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快速简便、完全自动化鉴定天蒙山皇菊中挥发油的分析方法,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天蒙山皇菊挥发油共鉴定出5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82.448%。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8-桉树脑(12.44%)、右旋-樟脑(9.209%)、左旋-α-蒎烯(8.597%)、合成右旋龙脑(6.172%)、β-水芹烯(5.642%)和乙酸龙脑酯(4.861%)。  相似文献   

2.
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SPME-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栀子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74%.结论栀子花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27.73%),戊烯酸叶醇酯(24.38%),惕格酸己酯(11.42%),α-法尼烯(5.20%)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云南产截叶铁扫帚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成分。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截叶铁扫帚中地上和地下部位的挥发油成分,通过GC-MS技术进行定性研究,确定化学成分名称及其相对含量。结果从截叶铁扫帚地上部位鉴定出5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3.10%,主要包含酮类(23.41%)、醇类(17.6%)、烃类(11.81%)等;地下部位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27%,主要包括醇类(62.77%)、酯类(8.57%)等,发现两者共有成分7种。结论截叶铁扫帚地上和地下部位挥发油主要成分分别是酮类和醇类,挥发油种类与含量差异较大,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截叶铁扫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狭叶荨麻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相对含量.从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油中分离出95个色谱峰,鉴定出87种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8.46%.挥发油成分中主要有7-甲基-Z-十四碳烯醇乙酸酯(25.74%)、1-乙酰氧基-3,7-二甲基-6,11-十二碳二烯(5.9%)和Z,E-2,13-十八烷二烯醇(5.11%).为狭叶荨麻挥发性成分生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黑龙江省丰富的狭叶荨麻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芳香新塔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采用化学检识、薄层色谱法(TLC)、气-质联用(GC-MS)等方法对芳香新塔花中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经化学检识、TLC分析,芳香新塔花挥发油中含有酚类、酮类和不饱和化合物,芳香新塔花挥发油经GC-MS分析,计算机检索鉴定出29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胡薄荷酮(84.24%)、p-薄荷酮(5.90%)、薄荷烯酮(5.19%)。该研究结果可为芳香新塔花的质量控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藏药革叶兔耳草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首次分析了滇产革叶兔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中鉴定出了59个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占总峰面积的82.38%.革叶兔耳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9-氧代壬酸乙酯﹑二苯胺﹑肉豆蔻酸乙酯﹑正己烷﹑藜芦醛﹑4,4,6-三甲基-2-环己烯-1-醇﹑油酸﹑油酸乙酯﹑植酮﹑香草乙酮﹑硬脂酸乙酯﹑壬酸乙酯﹑十九碳烷以及乙酸香茅酯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茶梅茎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茶梅茎、茶梅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从茶梅茎、茶梅叶挥发油中分别确定出27,37种成分,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90 40,0.963 54。其中,丁香酚为茶梅茎、茶梅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丁香酚在茶梅茎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922 23,在茶梅叶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913 28。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鉴定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樟叶鹅掌柴叶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结果】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得油率大约为0.1%,共鉴定出45个化合物,它们的峰面积占挥发油总成分峰面积的97.5%。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蒈烯、莰烯、蒎烯、石竹稀等萜烯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研究结果为樟叶鹅掌柴叶合理使用、开发新的精油品种提供研究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的方法对大叶臭花椒果与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大叶臭花椒的干果和鲜果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18和17种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9.66%和99.10%,干果和鲜果挥发油主成分相同,均为D-柠檬烯、蒈烯-4和反式-罗勒烯等,但相对含量略有变化.干叶和鲜叶中分别鉴定出18和13种物质,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7.32%和93.96%,干叶和鲜叶的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芳樟醇、异松油烯等,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这些结果为大叶臭花椒果实和叶片挥发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黔产石南藤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贵州产石南藤挥发油,利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72种成分,鉴定出57个化学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0.71%.其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主要有:α-桉叶醇、香桧烯、γ-桉叶醇、δ-荜澄茄烯、β-丁香烯、4-松油醇、二环大根香叶烯、榧烯醇、β-蒎烯、γ-松油烯、α-松油烯、橄榄醇、α-蒎烯、(-)-β-榄香烯等.  相似文献   

11.
百里香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同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百里香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81多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68种化合物.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百里酚(36.08%)、1.甲基-3-(1.甲基乙基)苯(12.11%)、7,11-二甲基.1,6,10-十二三烯(6.88%)、2-甲基-5-(1-甲基乙基)-苯酚(4.86%)、桉油醇(4.21%)、1.甲氧基-4-甲基-2-(1-甲基)苯(3.78%)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水半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醚加热回流从中药水半夏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分析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认了其中的54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80%以上。结果显示水半夏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烃类和脂肪酸类。  相似文献   

13.
留兰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对留兰香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 ,共鉴定出了 6 6种组分 .其中主要组分为 :香芹酮、柠檬烯、二氢香芹酮、桉油素、β -蒎烯、香芹乙酸酯、α -蒎烯、反 -石竹烯、顺式香芹酮、β -水芹烯、香芹醇、β -波旁烯、α -萜品醇等。其中香芹酮的含量最高 ,占挥发油总量的 5 9.5 8% ,柠檬烯含量为 13.31% ,二氢香芹酮含量为 8.85 %。三种成分占总挥发成分的 81.74 %。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 95 .4 8%。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道地药材白芨块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揭示其药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二氯甲烷为萃取剂提取白芨块茎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分析白芨块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从白芨块茎中共鉴定到 34种主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有3-甲基丁醛、乙酸、3-甲基-1-丁醇、4-氨基-3-甲基苯酚和乙偶姻等。该研究将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利用白芨的食疗保健功效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西鸡屎藤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DS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广西3个不同产地的鸡屎藤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定性定量分析,鉴定出60多种化学成分,3个产地鸡屎藤挥发油均含有的化学成分有20余种,其余的化学成分各有差异,相同化学成分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异。这将对其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规范生药品质,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鉴定瑶药少花海桐(Pittosporum pauciflorum)茎皮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少花海桐茎皮中的挥发油,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从总离子流图中计算各组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结果】少花海桐茎皮中挥发油含量约为0.09%;从茎皮中共分离并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为月桂醇酯(41.82%)、月桂醛(12.8%)、肉豆蔻醛(14.64%)、豆蔻醇(13.5%)、乙酸十四酯(4.54%)、十一烷(4.21%)等酯类、醛类、醇类、烷烃类及烯烃类化合物;已鉴定成分峰面积达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7.5%。【结论】本研究可为瑶药少花海桐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沙苑子,采用同时蒸馏浸提法提取了沙苑子挥发油,利用GC/MS方法测定了沙苑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沙苑子中挥发油的含量为2.59%(质量比)。共鉴定了12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2(3H)-萘烷酮,4,4a,5,6,7,8-己二烯和2H一环丙基[a]萘-2-one,1,1a,4,5,6,7,7a,7b八氢-1,1,7,7a-四甲基-,(1a,α,7α,7aα,7bα)。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上海江湾机场9月所产加拿大一枝黄花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百分数.现共鉴定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28个成分,是总挥发油的85.88%,其主要成分为大香叶烯D(Germacrane D),D-柠檬烯(D-Limonene).另采用平板打孔法,测试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不明显.大香叶烯D(Germacrene D)是其主要的抗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洋葱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洋葱中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液,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技术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44个峰,鉴定了28个化合物.结论:主要成分是酸类、甾醇类,烷烃,醛和杂环化合物,其中酸类、烷烃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