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需设置合理的支护结构来保证围岩施工的安全性,仰拱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护结构,需要对其支护力学效应进行探讨。以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隧道底部的仰拱支护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有仰拱施工与无仰拱施工的隧道围岩力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隧道仰拱能有效增加衬砌结构的稳定性,能有效减少隧道底部隆量起与隧道顶部下沉量,并且通过分析最佳仰拱半径,找出最合理半径值,能有效指导今后类似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2.
大型隧道锚施工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隧道锚的施工及支护优化问题,根据坝陵河大桥西锚碇隧道锚工程地质条件、工程设计资料、施工方案以及现场试验监测资料等基础资料,进行了位移反分析;通过对隧道锚施工开挖的仿真分析,综合研究了开挖进尺、施工顺序、锚杆预应力水平等因素对隧道锚围岩开挖变形特征和塑性区分布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开挖方案以及支护措施,并应用于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结合监测成果评价了隧道锚围岩变形稳定性.此项研究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肖兵 《科技信息》2011,(11):282-282,297
卧牛山隧道进口地处古滑坡体,且埋深很浅,为保证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监控量测工作非常重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用现场量测的数据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检测。经过数据分析处理。预测和确认隧道围岩最终稳定时间,指导施工顺序和施做二次衬砌时间。同时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验证支护结构效果。  相似文献   

4.
超大跨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韩家岭单洞四车道隧道工程实例,对超大跨隧道施工中各个阶段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分析,判断围岩与支护衬砌结构在各个阶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通过与室内模型实验、现场监控量测的有关结论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分析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判断超大跨隧道支护衬砌参数是否合理、施工开挖方法是否可行。实践证明,该隧道的支护衬砌参数与开挖方法是可行的,为类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隧道岩溶灾害是喀斯特地区隧道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灾害之一。论文从隧道工程施工现状出发,将隧道稳定问题转化为由围岩和支护结构组成的承载体的失稳判断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施工期现场检测与监测信息提出了隧道体系稳定评价的位移量(率)和承载结构内力极限值准则。对岩溶区武都水库导流洞工程进行跟踪施工的位移和支护结构内力监测,采用位移量(率)和结构轴力极限值准则对隧道施工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以沙子塘隧道出口偏压段为依托,采取现场监测及数值计算等技术手段,详细分析典型监测断面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过程中对典型断面的围岩变形、钢支撑压力、锚杆轴力进行现场监测,并分析各个监测点的受力变形特征,并对围岩-支护结构作用关系进行评价。同时,为了进一步验证数据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数值计算手段分析监测断面的结构受力变形特征,并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合理的应用监测及数值计算能够指导隧道现场施工,有效地提前预测施工可能遇到的风险,为控制隧道施工期围岩变形及支护技术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研究成果对偏压隧道在洞口附近的监测方法及衬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撑,对洞口衬砌支护效果、评价以及后期处治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研究煤系地层隧道开挖与支护问题,通过利用ADINA软件对大断面煤系地层隧道开挖与支护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二维平面模型,分析了煤系地层隧道大断面开挖和支护的过程;揭示了用于计算开挖过程中位移场、应力场及其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煤系地层隧道施工采用台阶法开挖有利于隧道的应力释放和稳定;同时,在支护上采用一次支护、二次支护和衬砌。现场施工监测较好地反映了煤系地层这一软弱岩层的隧道开挖与支护参数,为类似条件的隧道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现场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地高地应力破碎围岩隧道支护形式与参数及施工方法,以天平铁路关山隧道为工程实例,结合现场对支护结构的应力量测,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隧道支护结构应力、位移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跟踪研究了支护结构竖向应力、水平应力、竖向位移、锚杆轴力等随着掌子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并对现场实测的支护结构随时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掌子面距离监测支护2B范围以内时,支护结构应力增长较大,超过2B范围后,应力增长较小,表明支护结构是稳定的;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规律基本一致,但其大小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数值模拟忽略了节理、地下水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是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其建设目标是达到国际一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文章针对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详细分析阐述了隧道洞口施工、洞身开挖、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质量控制,对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徐州云龙山东二环路扩建隧道工程k0 126的施工影响,采用有限元施工模拟作了超前预测,从理论上论证了暗挖施工的可能性,保障了邻近建筑的安全。同时对土体支护、支护结构、支护与土体相互作用及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以达到对支护结构变形作出预报的目地。对暗控法施工产生的影响做了超前预测分析,为安全施工提供了指导。针对埋深浅,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模拟分析,为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ANSYS软件,对某输水隧道某段围岩的稳定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和分析,探讨了围岩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为该工程施工提供了合理的支护计划,该规律将对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对隧洞施工、尤其是采用TBM施工具有实际价值,该成果的应用也将会提高TBM施工的工效及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华盛顿地铁福特—图特站的仿真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华盛顿地铁的修建过程中,应用了昂贵的实测系统,对浅埋隧道在分期开挖、支护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实测。本文根据该工程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反分析的仿真反推分析思路与方法,得出的岩土力学参数对后续开挖、支护施工与设计具有很重要的依据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隧洞结构受力及变形特征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地下工程建筑的不断发展 ,对地下结构受力和变形估计的要求由定性走向定量 ,为此 ,结合一拟建大型地下隧洞工程 ,通过离心模型试验 ,研究了砂土中隧洞衬砌的土压力和变形特征以及施工间隙的影响。试验共做了 3个模型 ,分别模拟无间隙以及间隙高度为 10 cm和 2 0 cm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隧洞周围砂土通过发挥拱效应 ,在很小的支护压力下能够保持稳定 ,临界支护压力不仅远小于原位土压力 ,也远小于 Terzaghi松动土压力  相似文献   

14.
