于是,自古以来,大凡智都崇尚“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唯才是举”.“量才录用”的方略。一些企业的用人之举,确实令人才欣慰,值得效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只要能说会道,对产品足够了解就可以打动客户吗?你真的以为销售就如此简单吗?亲爱的伙伴,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业绩总是维持在一个自己都不夯满意的标准上,却很难提高?你发现自己做得其实很辛苦,但是却总觉得缺乏运气?有没有去想过如何真正做出改变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中庸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中庸的审美观孔子崇尚中庸。在《论语·雍也》中他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把中庸当作仁德的最高体现。孔子讲中庸,是指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要有一个适当的标准。《论语》中有这样两段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