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以上海市蹦床队11名一线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视频与足底压力同步测试的研究方法,对蹦床运动员的预跳和5个蹦床项目最基本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获取蹦床运动员在完成测试动作过程中的足底压力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并结合蹦床运动特点来分析和讨论蹦床运动员在完成不同类型基本技术动作过程中足底压力的分布的特点及触网起跳过程足底压力分布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蹦床运动员在完成不同类型的技术动作触网阶段技术动作相同。在触网过程中受试者足底压力表现为足第五趾骨区和足跟区压强峰值最高。蹦床运动员压力中心在水平方向表现在压网阶段压力中心相对稳定,起网阶段偏移明显,影响起网阶段压力中心偏移的主要原因是蹬伸时刻双足用力不均衡。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和录像分析等方法对2007年全国蹦床系列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女子网上单人决赛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分析和成绩统计,并与以往国内外重大比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的预跳能力有所提高;成套动作时间有所下降;位移方面存在不足;整体动作难度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竞技水平发挥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王晓瑜 《科技信息》2014,(12):238-239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运动解析法对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蹦床比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单跳项目中福建队运动员杨松在完成第一套动作过程中的结束动作团身后空翻三周结束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来探讨单跳运动员团身后空翻三周结束动作的技术动作结构以及优秀运动员的技术风格特点,为单跳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攻克团身后空翻三周动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动作的起跳技术是一个动作要完成基础,它决定了动作的完成质量和动作技术的运用,因而起跳技术更显得关键。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影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全国蹦床冠军赛的男子前八名运动员的网上起跳技术动作进行分析与研究,分析其技术动作的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角度及入网角、离网角、重心速度、压网深度等数据的集中趋势,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的技术特征,以2019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总决赛男子三级跳远9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其摆动腿的摆动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运动员三跳着地瞬间摆动腿角速度偏小,跨步跳和跳跃着地瞬间摆动腿角速度减小明显,且存在较大个...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提高蹦床运动成绩的同时避免蹦床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需要了解运动员在触网过程中足底的受力状态与压力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方法,对两名运动员在蹦床上的运动过程进行了人体足底与蹦床接触压力的实测,测得了运动过程中的足底的动态压力分布。进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获得了运动员和蹦床接触瞬间足底的动态压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足底在接触瞬间产生的最大动压力可达其静态压力的4-5倍,因此在蹦床运动中防止足底接触动压力损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现场录相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0运会男子蹦床运动员执行新规则情况及比赛成绩与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基本符合新规则要求;决赛成绩好于资格赛,成绩的提高主要反映在动作质量上;“开腿”晚、过早屈髋、位移过大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进一步强化动作技术质量,难度与质量均衡发展,完成成套动作的稳定性,是我国优秀运动员训练和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世界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世界优秀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技术类型的成绩比较分析和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距,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使用三维运动学测试方法,获得4名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比赛条件下的抓举技术三维运动学参数,根据抓举技术特点划分不同运动阶段,对每阶段运动员与杠铃运动学参数进行研究,探讨运动员抓举过程中踝、膝、髋三个关节角度以及杠铃重心垂直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的规律,揭示优秀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来对青少年、成年全国比赛和世界比赛的观察与实践,结合近几年来对江苏蹦床队教学训练的研究,阐述了蹦床运动员垂直跳、一周类空翻、两周类空翻的基本技术练习方法、要领及基本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张俊峰  乔金灿 《科技信息》2010,(29):I0171-I0172
为了提高我国游泳接力项目的水平,通过现场观察和录像回放,对2009年第11届全运会游泳比赛接力项目全部参赛队的预、决赛接跳时间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和接力队的接跳时间处于中等水平,分析了接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搜集了湖南省11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指标,找出对跳高成绩影响较大的几项身体素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从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角度。分析论证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30米跑、立定跳远和纵跳等三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从而着重说明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全面提高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同时,要强化对30米跑、立定跳远和纵跳三项身体素质的训练。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等动肌肉力量测试的方法,对六名国家健将级蹦床网上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进行测定,根据髋、膝、踝三关节力矩值的屈伸比得到以下结论:髋关节伸肌群为蹦床运动员下肢三大关节中量最重要的运动肌群;目前国内对蹦床网上运动员髋关节肌群的力量训练符合蹦床运动技术要求;蹦床运动员完成空中直体难度动作时屈髋是运动员在空中对肢体的控制意识不够所致;蹦床运动员完成空中屈体或团身动作时不能在垂直位开腿是运动员对开腿时机掌握不好所致。  相似文献   

14.
李健荣 《广东科技》2011,20(10):27-28
本文主要通过对,98蹦床世界杯系列赛(丹麦站)男子蹦床运动员完成的37套网上自选动作的录像解析和统计分析,探讨男子蹦床网上自选成套动作编排的规律与特点。结果显示,自选成套动作的编排,应考虑到难度值计入成套最后得分这一因素;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单个难度动作选择,不应低于1.0难度值以下,1.6难度值的高难动作在成套编排中应具备;为了增加成套动作难度,除每个动作加转体外,还应增加转体度数。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专项训练学角度出发,建立了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专项能力指标体系,并且研制了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目的是使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专项能力定量化训练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16.
运用红外光点自动捕捉测试系统对6名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分别进行摆臂纵跳和抱头纵跳的测试,结果表明:摆臂可以分为预摆、后摆和前摆三个阶段,摆臂的不同阶段对纵跳的作用不同;摆臂能提高纵跳高度,其贡献率为16.95%;抱头纵跳和摆臂纵跳下肢三关节动作协调性均表现为同步性;摆臂使下肢关节在整体上表现为运动幅度变小,且蹬伸速度加快,从而有利于提高纵跳高度.  相似文献   

17.
在铁饼技术中速度节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宋爱民进行个案分析速度节奏,总结优缺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解析法、访谈法、跟队训练法等。研究结果表明:单支撑阶段节奏慢,局部动作中右髋关节速度节奏最快;腾空阶段和过渡阶段速度节奏比较快,这是她的技术优势;最后用力阶段具备优秀运动员的数据指标,左右髋关节的速度相对来说有些慢。整个技术阶段,宋爱民人体重心速度节奏变化表现为:快—快—快—慢—慢;所用时间比例的关系表现为:最长—稍长—最短—短—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以27届蹦床世锦赛女子运动员成绩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套动作的选择情况、飞行时间、成绩结构以及技术、难度、飞行时间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得出: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参赛动作屈体使用最多,难度选择差异较小;飞行时间与名次成正相关;运动员个体技术不相上下,难度突破性不明显,技术分与成绩的相关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跳跃膝"是排球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属于慢性损伤,很多运动员经常带伤参加训练和比赛,导致伤痛加剧.以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为研究样本,并对研究样本的"跳跃膝"发病现状进行研究,从整体观角度分析了优秀排球运动员"跳跃膝"的发病原因与特点.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的"跳跃膝"损伤与下腰痛呈正相关(P0.01),而与髌骨软骨病呈负相关(P0.01).为排球运动员"跳跃膝"的发病机制及康复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灰色关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六届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前 8名运动员比赛成绩及质心速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现代男子三级跳远更趋于平衡式技术 ;第三跳远度是影响当今世界水平三级跳远成绩的最主要因素 ;优秀世界运动员三跳速度保持较好 ;三跳可供参考的最佳腾起角为 13.96° 0 .94°— 12 .35°±1.6 0°— 2 1.6 5°± 2 .2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