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 L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为防治宫颈癌奠定基础。采用收集宫颈癌患者4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41例和慢性宫颈炎患者30例石蜡组织标本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方法。检测HPV16 L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CIN组织和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状况。HPV16 L1蛋白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组织中阳性率为100%,而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仅为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宫颈炎组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由此可知,HPV16 L1蛋白质在宫颈原位癌开始表达减少,宫颈浸润癌表达减少更明显,可能可以用于诊断CINⅡ和CINⅢ或CINⅡ和宫颈癌。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高危型HPV(HR-HPV)的关系。方法:选取采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诊断为宫颈病变的132例的患者宫颈组织,分为慢性宫颈炎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3例,CINⅡ级-Ⅲ级28例,宫颈鳞癌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组织中PHB的表达,杂交捕获二代(HC2)法检测患者宫颈分泌物中HR-HPV-DNA的载量。结果显示:PHB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PHB的强阳性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宫颈鳞癌组中PHB的强阳性率分别为35.9%、47.8%、57.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B阳性表达、HR-HPV感染载量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B与HR-HPV之间无相关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B在宫颈鳞癌组的表达与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PHB的过表达及HR-HPV的感染可能从不同途径促进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HB可能成为宫颈癌潜在的诊断标记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4v6和p16表达产物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对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共9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宫颈癌变过程中CD44v6和p16蛋白进行研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44v6蛋白在CIN中的表述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且高于CIN中的表达(P〈0.01),p16蛋白在CIN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CD44v6和p16两种蛋白在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CD44v6和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提示这两种蛋白有可能作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一种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ATM蛋白表达与临床宫颈癌辐射敏感性的相关性。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查找ATM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组织病理特征和临床宫颈癌辐射敏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19年12月,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包括629例受试者的8项研究,其中宫颈癌患者46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87例,正常宫颈妇女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ATM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OR=0.18,95%CI(0.09,0.35),P0.001];宫颈癌敏感组患者ATM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低于宫颈癌耐受组[[OR=0.18,95%CI (0.08,0.39),P0.001];宫颈癌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患者ATM表达无差异[OR=0.84,95%CI(0.43,1.65),P=0.610.05];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患者ATM表达无差异[OR=1.24,95%CI(0.72,2.15),P=0.430.05]。ATM蛋白表达与临床宫颈癌辐射敏感性存在相关性,ATM蛋白表达阳性率可以作为宫颈癌临床放疗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及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1wafl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在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l的表达.结果表明:1)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PV16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IN(χ2=5.670,P=0.017).2)hTERT在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涧性鳞癌hTERT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原位癌及CIN(χ2=18.870,P=0.000;χ2=66.390,P=0.000).CIN三级之间相比差异也具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0.468,P=0.000).3)P21wafl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与CIN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N三级之间P21wafl表达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宫颈病变组织学严重程度的增加,Ki67表达逐渐增加(P<0.05).5)HPV16感染率与hTERT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339),与P21wafl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r=-0.337),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hTERT与P21wafl之间呈负相关(P<0.05,r=-0.248),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98);P21wafl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r=-0.446).可见: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l,Ki67表达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几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YRK1b)在宫颈病变组织和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127例为研究组,同期确诊为慢性宫颈炎患者32例为对照组,收集上述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SP法检测DYRK1b蛋白表达情况.依据宫颈癌细胞系He La 229和Si Ha细胞将标本分为实验组(加DYRK1b抑制剂Az191)、对照组(不加Az191),Western blod法检测细胞中DYRK1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子宫颈鳞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e La 229和Si Ha细胞中,DYRK1b蛋白表达量随Az191剂量增加而减少,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e La 229和Si Ha细胞抑制率随Az191浓度增加而提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的Az191作用后,研究组He La 229和Si Ha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病变过程中DYRK1b蛋白表达水平逐渐提升,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下调DYRK1b蛋白表达后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NKX6-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收集43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48例宫颈癌组织。