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伍经元 《科学通报》1977,22(1):27-27
我们分析了SLAC的反常eμ实验,它要与e~+e~-碰撞的内含μ实验结果自洽的话,反常eμ只可能与R=σ(e~+e~-→强子)/σ(e~+e~-→μ~+μ~-)的增长的一小部分有关,反常eμ的来源只可能是一对重轻子或一对与J(3100),ψ(3695)及在4.0—4.5GeV之间的峰无关的强子。我们算出了这对新粒子的一些衰变分  相似文献   

2.
黄涛 《科学通报》1975,20(2):93-93
近来,正、负电子湮灭过程的实验结果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趔。特别是比值R=σ(e~ e~-→)强子)/σ(e~ e~-→μ~ μ~-)随能量增加而上升的事实,例如在质心系里能量在3 GeV时只约为2—3,在5 GeV时R约为4—7,这与许多模型认为R趋于常数的结论相冲突。实验上出现的新结果对现有理论  相似文献   

3.
刘希明 《科学通报》1990,35(21):1644-1644
高能e~+e~-湮没后电磁相互作用最初产生的一对夸克与反夸克(e~+e~-→q_00),通过强相互作用,最终碎裂成各种强子,形成2喷注事例。按照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q_0与0都  相似文献   

4.
罗辽复 《科学通报》1977,22(3):125-125
Fermi实验室宣布了在“p+Be→e~+e~-+其它”过程中发现了e~+e~-在6GcV附近的共振,但却没有找到μ~+μ~-的类似共振,因而具有明显的μ-e不对称性。这个事实如果进一步为实验确立,也许意味着此处的6GeV共振就是十年前预言的那个传递反常作用的σ矢量介子。本文将讨论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e~ e~-→强子的数据资料的空间能量分布的分析结果,这些数据资料是在佩特拉(PETRA)对碰机的能量范围内、用MARK-J检测器得到的。定义“扁率”(Oblateness)以描述能量构形与首次明晰观察到的三喷注结构。这些数据资料能用量子色动力学所预言的产生正反夸克对与非共线的硬胶子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罗辽复 《科学通报》1975,20(7):318-318
一、δ作用和μ—e质量差 最近发现的超窄共振粒子φ(或J)的衰变中可能存在着φ→μ~ μ~-和φ→e~ e~-衰变率不等的情况,联系到矢介子(?)、ρ°轻子衰变中的Γ_(ee)≠Γ_(μμ),我们认为这种μ—e不对称性可能和导致μ—e质量差的相互作用(反常作用——本文中称之为δ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兵 《科学通报》1975,20(2):81-81
最近实验上发现了一个重粒子ψ,它的质量约为3.1 GeV,量子数可能为J~(PC)=1~(--),衰变宽度很小,主要衰变成强子,也有一定的分支比到e~ e~-和μ~ μ~-末态。ψ粒子质量很大而宽度很小,和已知的J~(PC)=1~(--)粒子(例如ρ~0,ω,φ)的行为很不同,表明可能存在某种新的选择定则限制了ψ作通常的强衰变。  相似文献   

8.
中微子在基本粒子家族中素有鬼魂粒子之称.它静止质量等于零,不带电荷,以光速运动,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虽然它与质子、光子、电子并列为稳态粒子,但要直接探测它是不可能的. 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科温(L.Cowan)和雷恩(F.Reine)在新墨西哥州利用一台早年研制原子弹后废弃不用的反应堆作为反中微子源(中子衰变后产生,即n→p~ e~- (?)),估计每秒可产生10~(18)个(?)(反中微子),通过常年记录(?) p→n e~ , e~ e~-→rr反应中产生的光子辐射证实了确有(?)存在.自此以后,中微子探测,特别是太阳中微子和宇宙中微子探测便一直研究不断.近年来,随着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进展,人们并始酝酿打开中微子的天文观察窗口.因为,中微子不象光子,它不受磁场影响,也不会被散布在空间的宇宙尘埃及星光所散射,能穿透致密星体,因此,它可能带来远古宇宙纪元的信息,是理想的宇宙信使.(据估计,10~(14)eV光子一光子散射的结果,距离达10~7  相似文献   

9.
张长春 《科学通报》1981,26(6):382-382
我们对强子-强子作用中双μ的产生及其输运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了前向谱仪对于μ子对事例的几何接受度。根据Drell-Yan机制,双轻子产生的微分截面可以写为  相似文献   

10.
赵素霞  许永先 《科学通报》1996,41(2):103-105
考虑直接控制系统(?)=AX-b(?)(σ),σ=C’X,(1)其中A∈R~(nxn),A稳定,b,c∈R~n,且(A,b)能控,(?)(σ)∈F_∞(?){(?)(σ):R→R连续;(?)(O)=0;(?)(O)=0;σ(?)(σ)≥0}.研究系统(1)的绝对稳定性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用Lurie型Lyapunov函数,即若存在  相似文献   

11.
罗辽复 《科学通报》1977,22(7):300-300
最近实验似乎找到了μ→e+γ的衰变方式,并得到的结果。如果这个事实为进一步实验所证实,那么轻子数L_μ真和L_e便不是严格守恒的量子数。实际上,纯轻子过程(指无强子参与的弱作用过程)中轻子数守恒并没有足够的检验。如果引用ν_μ-ν_e振荡假设,假定弱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自由中子的唯一衰变方式是n→p e~- _e,(1) 但是由于末态p和e~-之间有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不能排除它们结合成电磁束缚态(氢原子)的可能性。本文利用复合粒子量子场论方法计  相似文献   

