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300年前,在三峡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诸侯国——巴国.它大约始建于殷代中叶,都邑故陵即今云阳县故陵镇,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历时1000年左右.巴国的史实在古籍里见得很少,只有《左传》里有一点,到晋代“标准的四川史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才多一些.现据有关资料,对古代的巴国作简略介绍.一、巴族的族源和巴国的建立关于巴族的起源,传说不一.最早讲到此问题的是《山海经·海内经》,说巴人的远祖是“太嗥”,始祖是“后照”:“西南有巴国.太嗥生咸鸟,威鸟生乘禧,乘禧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太嗥”就是传说中的伏羲氏,“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咸鸟”可能与盐有关.川东地区的巫溪、巫山、云阳、开县、忠县、万县等地自古出产食盐.有学者认为,从“咸鸟”起,才是巴族祖先可知者的开始,可能是古代巫山一带的巫(?)国运盐行销的盐商,故称“咸鸟”.“咸鸟”苦心经营盐业不变,经“乘禧”到了第三代“后照”,便兴盛为巴人氏族了,即“后照是始为巴人”.这须说明,巫(?)是从陇西羌族分支东迁,经大巴山来长江三峡的.而巴族不是羌支民族.按《说文》讲,巴,虫也.或曰食象它(蛇).《山海经·海内南经》讲:“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由此看来,巴蛇非一般小蛇,而是能吞大象的巨莽,实属  相似文献   

2.
贵州之有爬行动物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之《普安州志》,记有蛇数种,归之于鳞类,其次为嘉靖十五年(1536)的《思南府志》,仅有鳌一种,归入介属,与蟹、蚌并列。稍后,在《贵州通志》(1555)中则有龟、蛇、蜥蜴的名称,归于虫属。康熙三十七年(1698),田雯撰《黔书》两卷,指出贵州有脆蛇,不仅有正确描述,并且还说明它的药用价值:脆蛇“长尺许,围如钱,背黑腹白,暗鳞斑斑,可翫也,生黔地,伏草泽间,出入往来有度,捕之者置竹筒于其径,则入其中,急持之方可完,少缓则自碎,故名脆,暴之使干,已风去厉”。此脆蛇即今之脆蛇蜥。乾隆六年  相似文献   

3.
福州寿山石闻名遐迩,是中国三大彩石之一。寿山石石质晶莹凝腻、温嫩通透,特别是寿山石中的极品——田黄,更是“细、结、润、腻、温、凝”,“六德”齐俱,傲然于各地五彩宝石之上。俨然“石帝”。寿山石或艳红或明绿。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无色透明各色俱全,石色丰富明艳照人,是其他石种不可比的。天下宝石、奇石、珍石、怪石不少,寿山石的名贵之处在于其品质晶莹温润、柔而易攻的石质,刚柔适中,可以篆刻成印章,可以雕刻成艺术作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情趣。寿山石以其天生丽质的天然美与巧夺天工的艺术美珠联璧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根深叶茂的文化艺术之长青树上  相似文献   

4.
有人类历史 ,便有建筑 ,建筑总是伴随人类共存。《韩非子·五蠹》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 ,构木为巢 ,以避群害。”据此可知 :巢居可能是人类社会采用过的一种原始的居住方式 ,随着火的发明 ,人类围火而居———穴居 ,加大了人类社会的活动范围 ,人类在穴居等庇护所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和技术的创造 ,便发展了建筑。文化本身是不断形成的、发展的、动态的 ,永远在延续 ,创新的过程之中 ,建筑文化亦如此。《易传》云 :“上古穴居而野处 ,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居住是建筑文化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涊”字已见于上古(考虑到此字所有一字库均无,文中应用频率高,排版制字的困难,本文该字一般用“它”代之), 曾因假借作过“梁、粱”二字(词),而使它后来又成为“梁,粱”二字声符之事实,拙文《“(?)”字及其读音》(见《萍乡高专学报》1994年3期)里已有论证.在此基础上,本文只就它的上古造字时的本音及后来的变音、至今音等情况作较详的讨论.、以补原《“(?)”字及其读声》的不足.由于它仅见于先秦金文而不见于上古字书及其他文献,所以,上古以后的文献无处可觅其踪迹,所有字书、韵书则不可能有为它注音的直接材料.它的拟音只能另辟(?)径,其中关键的是它上古造字之初本音的拟定.  相似文献   

