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金为催化剂,利用热蒸发方法合成掺杂铒(Er)的ZnS纳米带。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Er掺杂的ZnS纳米带仍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采用激发波长为244nm激发样品,发现Er掺杂的ZnS纳米带的光致发光(PL)谱中共有5个发光峰,它们的位置为437,520,549,673和805nm,分别对应ZnS纳米带本身缺陷,Au离子掺杂,以及Er~(3+)离子~4S_(3/2)-~4I_(15/2),~4F_(9/2)-~4I_(15/2)和~4I_(9/2)-~4I_(15/2)跃迁引起的发光。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合成Tb(BA)3phen/PVP复合纤维.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纤维表面光滑,无交联,直径集中分布在350 nm.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n3+与配体发生键合,在424 cm-1出现了Tb3+ - O2-特征振动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Tb (BA)3 phen/PVP复合物的吸收带发生蓝移.激发光谱分析表明,Tb(BA)3 phen/PVP复合纤维在214-355 nm之间有较宽的吸收谱带,对应着配体的π→π*跃迁,最佳吸收波长位于275 nm.发射光谱分析表明,最强发射峰位于545 nm处,对应着Tb3+的5 D4→7 F5跃迁.  相似文献   

3.
在乙醇和乙二醇的混合溶剂中,用溶剂热法,150℃条件下,反应24h制备了YF3∶Yb3+/Er3+纳米晶(JCPDS号为74-0911),并一步制备出YF3∶Yb3+/Er3+@SDS纳米粒子.激发光源的波长980nm,YF3∶Yb3+/Er3+@SDS纳米晶有强的上转换发光,发射峰的位置为550nm,666nm 和833nm,分别对应Er3+离子的4S3/2→4I15/2,4F9/2→4I15/2和4S3/2-→4I13/2跃迁.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掺Pr3+(0.1%,0.3%,0.5%,0.7%)(按物质的量计算百分数,下同)的0.64GeS2-0.16Ga2S3-0.2KCl硫卤玻璃.测试玻璃的光学吸收谱和光致发光谱,在红外吸收谱中有4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是Pr3+的基态3H4向3F4,3F3,3F2和3H6激发态跃迁引起的吸收.近红外区的3个发光峰,分别对应1D2→1G4(~1 390 nm),3F4→3H4(~1 430 nm)和3F3→3H4(~1 480 nm)的跃迁.0.5l%PrCl3掺杂时该组分玻璃的发光强度最高,而且吸收峰和发光峰峰值位置比相应的硫系玻璃有蓝移.分析表明:吸收峰和发光峰的蓝移是由于硫卤玻璃的离子键性比相应的硫系玻璃的离子键性强,导致Pr3+的相应能级间隔增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约30nm的Y_2O_3:Er,Yb纳米晶,并对其可见-红外发光特性与体相材料的差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焙烧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纳米晶晶化程度增强.在980nm红外激发下,Er3+离子呈现典型的绿、红光上转换特征发射,峰位位于530,550,660nm,分别对应于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跃迁.同时观察到了源于Er3+离子4I13/2→4I15/2辐射跃迁的1 530nm红外发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各发射光强度随之增大.但Y_2O_3:Er,Yb纳米晶呈现明显不同于体相材料的发光特性,其红、绿光强度分支比可达19.55,是体相材料的5倍,红光色纯度优异.同时,红外发射强度亦远高于体相材料.上述结果反映出Er3+的4F9/2和4I13/2能级在Y_2O_3纳米晶中的粒子布居特征迥异于体相材料,其跃迁机制亦存在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6.
