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新型的带均衡器的解扩重扩智能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带均衡器的解扩重扩智能天线.通过采用参考信号均衡器和时域均衡器,使天线阵列主要用于消除多用户干扰,而时域均衡器主要用于消除多径干扰,训练天线阵列和各均衡器的期望用户信号则由解调出的用户数据重扩产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性能优于传统的解扩重扩智能天线.  相似文献   

2.
天线阵元的排列是影响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的重要因素,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数字波束形成的核心。本文对等边三角形面阵的阵元排列结构和阵列响应方向进行了研究,同时用LMS算法对等边三角形面阵进行了自适应波束形成的仿真,为等边三角形面阵其他形式的自适应算法提供了具体参考。  相似文献   

3.
多输入多输出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的LMS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MIMO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即LMS-MIMO算法.与传统的LMS算法相比,LMS-MIMO算法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仿真结果表明,LMS-MIMO算法性能明显优于LMS算法,并且随着发射和接收天线阵元数目的增加,其系统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传统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用小波包变换进行前处理,然后再通过最小均方(LMS)算法实现自适应多用户检测.与通常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相比,该算法利用了小波包变换对小波空间进行分解,信号经小波包变换后自相关性会下降,收敛速度提高.同时在此分解过程中,根据信号与白噪声小波包变换完全不同的特性进行信号消噪.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LMS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相比,算法收敛速度更快,且计算量较少,易于实时实现,还具有良好性能.同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与小波基和分解级数的选择有关,分解级数越大,收敛速度越快;对于同一小波基系列,小波基正则性越好收敛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5.
实数域多用户数字波束形成方法的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数域讨论了智能天线系统中的多用户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智能天线可以通过阵列天线技术在同一信道中利用多个波束同时给多个用户发送不同的信号,以提高通信容量,推导了多用户天线阵等效激励模型的实数形式,并从空间信道均衡的角度在实数解释了多用户波束形成原理,进一步提出了多用户数字波束形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智能天线系统中下行选择性发送的问题,并有硬件结果简单,兼容性好,利于软件无线电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智能天线多载波CDMA系统中一种空域和频域联合的盲多用户自适应检测算法,它是将空域波束形成和频域合并检测合二为一,使得检测器在空域和频域两维上同时优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检测性能。对这种空频联合检测算法的误码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先自适应波束形成然后再进行频域合并的分步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空频联合盲多用户自适应检测算法的检测性能优于分步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波束成形的多天线OFDM系统中的资源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天线多用户环境下的正交频分复用 (OFDM)系统,提出了一个低复杂度的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案,包括自适应子载波分配、自适应功率分配以及自适应波束成形等.目标是在保障各用户的服务质量(QoS)要求下,最小化总的系统发射功率.根据随机矩阵和排序统计的最新理论,对系统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数学推导.数学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多用户分集、空间分集等来显著提高系统性能,且能有效地保障用户的QoS.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在MIMO系统中采用自适应调制实现可变速率多用户分集的方案。这种方案在仅需反馈子信道信噪比的条件下,最大化系统的总比特率。在发射端利用随机波束成形矩阵对发射信号进行波束成形,并根据‘灌水原理’对不同天线的发射信号进行功率分配;接受端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应的线性处理后,估计出子信道的有效信噪比并将其反馈回发射端。发射端根据反馈的信噪比,采用比例调度算法选出期望用户。最后,在满足一定误码率的条件下,对期望用户的子信道进行自适应调制。仿真结果表明,当小区内的用户数足够多时,所提出的方案获得的系统吞吐量将收敛于在发射端使用特征波束成形矩阵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智能天线中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复杂且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准自适应波束形成法.