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辛亥革命爆发以前,孙中山与宋教仁对如何实现共和政治有着不同的设计,其要点是需要一段时间革命党独揽大权还是立即实行民主宪政;是权力比较集中的总统制还是限制总统权力的内阁制;是一党制还是两党制。由于武昌起义以后的政治现实,孙中山和宋教仁的设计都没有实现,共和政治的建立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实现民众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孙中山民众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民众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群众观。走群众路线则成为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的探索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文章从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期间对提高政党的组织纪律性的探索出发,阐述了他对政党组织纪律原则与其对通过提高党员素质来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方面的探索,力图说明辛亥革命在这方面失败的原因,希望能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的革新。以城市普通民众为研究视角,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城市普通民众的政治观念、经济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辛亥革命影响下城市普通民众的生存发展状况,并深入研究辛亥革命对城市普通民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关键人物和重要领导者。武昌起义后,全国景从响应,其适时归国,激流勇进,敢于担当并领导辛亥革命不断向前推进:创立民国,加速推动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转型;坚持和谈,履行举袁前言,避免国家陷入南北分争的乱局;捍卫共和,尝试立法限制政权政治专制转向。其在实现南北和局、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张林 《科技信息》2009,(32):I0149-I0149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革命,是中国政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经过这一役,中国政治逐渐开始步入现代政治发展的轨道,在国家政治结构乃至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政治从此迈上了探求自身发展道路的艰难旅程。  相似文献   

7.
从孙中山的公开言论看,他对于如何“凝省为国”的思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尽管孙中山根据现实政治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凝省为国”方略,但他最理想的建国方略始终是单一制集权国家。然而“集权”并不等于“专制”,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与他武力统一中国,建立单一制国家政权的构想并不矛盾。也正是孙中山一贯秉承着民权主义理想,这才使得他的武力统一与直皖等军阀的武力统一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中占主体位置的是政治思想。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体即三民主义。本文从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中,揭示了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石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和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鲁迅敬仰孙中山坚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伟绩,他赞颂孙中山是一位“永远的革命者”。在孙中山逝世后,有些人对其施行攻击,鲁迅则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进行了全面的衡量、公正的评价,对反动论客进行尖锐的批评。鲁迅还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他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清除封建残余势力,这是最大的失败;革命党人将革命果实送给袁世凯,导致了更多的革命者流了更多的鲜血;革命党人没有自己充足的武装力量,这加速了革命的失败。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合作,继承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愿,将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0.
杨衢云,厦门海沧人,与孙中山创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并被选为第一任会长。他主张共和,反对帝制,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代杰出人物,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其革命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民主革命思想虽然主要是以西方明为依据,但从传统化的角度剖析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思想,可见中国传统化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从各个方面论述了在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关于国民心理建设的论述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却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重温孙中山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世以来直至今日的焦点事件,完全在于她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结束根深蒂固的传统制度,开启以民主政治制度为保障的现代化实践,是辛亥革命完成的时代使命。从这点讲,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之关键。近世以来,中国问题变得如此复杂,其间受到多重干扰,但是现代化始终是中国社会寻求进步的主线,深入考察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内在因素及相关问题,辛亥革命是一个很恰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是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在清政府不愿和不能进行真正的宪政改革的情况下爆发的,具有客观必然性。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是推动中国实行全面现代化的第一步,它虽不彻底,但它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键性的起步。  相似文献   

15.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之一。教师应当通过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进行分析、判断,找出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途径,以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以发展国计民生、谋求国家富强为宗旨,以工商立国、振办实业为主要内容的实业救国思潮迅速兴起,成为近代中国进步的社会思潮之一。清末民初的实业救国思潮是在清末民族危机的刺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下兴起的。它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经济学说,推动了清末民初中国的实业建设和早期现代化进程,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革命理论体系,虽然是在西方政治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借鉴,却是在建立这个体系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他的民权思想中有比较集中的体现。"主权在民"与"五权宪法"等思想与传统文化都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的执政之基,国家治理现代化同样要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积极应对了国家治理中的党群关系,深度契合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民主潮流,科学回答了党和人民之间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的指引下,18世纪美法两国先后爆发了革命,并通过制定宪法开始了探索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然而,同样的革命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两国对于宪法的权威性与代议制的确立等问题的认识不同,所体现出来的自由、平等、民主等理念也不同,通过比较两国的政治思想.可以看出其政治成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