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影响因素一:遗传 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 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影响因素二: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专家对30多名7~8岁的儿童做了智商测验,并与婴儿期的食谱进行对照,发现吃母乳喂养的孩子普遍智商较高,平均比吃代乳品的孩子多10分.奥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一种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不仅能增加脑细胞的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节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1,(13):45-45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父母或保姆等成年人多与孩子玩耍、交流,有利孩子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减少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美国宾厄姆顿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发育与精神病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父母或保姆等成年人经常与孩子一起互动,孩子长大后患心理疾病的几率会降低。互动的内容包括一起玩游戏、一起读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9,(1):45-45
现在心理咨询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大约一半都是青少年,困扰孩子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心理专家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来自家庭不良的教养模式。问题发生多由于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青少年不良心理反应。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加大,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等问题较为普遍。心理咨询记录中专家建议一栏80%以上都注明“家长应改善家庭不良的教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一项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家庭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父母的心理状况和养育方式可能是导致儿童友谊破裂的重要因素。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和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研究人员对1523名来自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儿童及其父母的心理状况和养育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父母出现抑郁症状会严重影响其子女与同龄人的友谊。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与其好友"闹掰",一个很重要的影  相似文献   

5.
专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人类有10种特征与遗传直接有关。它们是:肤色:遗传原则是“相乘后再平均”,如果父母都是黑皮肤,孩子就不可能白色肌肤。身高:子女身高70%来自父母遗传。少白头:特殊性遗传,比率较低。肥胖:父母都胖,孩子53%会是小胖墩。青春痘:父母双方都有,子女肯定有。双眼皮:最显性的遗传。下颚:下颚形状绝对会遗传,尖下颚爸爸的儿子十有八九是尖下颚。秃顶:半数以上会遗传,而且还隔代遗传。声音:男孩遗传自父亲,女孩则像母亲。罗圈腿:是可以矫正的遗传,但长短改不了。十项遗传不易改变@丁永明 …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1-61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受到普遍关注,而青少年犯罪与其心理特点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几个心理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人格类型与自尊及成就动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探索这些因素对其犯罪行为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林 《科学大观园》2009,(18):80-80
研究显示孩子将来是否会成为害羞的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但科学家认为,还有第三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略:生理因素。有专家指出,害羞和其他人类性格特征一样,部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在社交场合中,害羞的人和自信的人的大脑运作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4,(3):22-24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父母将更多的金钱、精力全部投入到孩子身上。怎样合理、科学地养育宝宝?有些家长盲目地给宝宝补充营养或各种微量元素,我们做父母的是否应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孩子们的生活远离成长误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问题是否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呢?误区1:宝宝一定要大量补锌?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也是最令家长困惑和棘手的问题。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对自己的前景感到茫然,产生强烈的挫折和沮丧感;同时,他们的出走行为,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相关调查表现,离家出走的青少年有如下一些特点:14岁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高峰年龄;初中生占离家出走总数的73.65%;男生多于女性;以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二三年级学生居多;城镇青少年居多。离家出走的原因很复杂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比如,父母用成人标准要求孩子,教育方式粗暴,以及生活单调、重复等,使充满生活渴望的孩…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1,(1):44-45
调查显示,不被家庭接纳的同性恋青少年更易感染艾滋病,拳脚相加、眼泪攻势反而更易让孩子抑郁自杀。其实,只要父母稍微改变态度,就能让同性恋孩子有一个不同的未来 和十年前相比,如今,向父母表明自己是同性恋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是每一对夫妻的共同心愿,可是有多少父母能如愿以偿呢?不少孩子令父母伤透了脑筋,最后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究竟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一:有些父母完全以“家长”的身份发号施令,认为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儿女除了服从没有别的选择,也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严重地遏制了孩子好问、好动、好思想的天性,实际上是在毁灭孩子。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视为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孩子有问题时,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启发,结合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特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育加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而心理发展相对缓慢,个体在性心理发育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困惑和烦恼,而我国的性教育却相对滞后,许多孩子对应有的性知识基本一无所知,往往对性问题出现错误认识,不少人产生了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2,(9):24-25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谈儿童不宜的性话题、父母不教导孩子适宜的性知识、父母或家人当着孩子的面评论孩子的性器官、父母不锁门而让孩子看到父母做爱、孩子洗澡或睡觉的时候擅自闯入、父母与孩子一起看色情电影、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的亲子关系超过了与配偶的关系、父母给4岁以上的孩子清洗生殖器,或者当孩子已经拒绝父母为自己清洗生殖器,父母仍然坚持为孩子清洗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6,(21):50
人格障碍:是一类持久的明显偏离个体文化希望的内部体验和行为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广泛性和不变性,表现在认知、情感反应、人际关系和冲动控制等多个方面。1.主要类型①偏执性人格障碍;②分裂样人格障碍;③分裂型人格障碍;④反社会性人格障碍;⑤边缘性人格障碍;⑥表演性人格障碍;⑦自恋性人格障碍;⑧回避性人格障碍;⑨依赖性人格障碍;⑩强迫性人格障碍。以上10型可分为三类:A类的特点:奇特或怪异,包括偏执性、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B类的特点:表演性、情绪性或不稳定性,包括反社会性、边缘性、表演性和自恋性人格障碍。C类:特点是焦虑或…  相似文献   

15.
谁都希望有口洁白整齐的牙齿,但牙齿排列不齐比较普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孩子换牙期。一般来说,孩子7至12岁时,是乳、恒牙齿能否正常替换的关键时期。因此,父母应特别注意孩子换牙,切不可掉以轻心。保护乳牙莫早失乳牙早失,不仅会影响食物咀嚼、消化吸收和颌骨的正常发育,还会造成牙齿排  相似文献   

16.
<正>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孕期调整好饮食能为宝宝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胎儿在每个阶段发育的部位不同,所需营养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准妈妈们到底该怎么吃,才能给孩子最好的营养?1~4周,受精卵开始着床形成胚胎,需要B族维生素。第1周需为胎儿大脑发育提供营养。建议以米食为主,辅以青菜、海产品;第2周的饮食要与胎儿的脊髓发育有关,以米食为主,适量增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4,(3):20-20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美国《华盛顿邮报》2013年12月31日载文,刊出儿科、育儿、心理、营养四大领域专家提醒的父母必须改正的坏习惯。1."屏幕时间"太长。美国全国儿童健康系统儿科专家李·比尔斯博士表示,手机、电视、电脑等"屏幕时间"太长会妨碍儿童学习以及智力发育和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成长的烦恼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在孩子成长的学龄关键时期,父母和教师更应关注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注意掌握孩子的生活、心理、行为规律。适时的培养孩子,开发孩子的潜力,这种潜力体现在智力上的,体力上的,特长上的等,将使孩子们能健康成长,为孩子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成长的烦恼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在孩子成长的学龄关键时期,父母和教师更应关注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注意掌握孩子的生活、心理、行为规律。适时的培养孩子,开发孩子的潜力,这种潜力体现在智力上的,体力上的,特长上的等,将使孩子们能健康成长,为孩子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成长的烦恼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在孩子成长的学龄关键时期,父母和教师更应关注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注意掌握孩子的生活、心理、行为规律。适时的培养孩子,开发孩子的潜力,这种潜力体现在智力上的,体力上的,特长上的等,将使孩子们能健康成长,为孩子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