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水溶液中合成羟基磷灰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羟基磷灰石是一种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为目前齿科和骨科所喜用的替代材料。本文在热力学基础上 ,采用中和反应和复反应制备HA ,并分析讨论温度、PH值、加料方式、加料速率及超声波等因素对合成HA的影响。制得样品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Ca P值 ,部分采用X射线衍射法 (XRD)和电镜照相 (SEM)来鉴定样品HA的纯度  相似文献   

2.
羟基磷灰石 (HA)是一种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为目前齿科和骨科所常用的替代材料。采用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制备 HA,并分析讨论了温度、p H值、加料方式、加料速率及超声波等因素对合成 HA的影响。制得样品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 Ca/P值 ,部分采用 X射线衍射法(XRD)和电镜照相 (SEM)来鉴定样品 HA的纯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Zn-Cr催化剂,通过XRD、SEM等手段研究了加料方式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物相、变换反应活性的影响.正加法450℃焙烧3h制得的样品在各个反应温度点上均表现了最高的变换反应活性.实验表明,Cu-Zn-Cr催化剂的加料方式及焙烧温度对CuO、ZnO、Cr2O3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催化剂CO变换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复分解沉淀法生产电子级高纯碳酸钡工艺中,加料方式、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对产物中杂质Ca^2+、Cl^-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使产品中的Ca^2+、Cl^-含量均低于0.03%。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入批次加料精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运用理论计算分析,得出:物料的平均含水率及其波动范围、加料基准对加料精度影响较大。随着平均含水率及其波动范围的的增大,加料精度逐渐降低;加料比例对加料精度几乎无影响。针对当前普遍采用湿物料的流量作为加料基准和加料(香)精度在批次、批内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的状况,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在工艺标准许可的情况下,加料(香)工序物料的平均含水率应可能地降低。(2)水份不足部分,可以通过加料(香)设备的加水功能或者降低料液浓度、提高加料比例等方法,间接提高平均含水率。(3)在设备自动控制能够保障的情况下,为保证批次加料精度≤1%:加料、加香工序的含水率波动范围应分别控制在±0.4%、±0.2%以内。并首次提出:采用折算后的绝干物质的流量作为加料(香)基准,具有易于改造实现、可操作性强、加料(香)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连续加料蒸馏法制备丙烯酰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丙烯酸和三氯氧磷为原料,采用连续加料蒸馏法,制备丙烯酰氯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连续加料蒸馏法制备丙烯酰氯,可效地减少聚合物的生成,从而减少阻聚剂的用量,提高产物得率和纯度。在丙烯酸与三氯氧磷摩尔比为1:1反应时,丙烯酸氯的得率达92.2%,纯度98.3%。  相似文献   

7.
加料速度对生成NiO微粉粒度、结构及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不同加料速度对生成NiO微粉的粒度、相结构、表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加料速度慢时,可获得平均粒径为(1.41~1.65)μm,呈规则球形的、纯净的NiO颗粒;当加料速度快时,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粒径为48nm球形或棒状的NiO超细粉。  相似文献   

8.
加料方式对丙烯酸酯微乳液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ω(聚合物)>50%,ω(乳化剂)<1.5%,粒径35.6nm、多分散性0.133的丙烯酸酯微乳液。系统地研究了加料方式对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以全滴加方式加入,大量乳化剂、引发剂在反应前加入,有利于减小乳液的粒径;丙烯酸加入到外层单体中,有利于羧基分布在胶粒表面可使得粒径进一步减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3~4μm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10.
连续加料湿法合成β-Co(OH))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加料湿法合成和添加新型辅助试剂氨水的方法合成β-Co(OH)2。研究了反应时间、氨水浓度、钴盐溶液及其浓度等反应参数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大于10h,浓氨水与水的体积比为1:1,钴盐采用CoSO4,其浓度为0.50mol/L。该方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钙(CaO2)的实验室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氧化钙是一种化学通用试剂、广泛应用于医药、水产、农业及工业等领域。本文通过对过氧化钙(CaO2)的实验室制备研究,分析了不同反应物、反应时间、浓度、精度、pH值、加料方式及搅拌方式对生成产物过氧化钙的影响,得出了最佳条件,制成了含量高、颗粒度小、性能稳定的过氧化钙。  相似文献   