采用PCR方法检测HPV16感染;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NKX6-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并分析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正常宫颈组,CIN和宫颈癌组中的NKX6-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11.63%、46.67%和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13.95%,36.67%和66.66%,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KX6-1甲基化与HPV16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知,NKX6-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无相关性,但与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荧光定量PCR法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HPV16E6)的应用情况,并与传统使用的灰度值分析法进行比较。构建shRNA重组质粒干扰载体转染至Caski细胞中。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和灰度值分析法检测干扰后细胞HPV16E6基因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表明HPV16E6基因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量都有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空白质粒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RNAi对宫颈癌Caski细胞中HPV16E6基因的表达具有较高的抑制率;荧光定量PCR法较之传统的灰度值分析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不同宫颈病变中人类乳头状病毒(HPV)16/18感染与Ki-67表达的关系和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14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进行HPV16/18型检测和Ki-67抗原表达的观察。结果HPV16/18型阳性者60例(52.63%),其中慢性宫颈炎(CC)9.38%(3/32)、子宫颈尖锐湿疣(CCA)Z7.27%(6/22)、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78.57%(22/28)、子宫颈浸润癌(ICC)90.06%(29/32);Ki-67抗原阳性表达为61例(53.51%),其中CC12.5%(4/32)、CCA31.82%(7/22)、CIN71.43%(20/28)、ICC93.75%(30/32)。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HPV16/18阳性率和Ki-67表达率逐渐增高。CC与CCA比较,HPV16/18和Ki-67阳性率均无差异(P>0.05),但良与恶性宫颈病变比较,HPV16/18和Ki-67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HPV16/18感染阳性的宫颈病变进行Ki-67检测,在预测宫颈良恶性病变的准确度上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健康人血浆游离氯基酸含量,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血浆游离氯基酸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26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22 例宫颈癌(CSSC)患者及35 例健康人血液标本,应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HPLC 谱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将其结果与健康人血浆游离氯基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CIN 和宫颈癌患者血浆存在明显的氨基酸代谢异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牛磺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自健康人、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癌呈下降趋势,且以宫颈癌血浆氨基酸含量下降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氨酸和苏氨酸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血浆中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肿瘤细胞可能选择性地从血浆中摄取特定氨基酸来满足自身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巢式PCR法检测 80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及 3 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DNA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蛋白 ,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 ,探讨HPV16感染和p5 3蛋白表达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HPV16检出率在宫颈癌中为 80 .0 % ,与对照组 8.8%相比 ,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4 9.88,P <0 .0 0 5 ) ;宫颈癌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6 2 .5 %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HPV16感染在统计学上无相关 ( χ2 =0 .0 ,P >0 .0 5 )。表明 :HPV16感染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HPV16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报道显示宫颈癌组织内的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基因启动子发生高度甲基化,并提示其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下降或基因休眠。本研究从蛋白质水平观察ESR1表达缺失与宫颈病变进程的关系及其维、汉妇女族群差异。收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宫颈炎、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I/III和宫颈鳞癌患者的福尔马林浸泡与石蜡包埋宫颈组织标本共1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ESR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ESR1蛋白在宫颈上皮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但是随着CIN和宫颈鳞癌的发病进程,其在上皮细胞内的表达逐渐发生缺失;ESR1蛋白表达缺失率在宫颈炎和CIN I组较低(22%),CIN II/III组明显升高(64%),宫颈鳞癌达到最高(76%),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但是在个体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汉妇女族群ESR1表达缺失率的变化趋势有共性,其族群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ESR1表达缺失可能是宫颈鳞癌的早期预警指标,这为揭示该基因高度甲基化相关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103例妇女HPV基因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导流杂交法在宫颈病变患者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103例宫颈癌筛查患者(宫颈癌组29 例,炎症组33例和正常组41例)的宫颈细胞21种HPV基因型, 并对其中的宫颈癌组同时采用杂交捕获二代系统(HC-II)行13种高危基因型HPV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差异.计算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的各组患者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结果:在103例研究对象中,改良导流杂交法HPV基因型检测的阳性率达46.6%, 宫颈癌组、炎症组及正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6.6%、39.4%和17.1%, 各组间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05); 宫颈癌患者前10位的基因型是HPV-16(16.5%)、HPV-58(7.8%)、HPV-52(7.8%)、HPV-18(5.8%)、HPV-31(5.8%)、HPV-6(4.9%)、CP8304(4.9%)、HPV-39(3.9%)、HPV-68(3.9%)和HPV-11(3.9%), 而且存在HPV双重以上的感染.与HC-II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6.6%(28/29).结论:改良导流杂交法与HC-II检测结果无差异性,可用于检测宫颈病变患者的HPV基因型.本组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的5种HPV基因型可能是HPV-16、HPV-58、HPV-52、HPV-18和HPV-31, 且存在更多的HPV双重以上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HIT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50例宫颈癌及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HPV16感染的检测.结果在D3S1234和D3S4103位点上宫颈癌的MI发生率分别为18%、14%;CIN的MI发生率分别为12.5%、7.5%.宫颈癌与CIN在两个位点上的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宫颈癌在两位点上MI发生频率均高于CIN,且高级别CIN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HPV感染的阳性组中MI发生率为31.8%,阴性组MI发生率为16.7%,但两组间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中存在FHIT基因的MI,准确检测MI有利于对宫颈癌的预后作出客观估计,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秋兰  张雅青 《甘肃科技》2011,27(1):154-156
