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小说是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从文学接受的条件看主要有其繁荣的必然因素,首先是文学观念的转变;其次是读者阶层的不断扩大,审美经验的认同;第三是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书商作为专门的社会职业,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培育了文学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2.
“奇”的观念,源于人类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界的斗争,并因此而与神话结下不解之缘;神话以“奇”为美的艺术传统,逐渐形成小说美学传统。明代后期,提出了“奇”与“正”、“幻”与“真”的命题,从而赋予“奇”的观念以现实内容。世情小说把世俗世界引进艺术世界,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已完成由“神”向“人”的过渡。小说以“奇”为美, 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思想、审美思维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奇”的观念,源于人类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界的斗争,并因此而与神话结下不解之缘;神话以“奇”为美的艺术传统,逐渐形成小说美学传统。明代后期,提出了“奇”与“正”、“幻”与“真”的命题,从而赋予“奇”的观念以现实内容。世情小说把世俗世界引进艺术世界,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已完成由“神”向“人的过渡。小说以“奇”为美,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思想、审美思维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体饰是人类以自我为核心的审美观照行为。它从对信仰物的膜拜活动中诞生.逐渐实现了从非审美意识到审美意识的转化。文面、文身、耳鼻穿戴物等固定性体饰,多借助对信仰物的模仿表现自我保护的功利目的;口部纹绘和齿饰意在强调生命不息;头部装饰更表明灵魂由此所出的观念;从胸部纹绘发展而来的颈饰和胸饰有标志族群和护身灵符的蕴涵;腰饰和四肢饰则有性吸引的意味。这些服从于功利目的的体饰装扮,隐含了审美价值、规则与体验,使审美意识得以唤起和培育。  相似文献   

5.
学的功能与学的本质和性质密切相关;学的功能由学的本质决定并在学的性质中体现;学功能中有功利性的因素,也有非功利性的因素;学的功利性和审美性不可调和,功利有碍于审美;学的三大功能及其表现:1.认识与改造功能,它近于又不同于哲学的追求真;2.教育与净化功能,它近于又不同于道德的追求善;3.审美与自由创造功能,自由创造是审美的本质,它就是美本身。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的亚洲美学家们往往依据西方美学传统的基本模式来考察各种美学问题;但实际上,亚洲各国也有自己的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传统。通过对中西美学传统的比较性考察,探讨中国美学在21世纪人类美学的总体发展中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从中国美学的视点看,美不仅在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具有单纯审美的意义,而且更在人的存在自身中具有形而上的意义;人不仅是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而且首先是人自身美的存在的创造者。事实上,只有当人自身的存在首先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层面时,人才有可能一方面在外部世界中创造出审美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内心世界中形成审美的心理。中国美学的这一洞见无疑能够大大扩展21世纪人类美学的理论视界和研究内容,使其超出西方美学传统的有限观念,甚至将其提升到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层面,从而使其对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二、编辑个性的多样化形成书刊审美追求的多样化如前所述,编辑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专业特长的不同;知识结构的异同;学识水平的高低;兴趣爱好的区别;编辑意图的差异;文稿来源的不同;编辑方针的规定(编辑职责分工不同)等。这些因素形成了编辑们各自不同的编辑个性,从而出现一种编辑审美多样化的趋势,也就形成了书刊审美追求的多样化。(-)书刊审美追求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从目前出版界的现状来看,品种繁多,百花齐放,存在着层次、功能、范畴等差别,大约可分成若干大类:第一,从层次上分,有:普及型——普及提高型——提高型;第…  相似文献   

8.
刻字和根雕、盆景一样,是介于工艺和纯艺术之间的泛艺术,它作为一门独立的泛艺术形态,也有真审美特征;刻字媒介(质料)的以重性;有其独特的艺术技巧,有个人的风格追求,刻字艺术的发展,应遵循审美规律,提倡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诗意境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所进行的审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由宙美主体的人生观念所形成的审美情志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施审美教育,首先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其次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的进行审美教育;再次通过实践活动,发现美、创造美,使审美教育得到飞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情感,增强审美鉴赏力,进而发展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宫崎骏创作审美意识中较多地表现了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在作品中蕴含了现代意义上“善与恶”对立的思考。文章主要对宫崎骏动漫作品中所传达的审美观及审美主题进行探讨,试图揭示“善与恶”在宫氏动漫作品中的审美内涵,以期对审美现代性及艺术美学探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是沈从文艺术世界的核心,他善于从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来探索作家的审美追求。沈从文认为,诗歌艺术的关键在于"文字技术"与"形式韵律",文体成为其审美批评的测度。从而,沈从文文学批评成功地超越"政见""、商业"与"友谊"的羁绊。沈从文审美批评的成因与楚文化的熏染以及他唯美的文艺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论意境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迪审美解悟是意境审美价值之一。结合诗词实例,从流连美景的意境,叙写情事的意境,直抒胸臆的意境三个方面阐述了意境启迪审美解悟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出意境启迪审美解悟是基于造境倾情抒发敏锐观察思考及欣赏与之共鸣互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美学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以下规律: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理解、对理解的转化、对转化结果的加工、对加工结果的再现。成功地再现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王维《鸟鸣涧》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小说《洛丽塔》。小说在讲述一个饱受争议的故事的同时,通过诸多隐喻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理解,认为纳博科夫将这些细节称之为小说的神经、脉络和坐标。读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细读,能获得一个合适的文学视角来解读《洛丽塔》和纳博科夫,从而走进纳博科夫潜心营造的艺术世界,感受到纳博科夫努力追求的"美学幸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抒情诗回忆性意象的审美体验大致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体情感性的,一种是历史哲思性的。诗人把自己的回忆或历史性的体验凝结为审美意象,或刹那千古,让遥远的历史在诗中留下自己的某个截面;或将自己所经历的某一片刻复活、再现,敞亮于人们的视域之中,成为我们打开诗人心灵审美体验的窗口,透视诗人个体情感和宇宙历史悠远深邃的哲思的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17.
将文艺民俗审美理论引入与转向当下的创作视野、研究视角与评价体系,可以对以往与当下的理论成果与文艺创作有新的反思和新的见解,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明相关的理论和观点: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代表的时代倾向和历史潮流主要还是广大民众的情感与风俗;习俗在形成英雄人物性格的中心地位;“中间人物”的民俗审美特征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绘画和戏曲,虽属不同门类的艺术,但所体现的“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写意”“摹情”的艺术观,“传神”的审美追求,“意象”的形象思维,“虚实相生”的手法等民族美学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从服装色彩蕴含的艺术审美情趣、民族风格以及视觉审美属性出发,探讨人类艺术审美意识的根源.同时,论述了和谐服装色彩的定位、色调的作用以及多元化民族色彩形式对服装色彩和谐的表现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形式美的基本内容比较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审美价值,因此在进行陶瓷造型设计时,要加强形式美在陶瓷产品中的运用.本文较详细阐述了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和它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