13.
竺迺宜 《科学通报》1966,11(9):401-401
按照Enskog-Chapman稀薄气体动力学理论,单原子分子气体的粘性系数为η=5/12 ((πmkT)~(1/2))/(πσ~2Ω~(2,2)~*) (1) 其中,碰撞积分的公式为Ω~((l,s)~*)(T~*)= =2/((s+1)!T~(*s+2))integral from n=0 to ∞(e~(-g~*2)/T~*)g~(*25+3)Q~((l)*)(g~*)dg~* Q~((l)*)(g~*)= (2) =2/([1-(1+(-1)~l)/(2(1+l))])integral from n=0 to ∞((1-cos~lX)b~*db~* (3) x(g~*,b~*)= =π-2b~* integral from n=R_m~* to ∞((dR~*)/(R~*2))/(1-(b~(*2))/(R~(*2))-(U~*(R~*)/g~(*2)) (4) 且R*=R/σ,b~*=b/σ,U~*(R~*)=U(R)/ε, T~*=KT/ε,g~*=(1/2μ′(V_0~2)/ε)~(1/2),R_m~*=R_m/σ。 R表示分子间距离,b表示碰撞参量,U(R)表示分子间势能,T表示绝对温度,V_0表示分子间初始相对速度,m表示分子的质量,μ′表示两个相碰分子的折合质量,ε和σ分別是U(R)中具有能量和长度量纲的势参数,  相似文献   

14.
在宇宙中存在10~(12)~10~(13)高斯的强磁场,又有大量高能自由电子和低能光子,故强磁场下逆康普顿散射过程非常重要.利用量子电动力学可对它进行计算。微分截面dσ_(i→f)与矩阵  相似文献   

15.
夸克重组模型(记作QRM)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解释强子碎裂区中(小P_T)粒子分布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碎裂区中的小P_T介子,是穿过中心区的入射强子中的价夸克,俘获海中的反夸克后重新组合而成的。QRM在解释pp→πX的小P_T分布时,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可是在计算π~±P→π°X过程时,理论比实验大许多。我们假定,在上述碰撞过程中,π介子中的一只反价夸克可以同靶质子中一个价夸克,  相似文献   

16.
太阳中微子问题是近年来天体物理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戴维斯(Davis)及其合作者用实验测量了太阳中微子被~(37)Cl的吸收率v+~(37)Cl→~(37)Ar+e~-(0.814MeV) (1)(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阈能),实验结果与理论严重矛盾。我们曾提出了中微子老化假说来解释太阳中微子的“短缺”现象,所谓中微子老  相似文献   

17.
陈希孺 《科学通报》1996,41(19):1741-1743
如所周知,指数型分布族,简称指数族,即 dP_θ(x)=C(θ)e~(θx)dμ(x),θ=(θ_1,…,θ_k)',(1)其自然参数空间是RA的凸集,参看文献。此处μ是(R~k,B~k)上的σ有限测度,B~k是Rk的一切Borel集构成的σ域,当k=1时此结论之逆也成立。本文研究一般的k的情况。 定理 任给R~k之一闭或开凸集(?),则存在指数族(1)式,以(?)为自然参数空间。当k>1时,对一般凸集此断言未必成立。  相似文献   

18.
麦结华 《科学通报》1987,32(18):1365-1365
设M是n+1维C~2流形(n≥1),σ:M→TM是M上的一个C~1向量场,φ:D→M是σ产生的流。仿照文献[1],我们不限定M是紧致的。因此,φ的定义域D,可以不是整个的M×R而仅是M×R的一个连通开子集。设v_0∈M,当如下两条成立时,称v_0是φ的一个非游荡点:(ⅰ){v_0}×R~+D(R~+=[0,∞));(ⅱ)对V_0在M中的任一个邻域  相似文献   

19.
罗辽复  杨国琛  陆埮 《科学通报》1966,11(4):154-154
一、反常作用μ-e质量差是粒子物理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如所周知,μ介子与电子的性质非常相似,它们均参与相同的电磁作用和弱作用而不参与任何强作用。在这种突出的相似性面前,两者质量的巨大差异就显得十分奇怪。我们认为,这决不会只是孤立现象,它应当是μ-e内部结构不同的一种反映。通常把μ-e质量差的成因归之于μ(或e)具有一种为e(或μ)所不具有的新的作用(称反常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发现了μ-e跃迁的严格禁戒性。这种禁戒性通常借助于引入一个加性量子数[称μ数,μ~-(或e~-)和μ~+(或e~+)的μ数不为0,相等而反号,而e~±(或μ~±)的μ数为0]的守恒律来解释。我们觉得,这两种现象可能是紧密联系着  相似文献   

20.
刘木兰 《科学通报》1985,30(22):1685-1685
对含单位元的右Noether环R,用G_0(R)和G_1(R)分别记Grothendieck群K_0(M_R)和Whitehead群K_1(μ_R),其中(?)_R是由一切有限生成右R模组成的交换范畴(见文献[1])。因此,G_0(R)是由以下生成元和定义关系表现的交换群:对每个M∈M_R有生成元[M],对(?)_R中每个正合序列0→M′→M→M″→0,有定义关系[M]=[M′] [M″]。G_1(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