6.
自从有关报刊报道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发现麦饭石的消息后,许多人感到十分新奇。什么叫麦饭石?它为什么对高血压、老年血管硬化等有一定疗效,且具有延年益寿的妙用? “麦饭石”这个名称在所有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质学辞典中都找不到,因为它不是矿物学家、岩石学家命名的而是医学家给起的。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麦饭石气味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在批注中是这样解释的:“时珍曰:李迅云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鹅卵,或如盏,或如饼,大略状如握聚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黄白。但于溪间麻石中  相似文献   

7.
喻四有两种来源:和定母谐声的为“阳母”,和见组谐声的为“丰母”。定母分成两类,和端知母谐声的为定母1,和以母谐声的为定母2。羊母上古音为*6g-,阳母和定母2上古音为*6d-。还有一些既和定母相谐、也和见组相谐的“双重关系”以母字,反映了“谐声时代”之前的“早期时代”的语音 gd-的存在。邪母和以母谐声关系密切,同阳母谐声的为邪母1,其上古音为*sd-;同羊母谐声的称之为邪母2,其上古音为*sg-。对这些声母从上古到东汉的演变的认识,得到从《释名》声驯、梵汉对音、亲属语言比较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石壶 福建多山,也就多石。 其中,具有“地开石”之称的寿山石,色彩斑斓,质细通灵,温润可爱,金黄似枇杷,赤如硃砂,白如凝脂,倍受历代文人雅士喜好,由于产量稀少,成为收藏价值的名贵石种。 还有一种谓之“巴林石”的,质地晶莹如玉,细腻可人,颜色瑰丽,也享有声誉。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发现这二种石材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成份,其化学成份偏微酸,将这二种石雕琢成茶壶,可以中和茶叶中超量的碱质,泡出的茶没有苦涩味,  相似文献   

9.
粤菜系也是我国主要菜系之一,其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资源一向得天独厚,早在西汉《淮南子,精神篇》中载有“粤人得蚺蛇以上肴”、南宋周春非的《岭外代鉴》亦有“深广及溪峒人,人间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间异味,有好有丑。山有鳖,竹有鼠等,猪而煮之,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数十个寿山石样品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这些寿山石样品可分为九类,其颜色、透明度因矿物、组成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说明影响寿山石的品质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12.
枣庄方言古语词例释(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艮gn[k] 枣庄方言中,“艮”一般作形容词,其义有二:(1)(食物)坚韧而不脆,如:“这罗卜发艮,不好吃。”(2)说话生硬,或形容其性子直,如“这人说话真艮!”“这个人真艮!”“艮”有时亦作动词,如“艮牙”,即“硌牙” 《唐韵》、《韵会》、《正韵》拼“古恨切,根去声。” 《集韵》:“胡思切,音痕,元平声。” 《论文》:“艮,很也。从匕,目,犹目相匕,不相下也”段注:“会意。‘目相匕’即目相比,谓若怒目相视也,很之意也。” 《方言》:“艮、坚也。”注:“艮、皆名石物也。” 《广雅·释诂》:“艮,坚也。” 《广雅疏证》:“《说卦》传云:‘艮为山,为小石’,皆坚之义也。今俗语犹谓物坚不可拔曰艮”。 可见,艮之本义为坚,词义引申,为说话生硬,性子直。 杨雄《太玄经》:“象艮有守,”注:“艮、难也。” 《来生债》一折:“正末云:‘他也中吃,也中穿。’磨博士做咬银子科,云:‘中吃中穿?阿哟! 艮了牙也!”  相似文献   