基于均匀分布天线阵方向性图主瓣最窄、二项式分布天线阵在阵元间距为λ/2时方向性图无副瓣的特性,将均匀分布和二项式分布天线阵的方向性函数相乘并展开,得到主瓣窄、副瓣低的天线阵加权系数的计算公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量小,所得天线阵方向性图主瓣窄、副瓣低,基本能抑制主瓣之外的所有干扰,且其主瓣指向并跟踪期望用户来波方向,具有准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天线阵同步CDMA系统,运用子空间方法,提出多径条件下空时盲多用户检测方法.用FSYAST子空间跟踪方法来自适应估计信号子空间,同步多径天线阵列系统的信道参数采用Kalman算法自适应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盲空时多用户检测器性能优于其它子空间多用户检测器.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判决反馈最小二乘恒模盲多用户检测算法,称为DFB-LSCMA算法。首先用天线阵列中每根天线的均衡输出与期望用户波达方向(DOA)的共轭进行相关形成判决量,然后用检测器的输出与此判决分量的误差信息去调节多用户检测器的抽头系数。仿真结果表明,DFB-LSCMA算法比传统的LSCMA算法性能要好,特别在低信噪比下性能仍优于LSCMA。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宽带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同时存在多址干扰与码间串扰的情况进行研究,给出了适用于宽带CDMA系统的卷积模型,利用子空间技术及已知的扩频码信息,将适用于单用户的单输入多输出系统信道盲估计方法扩展到码发侈址系统中,实现了多用户上行信道的盲估计,利用有限码集特性,解决了上行信道盲估计中存在不确定复系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最小均方误差多用户检测器的实现方案,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同时克服多址干扰及码间串扰,是实现宽码分多址系统多用户检测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该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基站采用智能天线的系统中,实现对矢量信道冲激响应有的盲估计。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干扰子空间估计的跳频多址信号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跳频多址信号的时频图案分析,建立了基于信号子空间的系统模型和跳频多址信号的解相关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子空间跟踪的思想,将干扰子空间从检测信号空间上予以消除,克服了传统检测器需要知道系统中所有用户跳频图案的约束和串行干扰消除中的干扰扩散问题.与传统检测器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系统误码性能、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很好的系统稳健性.MonteCarlo仿真结果表明,在同一个误码率条件下,基于子空间的盲多用户检测器比传统检测器的信噪比提高了2~4dB.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对多用户条件下分布式和集中式天线系统所支持的用户分布密度和服务质量进行定量地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几何的性能分析方法.当用户在小区内服从泊松分布时,这种方法可以得到精确的分布式与集中式天线系统的传输容量表达式.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传输容量表达式可以发现,在给定用户分布密度时,为了满足一定的服务质量要求,用户的接入距离存在一个上限.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集中式天线系统相比,分布式天线系统能够容纳更多的用户和支持更高的服务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卫星导航增强终端的天线阵多径抑制方法展开研究,设计多相关器数字接收机结构.天线阵各阵元接收信号数字化后,在导航接收机的每个通道内,相关处理出各阵元接收该通道跟踪卫星的载波相位,进行相干信号二维来波方向估计、数字波束形成,跟踪相应卫星信号,抑制其多径.本文研究分析了立体阵来波方向估计方法,及立体阵估计相干来波方向的去相干方法.电偶极子组成立体天线阵——球体阵,接收相干来波,体积小,结构紧凑.X,Y,Z轴三个线阵分别采用前后向平滑技术去相干,组成去相干后的接收数据相关矩阵,用MUSIC方法估计出相干来波的二维方向,不需要对估计出的来波方向进行匹配.结合卫星直达信号来波方向的导航电文处理结果,确认多径的来波方向.本文仿真中用估计出的卫星直达信号来波方向和多径信号来波方向形成权值,使天线阵波束形成指向卫星直达信号方向,零陷指向多径入射方向,抑制多径干扰.  相似文献   

16.
多用户MIMO-OFDM自适应子载波组分配的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下行传输,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信道特征反馈自适应调整多用户子载波分配的优化算法.该算法提出的简化技术将信道相关带宽信息和动态子带分配算法联合起来,将连续子载波分配的最小单元由单个子载波变为子载波组,从而能在不明显影响系统性能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传统子载波自适应算法中运算量较大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运算量获得较大的简化,但在性能上接近于传统动态子载波分配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多用户动态自适应子载波分配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