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岩石核磁共振T2谱与电阻率指数的对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石孔隙的分形特性及毛管理论,建立核磁共振T2谱与电阻率指数的幂指数关系,结合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定量分析孔隙结构对导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磁共振T2随着电阻率指数I的增大而呈幂指数减小,核磁拟合指数与饱和度指数呈良好的正相关;T2谱与电阻率指数的对应性研究为岩电参数尤其是饱和度指数的分析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驱油孔隙动用规律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常采用室内岩心分析来进行水驱油研究,但是常规方法无法给出水驱油过程岩石不同大小孔隙的动用情况.借助于核磁共振T2弛豫谱技术,将含油孔隙区间划分为弛豫时间小于10ms、10~100ms、大于100ms三个孔径区间,对长庆油田地区5块岩心样品进行了水驱油后不同大小孔隙动用规律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5块岩样水驱油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弛豫时间小于10ms的小孔隙和10~100ms的中等孔隙中,大于100ms的大孔隙内剩余油含量很小.提高水驱油压力梯度后,增采油量主要来自10~100ms的中等孔隙和大于100ms的大孔隙,小于10ms的小孔隙增采油量很小.  相似文献   

3.
一种估算砂岩核磁T_2谱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核磁共振弛豫机制,基于三维数字岩心技术建立一种估算砂岩核磁共振横向弛豫(T_2)谱的新方法。采用过程模拟法重建砂岩三维数字岩心,通过Delaunay剖分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划分为多个四面体孔隙单元,再用几何方法和Monte Carlo方法相结合求出每个孔隙单元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S/V),进而获得砂岩模拟的核磁T2谱。经过大量模拟试验筛选参数,减小计算误差。考虑单峰态和双峰态核磁T_2谱,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有助于研究粒度分布、孔隙结构等对岩石核磁共振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对花岗岩进行测量,得到花岗岩的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NMR测量结果和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t2分布主要为3个峰,第1个峰和第2个峰的面积占峰总面积的98%以上;岩石组成颗粒粒度的不同,引起了岩石核磁共振弛豫特性的差异.花岗岩的平均孔隙度为1.79%,t'2平均值为26.1ms,束缚流体饱和度平均值占88.5%,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为孔隙结构分析提供依据.岩石核磁共振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成像结果为岩石微观结构和岩石损伤机理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识别储层敏感性伤害机理对于避免油气井产能损失具有重大意义。为强化该领域室内研究,并克服目前有损测试方法的局限性,将核磁共振手段引入该领域。利用核磁共振T2谱测试,结合岩心流动实验,对我国KT油田两口生产井的盐敏和碱敏潜在伤害程度和伤害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T油田储层的盐敏伤害程度可达39.5%,核磁T2谱显示伤害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小孔隙增多、大孔隙减少的现象,据此推断盐敏伤害机理为黏土膨胀;KT油田储层碱敏伤害程度可高达77.8%,但T2谱并未显示伤害过程中存在孔隙类型及大小的变化;增大驱替倍数后出口端出现浑浊,且T2谱显示岩心中大小孔隙均增多,进而推断碱敏伤害机理为黏土分散运移。  相似文献   

6.
煤系页岩瓦斯微观解吸机理研究,对煤田区域煤系页岩瓦斯高效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核磁共振(简称NMR)无损检测技术,以典型高瓦斯矿井阜新清河门矿煤系页岩为例,将页岩试样放入低场核磁共振仪夹持器腔体中,通过先吸附,后降低瓦斯压力,模拟煤系页岩瓦斯解吸过程.以核磁共振T2谱幅值积分定量化表征瓦斯解吸量,以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均值减小幅度定量化表征煤系页岩孔隙结构收缩变形程度,从微观角度定量研究煤系页岩瓦斯解吸过程中吸附态和游离态瓦斯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态和游离态瓦斯核磁共振谱范围可以通过两个横向弛豫时间截止阈值定量划分;吸附态瓦斯量与瓦斯压力符合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方程,游离态瓦斯量与瓦斯压力呈线性函数关系;随瓦斯压力降低,煤系页岩微孔隙结构收缩为原孔隙平均半径0.39倍,中-大孔隙结构收缩为原平均孔隙半径0.25倍.  相似文献   

