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情态取向和情态类型的关系、情态取向和情态量值的关系,从责任程度、语篇动因、评价动因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情态取向的功能动因。  相似文献   

2.
吴承雅 《科技信息》2011,(6):170-170,173
本文以系统功能为框架,从情态这一分析视角研究美国的募捐信函的人际意义的实现。可能性情态有助于降低募捐者话语的武断性。意愿性情态主要用于委婉的劝说和鼓励。隐性主观情态有助于募捐者表达对其判断的责任感,降低其观点的主观性。中值和低值的情态则显示了募捐者对潜在捐助者的尊重。募捐者灵活利用情态以一种更负责任的态度来温和的表达其判断,显示出对潜在捐助者的尊重,最终委婉的劝说和鼓励其参与到捐助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3.
情态动词是表达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各类情态动词的使用,有助于说话者调节与听者的关系,并加强说服力,从而实现相关的人际功能。根据Halliday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从情态动词的使用对马丁·路德·金的就职演讲进行人际意义分析,可以发现情态动词的选择对人际意义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演讲是演讲者利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就特定问题对听众传达信息,实现其话语目的的一种手段。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演讲有着丰富的人际意义。该文主要研究马丁·路德·金演讲《我有一个梦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研究商务英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表达度。商务英语语篇中限定性情态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倾向于使用中量值和低量值的责任型情态来委婉地表达请求、意愿、许可和期望。另外,由于商务英语语篇具有很强的劝说性,使得商务英语语篇具有主观隐性的情态取向,往往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明态度和观点,从而使其态度显得更加客观并易于接受。其高量值的责任型情态所占的比例低于低量值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使用语言时,人们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不同的语言手段表达出自己的意识形态。而在诸多意识形态表达的语言手段中,情态词语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一类词语。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情态动词、情态附加语和情态隐喻三种情态词语如何在话语中表达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情态是语言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情态意义并不简单的等同于情态助动词的意义,表达情态意义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表达手段进行了对比,突显两种语言在情态上的各自特点及异同之处, 以更好地指导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根据SFL情态框架模式探讨在"Exploding Tourism Eroding China's Riches"中的各种不同的情态措辞方式.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情态在文本的重要作用将通过文本的人际元功能得到阐明.文章分析了语篇的情态措辞,目的是为了显示在语篇中实现人际意义时情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来时标记在人们使用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表示认识情态的用法,这种现象在英汉语中都有存在。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分析英汉语中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发展的现象。分析发现,汉语主要是"将"与"要"这两个词,英语则主要集中在"begoingto、will、shall、should"这几个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研究中英文广告实例中的责任情态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中英文广告不同的责任情态实现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态倾向。并且,中英文广告中的责任情态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在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背景下,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具有高权力距离的话语。因此,中文广告中使用了更多的高量值的责任情态。而西方国家崇尚个体主义,英文广告更倾向于使用低量值的情态词。另外,中文广告倾向于使用一些更明显的主观表达,而英文广告则倾向于使用一些更隐性的具有主观倾向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情态是人际元功能的主要语义载体和实现手段,合同起草者通过情态动词为合同各方约定义务并设定权利。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角度,统计分析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范本中情态动词的量值取向,并以此为基础,为合同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语用身份论与标记模式理论,对“人民日报”“南京发布”“头条新闻”和“老年之声AM1053”4类微博用户发布的新闻叙事中,老年指称语的变异现象及其身份建构情况的研究发现:就使用频率而言,有标记性指称语多于无标记性指称语;从具体分布来看,类指指称最多,其次是亲属指称、姓名指称等。除使用无标记性指称“姓名”建构老人的确定性个体身份之外,微博新闻还使用大量的有标记性指称语来建构老人的群体身份和关系身份;有标记性指称语和无标记性指称语之间的连续变异展现出老年人身份的动态建构,即个体身份内部的互动,个体身份向关系身份、个体身份向群体身份的转变等。  相似文献   

12.
王浒 《高等职业教育》2002,11(1):4-6,18
本文依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第一要务”思想,提出落实这一思想需认真贯彻《职教法》,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就业准入 制度,努力创立终身教育(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13.
副词“终于”由非词的分立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与它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句子结构是“终于+AP、VP、S”。确定“终于”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两个:一是“终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做句子的谓语;二是除去“终于”后句意不受影响,有的句子甚至出现时间词。“终于”作时间副词始于魏晋时期,成熟于唐宋元明时期,清代又可作语气副词。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句法位置的变化和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4.
林肯对待奴隶制度的态度并非始终如一。早年,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度进一步扩展,期望以和平的手段结束奴隶制。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完成了由逐步有偿的解放奴隶到坚决废除奴隶制度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蒋经国自从当上赣南专员以后,平步青云,到最后登上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在他的官场生涯中,赣南是他初练拳脚的地方。期间,他被称之为"蒋青天",取得了良好的官誉,成为后期国民党的楷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他这一生可以说是成功的。一个刚从苏联滞留长达12年的青年,为何有如此能耐,不禁令人难以置信,文章试图从其思想渊源方面来进行探究,便于我们进一步看清楚蒋经国,使人们对他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标记理论是布拉格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它是语言学中用以分析语言系统的一条重要原则。该理论认为,有些语言规则是无标记的或标记性较弱,而另外一些则是有标记的或标记性较强。标记程度不同的语言形式或规则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不一样,对母语迁移也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标记理论在母语迁移中的发展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宁可"引导的取舍句主观性较弱,而"宁愿"和"宁肯"引导的取舍句主观性则较强,这是此三个词语主要的区别。此外,"宁愿"和"宁肯"在表达意愿性的口气方面也有强弱差别,"宁愿"强于"宁肯"。  相似文献   

18.
阐释了情态意义的概念,指出将情态意义与情态助动词的意义等同起来的观点未免有些片面。论述了情态意义的分类和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从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教授与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刘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张维迎等人在澳门一起获得“中国商学院领导奖“之后,一种据说是赵曙明教授的理论即“吃苦是核心竞争力”被各种媒体热炒。然而,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变迁出发,我们发现“核心竞争力”具有它自己本质性的特性、内函与表现方式,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吃苦”就会发现“吃苦”根本就不是“核心竞争力”,充其量只是一个很小的影响因子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