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钒原子取代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PMo12-xVx][PMoV,x=1~10]和双核酞菁钴磺酸铵[C116H80O32N42S11Co4(Co-Pc),酞菁钴]为原料进行反应,合成一系列复合型催化剂PMo12-xVx/Co-Pc.用直接空气氧化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数目钒原子取代的多金属氧酸盐以及与酞菁钴不同摩尔比复合后对模拟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其中以n(PMo3V9)∶n(Co-Pc)=7∶1得到的复合催化剂PMo3V9/Co-Pc为代表对催化剂进行了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N2吸附/脱附等表征.同时,对影响催化剂脱硫效率的各种因素、催化剂的稳定性及氧化脱硫反应机理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Mo3V9/Co...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钴基复合氧化物A-Co(A=Cu,Mn,Ce),测定和评价了A-Co复合催化剂氧化降解甲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二元钴基复合氧化物氧化降解甲苯的催化活性均优于纯钴氧化物催化剂,其中,Ce-Co氧化物的t10和t90(分别为达到10%和90%的甲苯转化的温度)分别为221,238 ℃,催化活性最高.在240 ℃连续使用50 h,Ce-Co氧化降解甲苯降解转化率仍为99%以上,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应用X射线衍射、氮气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技术,研究了钴基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在Ce-Co催化剂上形成的Ce4+/Ce3+和Co3+/Co2+氧化还原对促进了催化剂上氧的迁移,提高了表面氧的可还原性,在甲苯氧化降解过程中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日益增长的电磁辐射危害,利用球磨辅助化学沉淀-煅烧法制备了较低材料厚度下具有优异阻抗匹配性质的Co@CuFe2O4吸波剂。由于扁平状Co片与大量CuFe2O4粒子充分接触,所制备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界面极化能力。除了片状Co能提供优异的涡流损耗以外,偶极极化、电荷跃迁与传导、结构散射等同样有助于复合材料宽频吸波的实现。材料厚度仅为1.8 mm时,最大微波吸收损耗在频率为12.93 GHz处可达到?35.56 dB,且最宽的有效吸波带宽可在材料厚度为1.72 mm时达到6.74 GHz。文中所报道的制备方法可作为性能优异的电磁吸波剂的研制提供一种新型途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316L不锈钢基底上原位生长碳纳米管,然后在一定浓度的CoSO_4、NaH_2PO_2、NaOAc混合溶液中,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碳纳米管表面负载磷化钴纳米颗粒,得到磷化钴/碳纳米管复合结构。利用SEM、EDS和拉曼光谱,对CoP/CNTs复合材料的形貌、成分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阴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重点考察了复合电极在0.5mol/L H_2SO_4溶液中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所制CoP/CNTs复合结构中,CoP呈颗粒状均匀分布在CNTs表面;CoP的引入提高了碳纳米管材料的电催化性能,当沉积圈数为4圈时,所制CoP/CNTs复合电极具有最佳的电催化活性;极化曲线测试表明,该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0mV·cm~(-2)时的过电位与沉积2圈和6圈的CoP/CNTs复合电极相比,正移了约140 mV和90mV,同时也呈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检测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诸多优势,而其高效电极材料的研发则是关键。本文以三聚氰胺和CoCl2·6H2O为原料,通过煅烧法制备了钴掺杂氮化碳(Co-C3N4)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电极传感器以用于不同牛奶样品中双酚A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o-C3N4复合材料呈现多孔的层状堆叠结构,比表面积较大,而金属Co的引入有效抑制了C3N4的热聚合,且产物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基本框架保持良好;Co-C3N4电极传感器在纯牛奶样品(巴氏杀菌奶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奶)中均未检测到双酚A(BPA),其加标回收率达到81.86%~98.75%,RSDs为3.34%~3.57%,与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相比,本文方法在低浓度范围内(0.0μmol/L~15.0μmol/L)具有更高的回收率和灵敏度,且BPA检出限可达3.7 nmol/L。研究表明所合成的电极传感器抗干扰...  相似文献   

6.
