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丙酮处理酵母菌吸附铅前后红外光谱分析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丙酮处理酵母菌吸附铅前后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生物材料的红外光谱图主要由蛋白质的吸收带、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带组成。1652cm^-1、1534cm^-1、1239cm^-1处的吸收峰是蛋白质的三个特征吸收峰。1455cm^-1处的吸收峰为CH3和CH2的弯曲振动峰;1397cm^-1处中等强度的吸收归属于羧基的对称伸缩振动。1200-940cm^-1之间出现的强且复杂的谱带归属于醚和碳水化合物中的C-O伸缩振动。915cm^-1、890cm^-1处两个弱的吸收峰属于细胞壁中多糖的糖环键的振动。吸附pb^2 后,3375cm^-1处的吸收峰紫移至3388cm^-1,1398cm^-1处的峰红移到1384cm^-1,说明羟基和羧基在结合pb^2 起重要作用丙酮处理酵母菌的主要成份和结构吸附前后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万寿菊花瓣中叶黄素的含量,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万寿菊花瓣的光谱,并与叶黄素的标准光谱相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在1500—1000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相关度较好.通过研究,确定万寿菊花瓣光谱中1152cm^-1,1095cm^-1,1050cm^-1,1023cm^-1处的吸收峰来源于叶黄素的特征吸收.因此可以通过这四个吸收峰的相对强度来反映万寿菊花瓣中叶黄素的含量,进而评定万寿菊花瓣的品质.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提供万寿菊花瓣中叶黄素等物质的信息,可以作为研究万寿菊花瓣的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并结合二阶导数谱对巧克力产品进行快速鉴别,找出了不同巧克力中各种成分相对应的峰位置和峰强度,谱图中1748.25cm^-1对应的脂肪C=O吸收峰,1655.94和1462.93cm^-1两处为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1160~900cm^-1是巧克力中糖的特征峰,此方法可以为巧克力的食品质量分析提供一个快速、准确、环保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硅酸盐石榴石(YAG)中Fe^2+离子的自旋允许谱始终存在着分歧.我们重新研究了这一课题,得出的谱带指定为7950cm^-1B3→A,5951cm^-1A→A,4400cm^-1B2→A,1332cm^-1 B1→A.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得的谱带相符合,但其状态指定与前人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Se(Ⅳ)与藻蓝蛋白相互作用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吸收、荧光、红外等谱学方法研究了藻蓝蛋白(PC)与Se(Ⅳ)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eO3^2-加入后,藻蓝蛋白在620nm处的特征光吸收减弱,并随Se(Ⅳ)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278和347nm处的光吸收增强;荧光发射和荧光激发也逐渐减弱,而599和629nm处的2个激发峰的相对强度与对照相反.PC在475和662nm处分别出现共振散射峰.Se(Ⅳ)与PC的作用后,在595nm处出现强的共振散射峰,被指认为液相纳米硒粒子与PC生成的缀合物的共振散射峰.红外光谱图中,PC的酰胺Ⅰ带为1653.2cm^-1,为α螺旋,而PC—Se(0)生物缀合物的酰胺Ⅰ带为1647.0cm^-1,属无规则卷曲。  相似文献   

6.
明胶与丙烯酸甲酯在60Co辐照下的接枝聚合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辐射源^60Co辐照引发明胶与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反应,接枝聚合物IR谱显示,1560cm^-1处有明胶酰胺基的特征吸收,1760cm^-1处强吸收峰则为丙烯酸甲酯单元的羰基特征红外吸收,从而证明了明胶与丙烯酸甲酯接枝的存在.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明胶与丙烯酸甲酯不同配比对接枝聚合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纳米级钇稳定氧化锆的制备与电性能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共沸蒸馏过程辅助的化学方法制备了纳米级的钇稳定氧化锆(YSZ)粉体,结果表明共沸蒸馏的方法有效地实现了沉淀的完全脱水,从而阻上了颗粒间的硬团聚,X射线衍射研究指出共沉淀物转变为方立相的最低温度为600度,X射线衍射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均显示在600度下灼烧得到的粉体的粒径为6nm,而由BET比表面积测定计算所得到的粉体粒径则为11nm,从而确定团聚为软团聚,YSZ样片在1500度下烧结5h得到相对密度为94.8%的烧结体,以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在空气和氩气气氛中材料的电导率,在9000度空气气氛下测得的电导率为056S.cm^-1,而在氩气气氛下可达到0067S.cm^-1显著高于用单纯共沉淀法制备的YSZ样片的电导率(0.009S.cm^-1)以用Plaster casting法制备的电导率(0.028S.cm^-1),而电导活化能为0.88-0.89eV,较文献报导值低。  相似文献   

8.