7.
基于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进行了致密岩心孔隙结构分类,提取了不同孔隙结构的铸体薄片并应用PSO多阈值分割算法得到孔隙-骨架二值图。结合孔隙结构的多重分形理论计算了不同孔隙结构的多重分形维数及多重分形谱,分析了多重分形维数与饱和中值压力、平均孔喉半径和核磁T2几何平均值的关系。研究表明:基于多重分维表征方法与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具有一致性,不同孔隙结构岩石的多重分形特征各异,物性越差、孔隙结构越复杂,多重分形维数越大;多重分形维数与饱和中值压力成正比,与平均孔喉半径和核磁T2几何平均值成反比;D_(min)与孔隙结构类型及其他孔隙结构表征参数的相关性最强,在缺乏压汞、核磁等实验数据时,基于铸体薄片的多重分形维数为致密岩石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8.
饱和流体孔隙介质中存在的内部磁场梯度会对孔隙介质的核磁共振产生显著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T2int,D)二维核磁共振方法计算饱和多相流体孔隙介质内部磁场梯度的方法,可以计算饱和水以及油水多相流体的孔隙介质中内部磁场梯度.数值模拟与实验测量表明,该方法计算的饱和流体孔隙介质内部磁场梯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裂隙岩体在冻融作用影响下在其内部产生损伤,为研究不同裂隙砂岩冻融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破坏模式及细观孔隙结构,采用三轴压缩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开展冻融裂隙砂岩三轴压缩的宏细观损伤破坏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后砂岩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降低,泊松比呈倒“V”形,峰值强度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呈现出逐步递减的趋势,裂隙倾角为90°时为最不利情况;破坏后岩样内部中孔升高,大孔大幅提升,宏观上表现为砂岩在三轴压缩过程中出现明显裂缝,且裂隙砂岩在冻融作用后的破坏模式趋于复杂;核磁共振谱面积随裂隙倾角的增大而增大,破坏后谱面积进一步增大,T2谱出现新的第三峰,大孔隙占比增大。冻融作用下寒区裂隙岩体的宏细观破坏规律的研究对寒区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卸荷岩体内部孔隙结构的细观损伤演化特征,以大理岩为岩样,分别进行初始围压为10、20和30 MPa,不同卸荷围压量的常规三轴卸荷试验和核磁共振测试实验,获得卸荷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孔隙度及核磁共振成像图像.随着卸荷围压比的增大,岩石由弹性变形转化为塑性变形,岩样内小孔隙的孔径增大,大孔隙的数量增多且孔径增大;卸荷围压比低于90%,岩体损伤主要由孔隙数量的增多引起,卸荷围压比高于90%,损伤由孔隙数量和孔径均急剧增大引起;岩样的孔隙度随着卸荷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速越来越快;核磁共振图像直观地反映卸荷岩体内部孔隙数量、孔径及结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针对西峪煤矿的不同地理地质条件和不同的采动条件,研究了在放顶煤开采过程中的顶煤移动、断裂垮落规律;定量描述了顶煤断裂位置、垮落范围、垮落高度和垮落厚度;研究了顶煤垮落特性,确定了顶煤垮落位置和垮落块度对放煤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大同煤业集团同生同基煤矿兼并重组原山西宁武李家梁煤矿、大石煤矿、洪河煤矿的整合条件,得出的结论是:该矿井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有可靠的用户,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项目具有建设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在煤巷掘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瓦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若直接采用钻孔抽放瓦斯,则存在抽采效果差、抽放时间长、抽放率不高的问题。为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效率,达到预防瓦斯突出的效果,运用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在同华煤矿K1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力压裂能够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单孔瓦斯抽采浓度和流量,减少防突施工对掘进工作的影响,提高预抽瓦斯效果,减少掘进面生产期间的安全隐患。使掘进面瓦斯日抽采量增加120%以上、日掘进进度增加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许建中 《山西科技》2014,(1):132-133,138
通过对栖凤矿可采煤层的工业用途评价,得出结论:该矿可采煤层为2、5、6号煤层,2、5、6号煤均以气煤和1/3焦煤为主,属炼焦用煤和炼焦配煤使用;本矿2号煤层灰分较高,5、6号煤层硫分较高,不适宜做炼焦工业用途,主要为动力用煤,亦可考虑炼油用煤。  相似文献   

15.
解放初期,在党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光辉指引下,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背景下,萍乡煤矿实施了一系列职业技术教育措施,在提高职工整体素养时提高了煤炭工业的生产力,进而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政府的威信。通过对萍乡煤炭职业教育的产生背景、发展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的梳理分析,全面探索解放初期的萍乡煤炭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开元煤矿经过多年的开采,已导致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地下水下降等地质灾害的出现。通过对开元煤矿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表明,孔隙煤体是一种分形体,其中的孔隙裂隙分布符合分形分布规律,运用分形理论可对煤体的孔隙率、比表面积等物理特性进行定量化的描述。这对于研究煤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硬煤大煤样的压裂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真三轴压力机上通过对王庄矿中硬煤大煤样的压裂实验,得出了中硬煤在强度、变形方面的基本力学特性,探讨了中硬煤的裂隙演化过程,即裂隙演化经历扩展、加密、再扩展和再加密等过程。  相似文献   

19.
软煤大煤样的压裂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真三轴压力机上通过对五阳矿软煤大煤样的压裂实验,得出了软煤在强度、变形方面的基本力学特性,探讨了软煤的裂隙演化特征,即裂隙演化经历扩展,加密,再扩展与再加密四个过程,所得结论对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