以聚丙烯腈(PAN),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钴盐为前驱体,通过对有机凝胶进行高温碳化得到钴负载碳气凝胶.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和充放电测试对钴负载碳气凝胶进行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碳化温度影响产物的形貌及性能,其中700℃碳化的钴负载碳气凝胶钴颗粒分布最均匀,同时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0mA·g(-1)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983.1mAh·g(-1)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983.1mAh·g(-1),经100周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280.3mAh·g(-1),经100周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280.3mAh·g(-1);在500mA·g(-1);在500mA·g(-1)大电流密度下,该材料放电比容量为105.4mAh·g(-1)大电流密度下,该材料放电比容量为105.4mAh·g(-1),具有很好的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ZIF-67作为自牺牲模板,制备了嵌入式的四氧化三钴/碳布(Co3O4/CC)柔性自支撑负极材料。碳布基体中交错的导电网络结构以及Co3O4氧缺陷的存在,加速了锂离子的传输、改善了结构稳定性。Co3O4/CC负极材料表现出了卓越的电池性能,在5 A/g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1 0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518 mAh/g。Co3O4/CC负极的高容量主要来源于赝电容效应,而原位拉曼光谱中表面/近表面超快速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佐证了赝电容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通过碱液回流老化法制备出了2种高比表面积的ZrO_2载体(ZrO_2-NaOH、ZrO_2-NH_4OH),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2种ZrO_2-SiO_2复合载体(ZS-1、ZS-2),并将其负载钴制备出了负载量为10%(质量分数,ω)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Co/ZrO_2-NaOH、Co/ZrO_2-NH_4OH、Co/ZS-1和Co/ZS-2).采用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脱附、氧滴定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催化剂活性测试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结果表明:碱液回流老化后可显著提高ZrO_2的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NH_4OH回流制得的ZrO_2载体平均孔径比NaOH回流的ZrO_2载体大.由其制得的钴基催化剂费-托合成活性最高,证明载体的孔结构显著影响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复合载体制备的钴催化剂10Co/ZS-1、10Co/ZS-2展示较低的CO_2、CH_4选择性和较高的C_(5+)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沥青基活性碳纤维的电容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通用级沥青碳纤维为原料,经催化活化制备了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碳纤维,对比了未浸渍钴盐活化、浸渍钴盐活化并用稀酸清洗前后活性碳纤维的孔结构及其孔径分布。采用直流循环充放电、循环伏安以及交流阻抗表征了活性碳纤维电极电化学性能,组装成硬币式两电极模拟电容器测试其循环性能和漏电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浸渍钴盐活化工艺相比,浸渍钴盐活化使得活性碳纤维表面大孔和中孔结构明显增加,经稀酸清洗后的活性碳纤维表面孔隙结构更加丰富; 浸渍钴盐活化并用稀酸清洗所得活性碳纤维电极的比电容高达197F/g,较未浸渍钴盐活化样品提高50%; 在1.5A/g的条件下充放电,其比电容为163F/g,经2000次循环后电容量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根据文献选择了新型三价钴多金属钨酸盐Ba3[BW11O39Co~Ⅲ(H2O)]这一稳定的无机金属杂多酸,对其作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将其与二价钴多金属钨酸盐Ba3.5[BW11O39Co~Ⅱ(H2O)]的性能做了对比.结果表明:三价钴材料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仍能保持269.2 mAh·g-1的比容量,库伦效率达99.29%.即使在0.2~5.0 A·g-1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倍率测试,其仍表现出比二价钴材料更好的性能,在电流密度恢复到0.2 A·g-1后,比容量迅速恢复到454 mAh·g-1,证明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为后续含钴钨酸盐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先用溶液共混法获得Fe3O4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GO)混合溶液, 再通过阶梯热还原过程(从室温逐渐升至160 ℃)制备Fe3O4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膜, 并用X射线衍射仪、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不同Fe3O4质量分数的Fe3O4/rGO复合膜的结构和形貌,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复合膜的电磁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 当Fe3O4质量分数为40%时, 复合膜的吸波效能为17.30 dB, 频率为10.72 GHz, 厚度为2 mm, 低于-10 dB[KG*8]的有效吸收带宽为3.28 GHz.  相似文献   

12.
先用溶液共混法获得Fe3O4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GO)混合溶液, 再通过阶梯热还原过程(从室温逐渐升至160 ℃)制备Fe3O4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膜, 并用X射线衍射仪、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不同Fe3O4质量分数的Fe3O4/rGO复合膜的结构和形貌,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复合膜的电磁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 当Fe3O4质量分数为40%时, 复合膜的吸波效能为17.30 dB, 频率为10.72 GHz, 厚度为2 mm, 低于-10 dB[KG*8]的有效吸收带宽为3.28 GHz.  相似文献   

13.