脆、韧性变形构造煤的激光Raman光谱特征及结构成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淮北煤田不同类型构造煤进行了激光Raman光谱分析,探讨了不同变形机制下构造煤结构成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类构造煤均存在两个主要的Raman振动区域(G峰和D峰),分别位于1590.3-1600.1cm^-1和1340.3—1356.9cm^-1,脆、韧性变形构造煤随着变质和变形程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光谱特征.脆性变形构造煤,随着变质、变形程度增加,光谱特征峰明显增强,D峰峰位向低波数偏移;韧性变形构造煤(糜棱煤)的特征峰则随之减弱,D峰峰位向高波数偏移;脆韧性变形构造煤则先类似于脆性变形、而后表现为韧性变形的变化特征.进而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造成脆性变形与韧性变形构造煤激光Raman光谱不同变化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不同pH值的酸处理溶菌酶溶液的拉曼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pH 5.0到pH 1.0的溶菌酶溶液的激光拉曼谱,酰胺Ⅰ振动谱带分别出现在1660、1656、1657、1660和1655 cm^-1,酰胺Ⅲ振动谱带分别出现在1255、1257、1263、1261、1260 cm^-1和1301、1302、1302、1302、1301 cm^-1,并计算了它们相对强度的变化.由此定性可知,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在酸化的过程中,溶菌酶的构象基本一直保持稳定,但当pH<2.0时,该溶菌酶开始变性.在pH=5.0时酪氨酸为“暴露式”,当pH=4.0-2.0时为“埋藏式”,而到了pH=1.0时酪氨酸的双峰已基本消失了.色氨酸的1361 cm^-1的强度随酸性的增强而减弱,由“埋藏式”逐渐转化为“暴露式”.硫-硫桥键的振动谱带按pH5.0到pH1.0的顺序分别在508、508、507、507和509cm^-1,且强度基本不变,表明在酸环境中,硫-硫键部位的几何构型都是扭曲-扭曲-扭曲,pH值的改变对几何构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NaAlSi3O8熔体的玻璃进行Raman光谱研究,发现随着压力升高(10^5Pa-2.0GPa),(1)低频区(50-650cm^-1)不断变窄并向高频方向移动;(2)高频区(850-1300cm^-1)不断变窄且向低频区方向移动;(3)580cm^-1谱峰强度不断减弱,并在(0.8-1.0)GPa时最为显著,这是因为随着压力升高T-O-T(T=Si,Al)键角(θ)不断减小,并且分布范围变窄,而580cm^-1谱峰的变化则由于在(0.8-1.0)GPa时包含Si,Al的平面三元环结构的“垮塌”造成的,钠长石熔体结构随压力升高的这种变化特征为其粘度变化所证实。  相似文献   

11.