奥美拉唑钠、兰索拉唑钠、泮托拉唑钠、雷贝拉唑钠和艾普拉唑钠五个质子泵抑制剂分子中含有手性亚砜结构,具有一对对映异构体.为了解以上五个质子泵抑制剂分子电子结构特征和ECD谱性质,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上述化合物的S异构体在水溶液中的电子结构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在相同基组水平对其理论ECD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S-奥美拉唑钠、S-兰索拉唑钠、S-泮托拉唑钠、S-雷贝拉唑钠、S-艾普拉唑钠五种质子泵抑制剂中,Na(21)与N(11)、O(2)之间均存在键鞍点,同时成键.(2)S-奥美拉唑钠、S-艾普拉唑钠的ECD谱近似,在300nm附近均存在负性CD吸收带,主要来源于π→π*电荷跃迁;S-艾普拉唑钠在242nm附近还存在正性CD吸收带,该吸收带主要来源于苯并咪唑环到Na(21)的π→d的电荷跃迁.S-兰索拉唑钠、S-泮托拉唑钠和S-雷贝拉唑钠的ECD谱相似,在230、300nm附近存在两个负性CD吸收带,均来源于π→π*的电荷跃迁.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铒(Ⅲ)配合物,通过单晶测试和晶体结构解析获得了该配合物的准确结构.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合成的新化合物在1 497 cm-1处表现出近红外荧光发射,该发射归因于铒(Ⅲ)离子的4I13/2→4I15/2特征跃迁.该研究有望为近红外荧光成像和光动力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法成功制备了粒度约60nm的Er3+-Yb3+共掺杂Al2O3纳米粒子.通过978nm激光二极管(LD)激发,获得位于526,547nm的绿色和677nm的红色上转换发光,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跃迁.退火对于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具有较大影响:退火前,红色发光明显,退火后则以绿色发光为主.(ErYb)3Al5O12和α-(Al,Er,Yb)2O3混合相中增强的激发态吸收4I11/2+光子→4F7/2和能量传递2F5/2(Yb3+)+4I11/2(Er3+)→2F7/2(Yb3+)+4F7/2(Er3+)过程导致绿色上转换发光显著增加.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过程均为双光子上转换吸收.结果表明直流电弧放电法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光学材料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9.
测量了标题配合物[Zn(mnt)(5-NO2-phen)] (mnt2-:1,2-二氰基乙烯-1,2-二硫醇离子. 5- NO2- phen :5-硝基-1,10-邻菲咯啉) 在二甲基亚砜(DMSO)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DMSO中的电子发射光谱特性.研究发现标题配合物的紫外区吸收带270~280 nm、320~350 nm、360~390 nm本质上属于配体5-NO2-phen、mnt2-内部的πb→π*跃迁,可见光区450~490 nm本质上属于配体mnt2-到5-NO2-phen的荷移跃迁(LL′CT);在DMSO溶剂中,标题配合物在400~600 nm间呈现明显的荧光发射带.报道了掺杂有标题配合物[Zn(mnt)(5-NO2-phen)]的CdS-PVA复合膜的暗态导电性和光电导性,探讨发现标题配合物对半导体材料CdS具有光敏化作用.研究了[Zn(mnt)(5-NO2-phen)]对CdS的光敏化作用与其电子光谱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以肉桂酸为配体,合成了2种Ln(Ⅲ)的配合物[Pr(C9 H7O2)3]n(1)和[Yd(C9 H7O2)3]n(2) (C9H7O2=肉桂酸根),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1和2均是以(C9 H7O2)为桥连配体而形成的1D无限链状结构,但不同构.1是三斜晶系,R3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30(4)nm,b=2.2630(4) nm,c=0.787 6(3) nm,α=90°,β=90°,γ=120°;2是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5336(16) nm,b=0.78421(11) nm,c=1.30222(18) nm,α=90°,β=94.371(2)°,γ=90°.在室温下测定了2种配合物固态粉末的IR光谱,UV-Vis-NIR光谱以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进行了分析指认.这2种配合物IR光谱的主要谱带极为相似,它们的UV-ViS-NIR吸收光谱均表现出配体的π→π(')跃迁吸收带和稀土离子的f-f特征吸收带.此外,重点讨论了它们的发光性质,尤其是配合物2在NIR区表现出Yb(Ⅲ)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