Co3O4 纳米材料在气体传感器应用中, 存在灵敏度不高、响应恢复时间长等问题. 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了 Ce 掺杂的 Co 基金属有机骨架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OF) 前体. 通过热处理成功合成了 Ce 掺杂 Co3O4 纳米花, 并通过 X 射线衍射 (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e, XPS)、能量色散光谱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e, EDS) 等表征方法, 对材料进行了物相形貌分析. 结果显示: Ce 掺杂能有效改变 Co3O4 的氧分布态, 提高其氧空位含量, 由此材料制成的传感器显示出了优异的传感性能; 在 190 °C 操作温度下, 该传感器对 100×10-6 正丁醇的响应值可达 87.79, 且其计算所得理论检出限可达 122×10-9.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化学链制氧原理构架了加热炉富氧燃烧系统,以解决富氧燃烧氧气来源问题.通过对Co3O4氧解耦特性的研究,分析构建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o3O4释氧反应平衡氧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当反应温度为900℃时,平衡氧的体积分数为29.6%;烟气中CO2,H2O等成分不会对Co3O4释氧过程产生影响;随Co3O4与烟气物质量的比的增大,烟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当物质量的比为1∶1时,950℃下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达24.5%;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产量为32t/h的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富氧率为4%时,Co3O4填充量为3.4t.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NiCo2O4/RGO复合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NiCo2O4/RGO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2 332.40 F/g,约是NiCo2O4材料的3倍,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时,其比电容还能保持为1 127.22 F/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这归因于复合材料特殊的多孔蓬松结构,有效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NiCo2O4的比表面积为56.488 0 cm2/g,而NiCo2O4/RGO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188.604 2 cm2/g,能够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同时RGO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电化学性能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6.
以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化合物为前驱体, 通过退火、硫化等后续处理方法成功制备了由 NiFe2O4 纳米棒与 Co9S8 空心球组装而成的杂化纳米结构. 该复合催化剂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各组分间强力的协同作用, 在电催化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 在 1 mol/L KOH 电解质中, 当电流密度达到 10 mA/cm2 时, 仅需 290 mV 的过电位, 且 Tafel 斜率仅为 63.02 mV/dec. 此外, 1 000 次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 CV)测试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研究成果不仅为设计廉价、高效且稳定的析氧催化剂提供了设计思路, 也为其他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热和超声剥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超薄Co4S3纳米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分析(XRD)、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并研究了其电催化产氧性能。结果表明,Co4S3纳米片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下的过电势为377 mV,塔菲尔(Tafel)斜率为64.47 mV/dec;溶剂热过程中反应温度和溶剂比对产物的析氧反应(OER)催化活性影响不大,但是Fe3+的掺杂可以显著降低Co4S3纳米片的析氧过电势和Tafel斜率,提高材料的电催化稳定性。最后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Fe3+的掺杂对Co4S3纳米片OER性能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微乳法制备的纳米Bi2[KG-*2]O3[KG-*4]对苯系物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微乳法制备了Bi2O3纳米粒子, 利用BET, XRD, XPS和UV-V IS等手段对其表征; 以挥发性有机物苯、 甲苯和对二甲苯为气相污染物, 测定了Bi2O3纳米微粒 对它们的光化学催化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 采用微乳法合成的光催化剂粒子晶型主要为四方型(T), 粒子粒径为25.6~35.1 nm,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晶型发生转变, 固体表面电子结合能增大, 光催化活性也相应提 高. 苯系物的降解速率顺序为: 对二甲苯>甲苯>苯.  相似文献   

19.
BaFe12O19纳米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柠檬酸盐法合成BaFe12O19复合氧化 物纳米材料, 用X射线衍射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 将合成材料及传统的微波吸收剂铁粉分别均匀地分散于有机高分子粘合剂中, 涂在铁板上, 制成双层复合的吸波涂层. 测试结果表明, 在涂层仅为1 mm厚的条件下, 取得了良好的吸波效果. 并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SmCo5为原型,设计了3种中熵金属间化合物(Sm1/3Ce1/3Pr1/3)Co5、(Sm1/3Ce1/3Nd1/3)Co5、(Sm1/3Pr1/3Nd1/3)Co5和1种高熵金属间化合物(Sm1/4Ce1/4Pr1/4Nd1/4)Co5,并采用原子半径差和混合焓预测了形成单相结构的可能性. 应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成功制备了4种金属间化合物.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 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表征了样品的物相、成分和磁学性能. 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均为单相,具有六方CaCu5结构,空间群为P6/mmm,稀土原子占据1a位置;稀土位置上的原子浓度为等原子比;化合物的室温磁化行为遵循Langevin模型,磁化强度依赖于化合物的成分;磁价模型计算证实了化合物(Sm1/3Ce1/3Pr1/3)Co5、(Sm1/3Ce1/3Nd1/3)Co5和(Sm1/4Ce1/4Pr1/4Nd1/4)Co5中的Ce为+4价,对磁矩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