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召开,中国申报的端午节、粤剧、书法、篆刻、剪纸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等4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黄山西递、宏村、唐模等古村落,保留许多完好的“祠堂”,这是历史文物。“活态传承”的“祠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在于它“活态性”。“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魂”。建设文化生态区一定要守住这个“真魂”,具有神圣仪式性的民间信仰类民俗活动不能以纯粹的“表演”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3.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的重要文化名牌,是国家和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终极体现。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调研,发现全省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面临着分散且规模小、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无法适应现代化工业化生产等问题。河南省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转型的原因主要是自身经济效益低、社会认同感不足、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等。因此,河南省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转型需要传承人组建联盟,加强新媒体宣传,同时政府应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转型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收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对高校图书馆如何保护和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今年11月1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与此同时,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正式对外公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人薛福鑫榜上有名。这是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获得的又一殊荣。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形成于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一带,是以木工领衔,集漆工、雕工等建筑工种于一体的中国古典建筑营造技艺。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香山帮营造以技艺全面、水平精湛、特色鲜明、风格统一的建筑风格,奠定了在中国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有限,"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少得可怜。优化"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审批,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适度增加"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福建省南平市的良好举措值得借鉴。"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生产性保护需要用工匠精神引领管理运营、食材用料、匠心制作、雅致营销和资金支撑,南平市的"蛋满灌"是"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谋发展、匠心经营的优质案例。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经历了叙述性研究—对策性研究—理论性研究的演变。在政府主导的实践层面上的政府责任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西藏勒布办事处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实现了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相传,创造了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范,既做到了生产性保护,又塑造了新型文化空间,形成了独特的勒布沟模式,其有益经验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论述大理周城扎染的历史背景、技艺流程和面临的问题,指出周城的白族扎染有传统技艺和现代工艺两种不同方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保护以“扎”为核心的传统技艺,并提出了发展大理周城扎染业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该文以自拍电视纪录片《苏北糖画》为例,就新媒体环境下“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研究选题,从制约“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主要瓶颈、新媒体环境为“非遗”纪录片发展带来的机遇“、非遗”纪录片有效创作与传播的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学者和从业者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相应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旅游资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创意产业的辩证关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及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所承载的功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提炼和文化创意的"越界"及资源整合,来实现旅游产业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为“活态遗产”。“活态”包含了活性、活品、活现和活传;是人类的生命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其中身体实践为关键词。文章围绕着身体作为活态遗产的内涵以及所包括可一些面向进行辨析和讨论;特别是我国的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是“天人合一”,其生命意义和身体表述具有重要的特色,构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问题,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意义、责任和建设问题,用个案的形式讨论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证性问题,是国内外学界运用博物馆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三个重要方面。尼洋阁藏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贯彻了国家非遗保护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保护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是首次将博物馆成功用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取得圆满成功的范例,开拓出了一条文化援藏的新途径,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树立了全新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沉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佐证,其文化信息空间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与人文知识信息。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多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这些资源的文献种类繁多,是图书馆建设自身特色文献的重要来源。利用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讨、分析和研究大理地方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服务,更好地体现民族地方图书馆的重要价值,促进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展示边疆少数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和绩效,积淀馆藏特色文献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土家族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样,并拥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面临消失、濒危、变异、衰退等状况,亟待保护与传承。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在充分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之上实现产业化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其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改变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困境和障碍。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从立法与执法、权利人知识产权意识与调动群众保护积极性三个方面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传承人的选拔将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要避免用"保护主体"取代"传承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学界、商界、新闻媒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主要职责是利用自己的行政、学术、资金、传播等优势,在政策、法律、学术以及资金等层面,扶持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制定正确的政策是调动民间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发民间社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重要承载者与传递者,他们对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前景具有相当程度的决定作用,了解传承人的真实意愿和现实需求,对提供行之有效的保护具有基础意义。我们应该立足现实,从文化多样性的大视野上、从中华文化传承角度来思考问题,培育文化生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石柱土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位于重庆三峡库区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世代流传着土家族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具有民族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戏曲——土戏。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田野调查,着重从土戏的渊源、特色、现状、保护和"申遗"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列入国务院法制办和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从保护内容来看,设置持有人权利保护与否是立法专家与社会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该项内容的提出预示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向与调整.这个转向就是从原有的单一行政保护到重视法律保护,这个调整就是从强调传承保存到同时重视传统资源权益.从背景来看,持有人权利这一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受到<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文化多样性公约>精神的深刻影响.文章从三个层面回应这一问题,包括:问题提出、持有人权利内容、持有人权利形式,通过传统资源权视角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权利设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