13.
半个多年世纪前,鲁迅先生应好友许寿裳先生之请,为他的儿子许世英开列了一个“中国文学入门书目”。这个书目正如许寿裳先生所说:“虽仅寥寥几部,实在是初学文学者的必需翻阅之书,他的说解也简单扼要。”这个书目内容如下:一、计有功(宋人):《唐诗纪事》(四部丛刊本,又有单行本)。二、辛文房(元):《唐才子传》(今有木活字单行本)。三、严可均:《全上古……隋文》(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四、丁福保:《全上古……隋诗》(排印本)。五、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六、胡应麟(明人):《少室山房笔丛》(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七、《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其实是现有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八、《世说新语》刘义庆(晋人清谈之状)。九、《抱朴子外篇》葛洪(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有单行本。十、《唐摭言》五代王定保(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十一、《论衡》王充(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十二、《今世说》王(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据孙伏园先生说,鲁迅先生这...  相似文献   

14.
救治蛇雕     
今年2月7日,武汉市东湖鸟语林野生鸟类救护站收治了一只因在迁徙过程中遭遇寒潮,加之体内有伤而受困于东湖落雁风景区的蛇雕。这只蛇雕体重5公斤多,翼展长1.5米,是一只未成年的幼雕。救护站的兽医在救治时发现它腿部有外伤,而且由于受寒饥饿,消化道出血,体温已降低到37℃,生命处于危险状态。于是救护站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将蛇雕放入专设的空调救治室,并请来武汉动物园兽医院院长付克领给它诊断治疗。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救治和喂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16.
鸡血石,因为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而得名。鸡血石是制作印章或工艺雕刻品的主薹材料,高化鸡血右与寿山田黄石、青田灯光冻石合称为“印石三宝”,价值不菲。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李长禄先生主编的《三峡民间美术》系列丛书最近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分4册:第1册为专论,它从宏观上探讨了三峡民间美术的思维方式、观察方法、哲学观念、造型特征、色彩表现和美学特征。从纵向上追溯了三峡民间美术的源头及其演变的历程;从横向上对三峡民间美术十余个品种分别作了评价。《三峡民间美术》第2册至第4册是画册,它收录了三峡民间美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皮灯影、三峡刺绣、蓝印花布、梁平年画、梁平竹帘、石雕、木雕、三峡虫雕、陶瓷、剪纸、三峡石等十余个品种。该书被列…  相似文献   

18.
从南朝墓葬中出土的寿山石"猪俑"一对,到近现代寿山石雕产业的发展,寿山石雕刻艺术历经1500多年历史;从唐代兴盛佛教,寿山石借助僧众之手,广为传播,到宋朝篆刻艺术的借入,带来高雅与实用的印章文化;从清代历代皇帝的推崇,寿山石雕进入鼎盛时代,到近现代寿山石雕刻与多种文化艺术的结合,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正是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寿山石文化,才有如今扬誉海内外的"中华瑰宝"。  相似文献   

19.
创意产业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寿山石作为玉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营销模式构建研究对于推进产业发展极具价值。该文站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结合寿山石特质,借助4C营销组合理论,构建出了寿山石的营销模式。政府引导搭建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借力专业市场打造寿山石区域品牌,完善企业"大师加名品,价值定价法,拍卖加展览,研讨加收藏"的营销组合。  相似文献   

20.
后代发“zh-,ch-,sh-”一组后舌叶音(旧称舌上音)声母的字,在上古是念成“d-,t-”等舌尖音(旧称舌头音)声母的,反映在中古音的“三十六字母”中,是“知彻澄娘”四纽归于“端透定泥”.清代古音学家钱大听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把这一规律称为“古音舌头、舌上不分”. 这一规律的讲明,对于我们阅读古籍很有帮助.如“直”古不在“澄”母而在“定”母,“中”古不属“知”母而属“端”母,因此它们在古籍中常和其他字通假,使用得较灵活.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