钢筋网壳锚喷支护新技术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筋网壳结构是软岩巷道支护工程中一种新型的支护形式。在介绍钢筋网壳锚喷支护的技术特色、结构特点、支护原理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壳体结构承受法向荷载条件下的内力计算,推导出钢筋网壳锚喷结构的计算模型及其内力与主要应力的计算表达式。结合在桃园矿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其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并进行现场监测,分析了这种新型支护形式的支护性能。实践证明,空间网壳锚喷支护结构大幅度提高了支撑能力,与围岩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较高的承载能力,是软岩巷道中的一种安全可靠支护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施工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厦门海底隧道属国内首建,出口端地层软弱、易膨胀、随挖随塌,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很大。根据该地段的地质条件,设计六种不同的开挖与支护工况,利用数值法分别模拟这六种开挖过程的地层三维变形状态,分析和总结其变形、失稳规律,优化隧道开挖和支护方案及其工艺,提出了实用且可靠的施工措施和建议,有效地指导了施工,解决了施工技术难题。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越岭浅埋偏压隧道支护系统承载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理、地形及地质等方面,剖析了西南山区浅埋偏压隧道的建造环境,针对该类隧道介质参数、荷载的多变性及其衬砌结构力学传递机制的复杂性,基于衬砌结构稳定的强度和变形控制原理,研究了应力和位移双重等效的隧道介质参数反分析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并理顺了其实施操作程序.然后提炼出偏压隧道承载结构承载特性的表征参数及非均衡性刻画指标.最后以有限元数值方法为手段,研究了某隧道浅埋偏压段支护体系的力学响应,从中总结出浅埋偏压隧道支护结构的承载特征,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前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的复杂多变往往给隧道施工带来种种不确定因素和安全隐惠,隧道不良地质现象超前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措施。申家坡隧道运用地质雷达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现象进行预报,同时结合新奥法现场监控量测,起到了反馈支护设计、评价治理方案、保障工程质量、规避风险事故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软岩大变形隧道锚喷支护的力学效应及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隧道锚喷支护设计仍采用以经验为主的工程类比法,由此造成支护参数与围岩地质条件不能完全匹配,在软弱岩体隧道中常引发围岩失稳大变形现象。以油坊坪隧道为例,首先对现场围岩失稳及破坏特点进行了分析,运用剪切滑移理论对锚喷支护系统的力学效应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锚喷支护参数具有足够的安全度,现场围岩失稳主要是由于施工扰动,促使本来较为软弱破碎围岩进一步恶化,造成锚喷支护体系无法达到设计的支护抗力,加上远超过计算值的实际形变围岩压力最终形成剪切破坏;据此提出施工方面的建议,为类似条件下隧道施工避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铁路隧道的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笔者在总结大量工程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隧道建设的基本理念:隧道必须建成遗产工程;隧道必须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隧道建设必须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合理合同、合理施工方案和设计原则;隧道必须进行信息化施工。提出了单双线隧道选择、隧道纵坡及辅助导洞设置、支护结构设计以及快速施工等隧道设计原则。隧道建设的理念和设计原则可指导今后铁路隧道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某城市公路隧道明洞边/仰坡支护工程的工程概况与建设条件,阐述了边,仰坡支护结构、施工过程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