12.
ε-己内酰胺双封端异氰酸酯的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ε-己内酰胺双封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合成反应。讨论了加料方式、加料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原料物质的量比及反应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选了反应条件:n(ε-己内酰胺)/n(MDI)=2.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h、催化剂用量为MDI质量的1.0%。双封端产物收率达到87.42%。用熔点和薄层层析(TLC)分析,定性验证了产物的质量。用质谱(ESI)核磁和气质联机分析证实了产物的结构。用高效液(HPLC)定量对比了处理前后产品的纯度。用热分析(TG-DSC)测定产品分解温度为184.1℃。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聚硅氧烷乳液的离心分离稳定性、耐热(60℃)、耐寒(2℃、-10℃)稳定性、单体转化率、黏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乳液粒子大小及其分布图,以及不同加料方式、不同聚合反应温度下的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先加催化剂、乳化剂、水,后加单体,且采用反应初期高温聚合、后期低温聚合的方法,则有利于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  相似文献   

14.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三种磷酸盐类阻燃剂(磷酸二氢胺MAP、磷酸氢二铵DAP和聚磷酸铵APP)对脲醛树脂胶粘剂(UF)固化反应起始温度、反应速度以及最终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APP和MAP可以降低阻燃胶粘剂的pH值,而DAP则使pH值升高;(2)APP和MAP可以降低UF胶固化反应活化能,使固化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但相应的阻燃UF胶最终固化程度低于不加阻燃剂的UF胶;(3)  相似文献   

15.
含联苯基团热致液晶聚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合成新型热致液晶聚脲,以含液晶基元的联苯二胺(或联邻甲苯胺)、1,6-己二胺、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进行合成。通过改变单体加料顺序发现,仅当先加入己二胺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再加入芳香二胺聚合,所得的聚合物才有液晶性。采用这种加料顺序,通过改变芳香,脂肪两种二胺的配比,合成了两个系列的热致液晶聚脲,并确定了合成热致液晶聚脲的最佳配比范围。所得聚合物用偏光显微镜,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广角、小角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确定了其液晶织构属于向列型。  相似文献   

16.
轴流桨搅拌槽内的微观混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微观混合对快速复杂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竞争平行反应工作体系,在直径为0.476*!m的搅拌槽内就加料时间、搅拌转速和加料位置等对产物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采用E-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的趋势相一致.本工作的研究结果可为工业搅拌反应器的设计及放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用磷肥厂副产品氟硅酸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制备白炭黑最佳工艺,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反应温度、配料比、搅拌速度、加料方式等对产品白炭黑比表面积和吸油值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和加料方式是影响产品的主要因素,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原料配比6.2:1,搅拌速度200rpm,加料方式采用以氟硅酸为底液,NH4HCO3 30分钟滴加完。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白炭黑,比表面积大于235m^2/g,吸油值达到国标GB10517—89技术指标要求。平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最佳工艺条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8.
丁炔二醇合成炔化反应器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合成反应器内部炔化反应的关键因素,提出炔化反应中气、液、固三相在反应器内要充分混合、接触、均匀分布并保持连续盯和分散相(乙炔)有一定停留时间。结合以上所述,同某大专院校原设计反应器的缺陷,针对问题对外部加料方式和内部结构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使反应能在较高的时空收率下进行,提高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和原材料利用率,使反应同铲地运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H2O+H→OH+H2反应,用从头算方法(UMP4/6-31G)作了IRC解析,计算活化能与实验值相符,在沿IRC动态学分析的基础上,用传统过渡态理论,变分过渡态理论及相应隧值效应校正计算反应速率常数,获得了与实验值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全优化的反应过渡态(TS)的几何构型参数,显然TS的结构是平面形的。表2列出了反应热焓(ΔH)和反应势垒(ΔE)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可见,对于ΔH,G1法计算结果与实验几乎完全一致;对于ΔE,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