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李艳 《广东科技》2014,(24):159-160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我党和国家最为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绝大多数的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极为突出,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我国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林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7,(24):118-118
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地制约着我市农民的增收、影响着农村的稳定。本文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会东县农民增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其次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和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加大,劳动力转移空间不大,且就业困难,制约农民增收。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切实改进领导作风,进一步落实政策,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解放思想,努力创新,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对策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农民教育培训的思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这已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几年来,虽然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是“三农“的核心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面临一系列困境,农民增收已成为“十一五“期间必须认真研究并力求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立,加大力度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文章从市场需求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入手,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我国农民增收,"三农"问题的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当前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成中,普遍素质及劳动技能偏底、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为障碍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等现实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足有其体制根源,如人为地限制某些职业的竞争人数,使愿意者不能加入;增加某些职业的竞争,使其超过自然限度;限制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等。因此,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府在此过程中,应有所“为”,国家必须进行一系列现实的制度性安排:取消户口歧视,打破城乡壁垒;取消就业歧视;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的状况。认为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低于国民经济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民增收的动因大多是一些外生的、难以长期维持的因素,农民可持续增收存在一定的困难。要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增收,可从农产品的商品化、资产的资本化、农民的组织化、农村的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入手,全面开发农民的各种收入来源,培育起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内生机制。为此,应重点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供政策扶持,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展和完善农民组织,实现自我保护,促使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的素质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农村的主要问题。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核心是发展教育。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是走城镇化道路。本文以盐边县的情况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收入和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不仅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经之路。文章根据綦江区的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总结了农村现存劳动力的状况及转移劳动力的流动特征;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含量的高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知识欠缺、专业技术缺失等人力资本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不断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增加政府投入与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为顺利实现劳动力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核心因素,除了其本身的素质以外,农村劳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结构会直接挖掘和释放劳动力资源的潜能,提高其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正>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只有这样,他才可以自由地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第二,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己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了生存,只有出卖劳动力。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从而产生了商品经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除了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和农奴外,还存在着一少部分有人身自由的贫民或农民,有些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自由贫民或农民,为了生存下去,养家糊口,只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现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能否切实有效的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巨大困难,如乡镇企业吸纳能力减弱,城市难以大规模吸纳,农业内部吸纳能力有限。之所以面临这“三难”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发展小城镇来解决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此外应加强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农地流转效应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农地流转的正效益需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立农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农地流转的资源配置效应;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劳动力非农就业率;发展农业科技,引导农民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5):107-114
农村劳动力供给优化和底层创新是农村层面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民收入结构、增收途径及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又间接反映劳动力供给和底层创新.基于此,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皖北地区2008—2014年农民增收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仍超过第三产业;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组成部分看,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而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虽然较小,但其近两年的灰色关联系数已接近或超过0.8,预示着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将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的必然过程,也是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就目前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促进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实际情况和数据资料,分析了恩施州人口与劳动力现状、农村劳动力输出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增长明显正相关,对农民人均收入和GDP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要采取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进城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但农村土地流转的不畅和不规范导致农村土地产出率低下,生产成本偏高,农民增收困难,土地纠纷不断。通过实施规范的土地流转,可进一步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