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培杰  陈刚 《工程与建设》2006,20(3):208-209,253
从居住建筑的现状引出对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思考,将当今成功的创作实例与之前地域性创作的三种倾向进行理性的分析加之对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总结创作手法,从中提炼创作元素,阐述当今新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手法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延东 《工程与建设》2023,(5):1442-1444+1453
建筑地域性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渐形成的,建筑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人文环境、地理风貌和民族风情等,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是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在建筑设计中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建筑地域性对当代建筑设计的价值出发探讨当代中国建筑界对于“地域性”在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世轶  李尊雨  王健 《科技信息》2009,(20):I0323-I0323
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出现了多样化繁乱的趋势,本文通过挖掘建筑与自然最本质的联系,提出了用地域性建筑来解决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将地域性建筑创作回归到本原,通过碰撞和交融实现地域建筑文化的时代更新之路,提出了契合自然环境、融入传统基因、展现时代魅力、追求整合价值等创作理念和手法。地域性建筑创作原本是指建筑创作回归到朴素的本原,是试图将建筑的发展引向一条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脚踏实地"为作风的稳定发展道路上,也以此对抗科技全球化造成的趋同现象,本文提出了重新审度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积极作用,希望在建筑领域里以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来缓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当今建筑文化现象入手,论述了对建筑文化内涵三方面的理解一、建筑文化的概念.建筑作为一种实体但却表达着文化意义.例如山西大院;二、建筑文化的物质性和精神性.建筑是一个文化系统,除了物质功能外还具有精神品质;三、建筑文化的历史性和地域性.建筑的存在,大多数都是历史的,而且还具有地域差异性.因此,建筑设计和建筑创作应立足于地方文化特色,做到"因时、因事、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5.
安玉源 《甘肃科技》2008,24(9):150-151
近些年来,中国建筑师研究和借鉴传统民居,创作新型地域性建筑,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仅仅从形式上追求地方特色和多元化是不够的,应当把传统民居中的环境处理视作与当代建筑融会的结合点,使之为创造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地域性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和文化的角度分析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地域化建筑的生态特征和文化特征,以及利用现代生态技术手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地域性建筑的方法。最后例举了武汉建筑地区环境特色及相应设计手法,作为对地域性建筑生态设计的初探。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地域性建筑的形成及特征,说明地域性建筑是人们适应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传承不同地区文化,经长期积淀而逐渐形成的;是不同地域人们从事生产、生活、适应自然环境及不同文化习俗的重要实物见证;地域性建筑多姿多彩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的建筑应提倡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并重的建筑创作思想,三者不可偏废.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就能够创作出具有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建筑活动与地域性的关系 ,认为建筑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是具有地域性的。一定地域内的材料资源、气候状况及地形地貌都对建筑的形式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风格迥异的建筑形式 ,又为建筑创新提供借鉴、参考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代建筑文化趋同性的危机,深入分析了影响建筑地域性的因素,论述了建筑地域性表达的方法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建筑创作领域的现状,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即建筑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并分析了在该理论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的包括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在内的一批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刘正春 《科技资讯》2006,(35):227-227
建筑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建筑的发展与建筑所处的地域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定地域的材料资源、地形地貌、气候状况等要素对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对建筑的地域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关照了建筑地域性关照下当代建筑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建筑地域性与时代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徐慧宁 《科技信息》2010,(26):21-21,23
文章分析了岭南地区进行地域性设计的背景,通过设计实践总结了该地区旅游旅馆建筑在设计中主要通过与环境的融合、庭院空间的交融、品题意境的塑造等几个方面体现其独特的地域性,对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地域性概念的内涵与成因出发,研究地域特色诸要素与城市滨水地区亲水设施的关系,并根据亲水设施的特点将地域性细分,进而用“应答式”的设计观探析亲水设施的地域性设计要素及内涵。  相似文献   

16.
保持室内设计的地域性特色,使传统的文脉在现代居室中延续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建筑装饰符号、建筑装饰色彩、建筑装饰材料三方面如何传达地域传统性特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梁思成先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他提出了关于历史名城和文物建筑保护方面的理论,为了保护北京古城,梁思成挺身而出。梁思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创作理论上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新建筑要对传统形式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18.
苏燕  荣曦  张福栋 《科技信息》2009,(36):I0278-I0278,I0281
本文以印度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回顾印度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印度现代建筑创作实践中较为有影响力的两位建筑师及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创作精神。最后通过中印两国现代建筑的对比,提出了印度现代建筑的发展对中国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形象特征、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的解读和分析,论述了中国馆体现在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的建筑美学意义,突出了中国馆多元丰富性的建筑美学内涵与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指出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在适应自然条件、社会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筑本土化意味着地域性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赵耀 《江西科学》2012,30(3):381-385
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通过云南地域性建筑案例的实践分析结合所选取的建筑理论,试图来寻找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