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毅 《科技信息》2014,(11):223-224,256
先张法空心板梁底板纵向裂缝病害较为多发,本文中以16m板梁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底板贯通开裂后的板梁使用性能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纵向裂缝开展程度、铰缝损伤程度对底板预压应力以及顶板横向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实例工程为背景,围绕预应力简支空心板梁预制阶段出现底板纵向裂缝的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分析结果与实际裂缝位置吻合;得出结论是裂缝主要是由于空心板设计时为了节约而采用较低安全系数以及施工环境导致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的温差较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箱梁底板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些连续刚构桥在张拉底板预应力筋时和成桥运营时发生的底板崩裂和底板裂缝事故进行分析,得到底板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按桥的立面线型布置形成拱形的底板纵向预应力筋产生的径向力所致;且通过力学分析得到不使底板开裂的底板预应力曲线半径、钢束定位成折线产生转角和合龙段的高差的合理范围;并提出了平衡每根底板纵向预应力筋产生的径向力所用箍筋的间距与单肢箍筋截面面积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形式。采用匹配预制,界面设置剪力键的方法解决铰缝问题;采用双向预应力筋布置,保证桥梁纵向受力的同时,也防止了梁体纵向裂缝的出现,并保证匹配界面存在压应力。同时,采用底板开孔的方法,减少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内外的温差,采用顶板切槽式拉毛,保证顶面桥面铺装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粘结作用。设计算例的有限元分析表明,匹配预制双向预应力开孔混凝土板梁的底板,纵桥向和横桥向压应力储备分别大于2.58 MPa和0.16 MPa,有效的防止了底板纵向裂缝和铰缝病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混凝土水化热和三向预应力钢筋张拉顺序对斜拉桥预应力箱梁施工裂缝的影响,建立了嘉陵江大桥空间有限元实体模型,通过模拟现场实测温度场和选取3种不同的预应力钢筋张拉工序,分析水化热和预应力钢筋张拉顺序对箱梁顶板、底板和腹板受力特性的影响,并对比分析结果和实际裂缝情况。结果表明:水化热是嘉陵江大桥箱梁底板和腹板产生施工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单纯的水化热不能使腹板产生裂缝。横向和竖向预应力钢筋滞后纵向1~2个节段张拉的施工工艺使得底板施工前期拉应力增长较快;且使得腹板在施工过程中拉应力变大。因而,预应力钢筋张拉顺序成为嘉陵江大桥箱梁底板和腹板产生施工裂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预应力钢筋张拉顺序对箱梁最终状态应力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
空心板梁底板纵向裂缝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空心板梁底板纵向裂缝的问题,利用ANSYS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主要是由空心板内及空心板外的温度差所引起的结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容易产生裂缝问题,对底板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计算,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裂缝控制,保证该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时不出现裂缝。  相似文献   

8.
地下室底板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因地下室底板要求厚底较大,如果对底板裂缝控制措施不到位,就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地下室底板裂缝的种类及裂缝产生的原因,着重地下室底板裂缝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建成了大量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体系桥梁,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随着桥梁建设数量与使用年限的增加,该类桥梁在施工与运营期陆续出现一些具有共性的病害:跨中挠度过大、箱梁开裂与跨中合龙段底板剥离等,而且有些病害已经导致桥梁重大的安全事故与经济损失。文章对国内数十座桥梁出现的病害随时间变化发展的趋势、在空间上分布的形态等进行了分析。根据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了腹板斜裂缝、底板纵向裂缝、合龙段底板分层等病害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控制裂缝等病害发生的措施,并说明了这些控制措施在泰州大桥预应力桥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桥梁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因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通过对一座在使用初期箱梁底板出现裂缝的在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长期监测、车辆荷载试验以及有限元法模拟分析,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裂缝成因及其裂缝对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运输量的迅速增长导致了桥梁实际使用荷载超过当年设计荷载,使得箱梁的横向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出现纵向裂缝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易祥军  单凌志 《科技信息》2012,(16):373-374
本文针对连续刚构桥工程实践中底板出现纵向裂缝的现象,从形成机理、设计、施工等多方面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供今后连续刚构桥梁的设计及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规测井难以有效评价煤层顶底板裂缝发育程度的问题,对鄂东气田东缘韩城矿区50块煤层顶底板砂泥岩样品进行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在静态力学参数刻度测井资料计算的动态岩石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对煤层顶底板的完整性系数、破裂系数、稳定性系数进行了计算,进而对研究区煤层顶底板裂缝发育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煤层顶底板的裂缝发育程度;研究区煤层顶底板裂缝较为发育。煤层含气量分析化验和排采结果显示,在裂缝发育的井区含气性和排采出气量较低,表明煤层顶底板的封闭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运营若干年后,部分桥梁出现跨中下挠过大,跨中底板横向开裂、腹板出现斜裂缝,顶、底板出现纵向裂缝等病害,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文章根据多座桥梁维修加固施工过程,阐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主要病害成因及维修加固的主要方法和设计原则,并以某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为例,分析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维修加固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电杆产生纵向裂缝的机理,并采用钢纤维来抑制或限制电杆纵向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电杆纵向裂缝控制措施的试验研究;还对钢筋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电杆试件进行了抗冻性和抗腐蚀性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对工程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结合现代大型建筑大面积底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频繁出现的现状,从原材料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以及后浇带等施工缝控制等角度论述了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谢旭华 《科技信息》2010,(21):J0236-J0236,J0217
本文通过分析旧水泥路拓宽改造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并从路基施工、路面结构施工、路面纵向裂缝的维修等方面探讨了纵向裂缝的防治措施.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合施工实践,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制过程中常见的腹板竖向裂缝、斜裂缝、纵向裂缝、水平裂缝及表面龟裂等裂缝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历武 《广东科技》2008,(14):32-33
通过对广东汕尾红海湾发电厂一期工程2X600MW机组新建工程施工中汽轮发电机组汽机基座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论述,从各个环节提出了预防裂缝的综合措施,有效控制了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实际工程背景为依托,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在连续梁纵向曲率半径较小的一定范围内的混凝土区域,研究底板钢束产生的径向力,继而计算出由径向力产生的横桥向应力,由此带来对底板混凝土横向应力的影响情况,进而分析由此应力对混凝土的撕裂作用,直接导致连续梁底板的纵桥向裂缝的产生.通过实际应力观测数据对比发现,计算结果符合相应的应力情况,对预应力梁桥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映航 《广东科技》2011,20(22):74-75
在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只有对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浇筑、养护、温度检测等进行了严格控制,才能有效地限制地下室底板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因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及裂缝控制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