探索茶叶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电子鼻技术对3个品质等级的信阳毛尖茶的挥发性气味进行了分析.对电子鼻检测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线形判别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质的茶叶能被很好地区分,各个类的集中性也较强.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传感器信号和信阳毛尖茶的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测试集对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得到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的预测值和测试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4和0.92,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0.08、0.11和0.8,平均误差分别为0.9%、2.8%和1.5%.结果表明,电子鼻技术可以用于茶叶理化成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新方法.优化实验条件下,在ρ=1.0×10-8~5.0×10-6g/mL,相对发光强度的对数值与茶多酚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9g/mL(3σ),相对标准偏差为2.0%(ρ(茶多酚)=1.0×10-6g/mL,n=10).该方法用于红茶、绿茶、花茶及铁观音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4%~108.3%,与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做对比,结果令人满意.可用于食品中其他酚类物质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维生素C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在营养学上的意义。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开封后再密封保存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储存6个月前后两次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含量前后两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茶与红茶相比,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绿茶高于红茶;维生素C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叶开封后再密封、避光保存,茶多酚的含量不易丧失,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区茶叶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云南普洱茶、贵州苦丁茶、河北茉莉花茶中的锌(Zn)、铁(Fe)、铜(cu)、盌t(Mn)4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方法:将样品用干法进行消解,并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种茶叶中Zn、Fe、Cu、Mn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Zn、Fe、Cu、Mn4种微量元素在3个地区茶叶中含量分别是云南普洱茶:43.43ug/g、57.28Ixg/g、33.14txg/g、135.67txg/g;贵州苦丁茶:19.91ug/g、32.98ug/g、9.74ug/g、77.08ug/g;河北茉莉花茶:36.09ug/g、84.37ug/g、28.52ug/g、220.08ug/g。结论:3种茶叶中均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不同地区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官章琴  金春姬  方迪 《河南科学》2010,28(3):281-284
采用松果粉末作为吸附剂,进行了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吸附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溶液pH值、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越高、pH值越低、投加量越大、Cr(Ⅵ)初始浓度越低越有利于Cr(Ⅵ)的去除.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与Cr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氨基、羟基、羧基和硫酸基.  相似文献   

16.
马森 《应用科技》2011,38(1):10-13
对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方法为:95%乙醇回流提取一水浴蒸馏回收乙醇→加M如中和鞣酸、吸收乙醇和水分→90℃左右烘干乙醇、水分→油浴180~190℃加热粗提物,咖啡碱升华→纯品.武夷岩茶生产副产品茶末、茶片、茶梗中咖啡因含量分别为:45.65±0.66(mg/g)、42.14±5.68(mg/g)、25.55±0.55(mg/g),从中提取咖啡碱率分别达到0.97±0.30(%)、0.44±0.08(%)、0.38±0.07(%).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定性定量,产品为咖啡碱,纯度达到80%以上.对提取条件以正交实验优选结果,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取温度,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70℃、料液比1:12.5、提取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17.
以葡萄糖和烷基胺(正辛胺、十二胺、十六胺)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链长的糖基双子表面活性剂,以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采用悬滴法和改进的Ross-Miles法对产物的表面张力、起泡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糖基双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将表面张力降低到33.038.6 mN/m,其临界胶束浓度在0.0738.6 mN/m,其临界胶束浓度在0.070.45 mmol/L范围内;同时,产物(A)和(B)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和稳泡性.这说明具有独特二聚结构的糖基双子表面活性剂有着更高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表现出比传统线性表面活性剂优越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柠檬酸和乙酰丙酮为络合剂和稳定剂,金属硝酸盐为起始原料制备溶胶.采用甩胶旋涂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制膜并在O2环境下退火,重复3次制得所需薄膜.采用XRD,FTIR和SEM分析薄膜的结晶性,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膜主晶相为(Ba0.3Sr0.7)(Zn1/3Nb2/3)O3,伴有少量的第二相,同时,薄膜表面致密,无气孔,结晶良好,结晶颗粒均匀分布于薄膜的表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不同种石斛药材红外指纹图谱的鉴别方法,为对其种的鉴定与品质评价提供新技术.方法:测定不同种的石斛药材红外指纹图谱,研究各个样品之间的异同.结果:采用该方法可以区别出不同种的石斛药材.结论:该方法便于两个及以上样品之间的比较,应用范围广,为石斛种的鉴定与品质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ODS—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30:7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6nm,柱温为25℃.绿原酸在0.4~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1.46%(n=6).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人参花茶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