探讨了Ezrin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 D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38例CIN3、28例CIN1-2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zrin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中HPV16 DNA的表达。Ezrin在正常对照组、CIN1-2组、CIN3组和CSCC组阳性率分别为26.7%(4/15)、64.3%(18/28)、63.2%(24/38)、80%(32/40),CSCC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述各组中HPV16 D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1/15)、25%(7/28)、65.8%(25/38)、80%(32/40),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IN3组明显高于CIN1-2组(P〈0.05);HPV16 DNA的表达与CS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Ezrin和HPV16 DNA表达呈正相关(rs=0.476,P〈0.05)。Ezrin在CSCC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可能成为早期宫颈癌预后指标;Ezrin和HPV16感染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湘西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瘤样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参考,选取692例湘西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HPV检测,以其中HPV检查结果阳性的2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阴性的2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阴道镜监视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测结果分为癌前病变(CINⅠ,Ⅱ,Ⅲ)、宫颈癌、慢性宫颈炎.结果显示:湘西地区女性中HPV感染以HPV16(25.64%)类型最多,其余依次为HPV52,HPV51,HPV58,HPV18,HPV53为常见;CIN的加重程度随HPV感染率升高,CINⅠ,Ⅱ,Ⅲ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HPV阳性率为33.81%,HR-HPV(+)31.74%,其中单一感染HR-HPV(+)21.97%,双重或多重感染11.99%,LR-HPV(+)感染1.88%.说明在宫颈癌的筛查中高危HPV检查具有临床价值,多途径切断高危HPV感染对本地区妇女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湘西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瘤样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参考,选取692例湘西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HPV检测,以其中HPV检查结果阳性的2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阴性的2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阴道镜监视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测结果分为癌前病变(CINⅠ,Ⅱ,Ⅲ)、宫颈癌、慢性宫颈炎.结果显示:湘西地区女性中HPV感染以HPV16(25.64%)类型最多,其余依次为HPV52,HPV51,HPV58,HPV18,HPV53为常见;CIN的加重程度随HPV感染率升高,CINⅠ,Ⅱ,Ⅲ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HPV阳性率为33.81%,HR-HPV(+)31.74%,其中单一感染HR-HPV(+)21.97%,双重或多重感染11.99%,LR-HPV(+)感染1.88%.说明在宫颈癌的筛查中高危HPV检查具有临床价值,多途径切断高危HPV感染对本地区妇女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MCM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20例CIN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中MCM4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5.588,P〈0.05).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四组间MCM4的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有显著性(Hc=36.655,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中,MCM4的表达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0.359,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中,在淋巴结有转移与无转移组之间,MCM4的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χ^2=5.748,P〈0.01);MCM4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分组和临床分期进展无关(χ^2=1.666,P〉0.05;χ^2=0.076,P〉0.05).结论①MCM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②检测MCM4可作为判定宫颈癌恶性程度、评估其侵袭性及转移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其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殷艳  韦业平  麦虹  张丽滢 《广西科学》2022,29(4):746-751
为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演进过程中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活检及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石蜡标本,以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Ⅱ-Ⅲ级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为实验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高危型HPV (16,18,31,33,35,39) DNA,以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基因、E2F1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宫颈病变加重,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HPV DNA与C-myc基因、HPV DNA与E2F1蛋白、C-myc基因与E2F1蛋白之间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C-myc基因的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综上可知,高危型HPV、C-myc基因及E2F1蛋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及适时干预有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宫颈鳞癌组织中COX-2、P5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宫颈癌、原位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宫颈癌组织46例、原位癌24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中COX-2和P53的表达水平。宫颈癌组织中的COX-2和P53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2,P〈0.01;x2=9.051,P〈0.05),COX-2和P53在宫颈鳞癌Ⅰ~Ⅱ期和宫颈鳞癌Ⅲ期中和宫颈癌高分化和中低分化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P53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P53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