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钦州湾潮流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科学开发和利用钦州湾的海洋资源,研究钦州湾潮流季节性变化特征。【方法】收集2006~2012年钦州湾潮流实测资料,结合准调和分析方法,初步获得茅尾海以及钦州湾外湾潮流季节特征。【结果】茅尾海夏季潮流显著强于冬季,潮汐河口夏季受径流影响强烈。外湾夏、秋季节潮流强于冬节,西水道潮流较强,中水道次之,东水道相对较弱;三墩公路建设导致其东侧浅滩潮流明显增强。除夏季潮汐河口余流较大外,钦州湾余流普遍不强。【结论】钦州湾属不规则全日潮海区,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落潮流速一般大于涨潮流速,涨潮历时长于落潮历时;龙门水道潮流动力最为强劲,其次为其它主流潮汐通道。  相似文献   

2.
基于无结构三角网格的FVCOM海洋模式,以K1、O1、P1、Q1、M2、S2、N2和K2这8个分潮调和常数为驱动,考虑钦江和茅岭江两条径流,建立了钦州湾海域的高分辨率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钦州湾海域的水动力特征。在此基础上叠加浪流耦合模块和DYE-RELEASE模块,模拟了夏季波浪对钦州湾海域流场结构以及水交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对钦州湾海域流场的影响,涨急和落急潮流场的变化不显著,而涨憩尤其是落憩时,钦州湾的流速明显增大。钦州湾在潮汐径流作用下的半交换时间为14.3 d,在潮汐径流波浪作用下的半交换时间为4 d。内湾茅尾海的水体交换主要受制于潮汐和径流,而外湾钦州湾的水体交换受制于潮汐和波浪。  相似文献   

3.
台州湾附近海域潮汐、潮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时验潮站横门站的1a潮位观测资料、下大陈站长期验潮资料以及4个垂线测站的大、中、小潮潮流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台州湾附近海域的潮汐、潮流特征,并探讨了海平面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横门站与下大陈站的潮汐类型均属于正规半日潮类型;横门站年平均潮差大于下大陈站4 cm;2站平均涨、落潮历时相当;台州湾除T-1...  相似文献   

4.
讨论异面直线的一个投影阵公式,并由此得出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式为d= | (M1- M2 M2- M1  M2- M1) (X 1- M2 X 2- M1 M2- M1)- 1(X 1- X 2) | .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6年春、夏、秋、冬季海口湾海域实测海流全潮实测资料,分析了海口湾潮流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该海域春、夏、秋季潮流特征为不正规全日潮流,冬季潮流特征为不正规半日潮流;②靠近岬角位置的海域,由于涡旋作用更容易表现出半日潮流特征;③该海域潮流主要以主太阴半日分潮M_2、太阴太阳赤纬全日分潮K_1和主太阴全日分潮O_1分潮流为主,并且3个分潮大小接近;④该海域冬季从东向西水体输运最强烈;⑤春、夏、冬季该海域有产生中底层补偿流,秋季没有出现明显的补偿流。  相似文献   

6.
以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消化腺为材料,经GST rapTMFF柱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而后经DEAE离子交换层析得到三个洗脱峰M1、M2、M3,分别占总蛋白含量的77%,16%,2.9%,对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M1可能是由分子量为25 kD的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同型二聚体,M2、M3可能为异型二聚体,M2由25 kD和23kD两个亚基组成,M3由27kD和23kD两个亚基组成。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3,4-二氯硝基苯(DCNB)、4-硝基氯化苄(NBC)、利尿酸(ETHA)4种底物对M1、M2、M3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M1、M2、M3分别对ETHA、DCNB、NBC亲和力更好,Km分别为1.08mmol/L、1.51 mmol/L、0.89mmol/L,Vmax分别为54.9μmol/min/mg,40.3μmol/min/mg,19.4μmol/min/mg。  相似文献   

7.
采用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对合肥市高新区大气SO2,O3,NO2进行连续观测,分析气体污染特征和可能存在的污染源.日变化显示,夜间SO2质量浓度较高,日间质量浓度低.NO2呈单峰单谷型,交通晚高峰对NO2质量浓度有一定影响,全日质量浓度持续偏高(35~45μg/m3)且变化较小,存在其他重要的氮氧化物排放源.O3有明显的日变化,日间质量浓度高,在午后16:00出现最大值;夜间质量浓度低,凌晨出现最低值.冬季大气边界层低,不利于污染扩散,NO2和SO2质量浓度保持较高水平,而夏季光解反应剧烈,湿沉降明显,污染物质量浓度较低,O3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污染源分析表明,SO2高值主要与观测点西北面农村居民生活燃煤及东南侧制药公司和涂料厂的无组织排放有关.低风速下NO2高质量浓度受观测点附近望江西路的机...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气象局化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UACE)模式下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预报产品及同期实况监测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从4种污染物的质量浓度、首要污染物、AQI及其等级等方面,评估CUACE模式对银川市区重污染天气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CUACE模式能较好地模拟2015—2018年中度以上污染天气的AQI及PM2.5,PM10,O3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其中,AQI与O3质量浓度的预报值偏小,NO2,PM10质量浓度的预报值接近实测值;AQI与PM2.5,NO2,O3质量浓度预报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8~0.70;实测AQI等级为4,5,6级时,表现出预报值偏小2级的概率较大、偏小1至3级的概率为20%~24%、偏小3级的概率为50%;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时,预报正确率为73.8%~75.0%,首要污染物为O3时,预报的正确率较低.CUACE模式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浅海是潮运动占优的海域,潮汐、潮流对物质输运和水交换有重要影响.采用非结构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VCOM)模拟渤海湾的三维潮汐潮流分布和变化规律,非结构网格能真实地拟合岸线,刻画出渤海湾的复杂岸线,能够较好地计算出渤海湾的潮汐潮流的时空分布特点,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拟的M,分潮振幅的平均方差为7.33cm,迟角的平均方差为11.53°.在渤海湾,M2分潮的最大振幅为120cm,湾内的迟角差为70°;渤海湾湾中潮余流较弱,流速在0—0.6cm/s.渤海湾是潮流较强的区域,海区的最大可能潮流流速超过100cm/s.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二维水动力学数值模式和高分辨率的自适应曲线网格,模拟湛江附近海域主要全日分潮K1和O1分潮,比较了潮汐调和常数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并给出K1和O1分潮的同潮图及涨憩、落憩、涨急、落急等各时刻流场,揭示了全日潮波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1.
钦州湾潮流模拟及其纳潮量和水交换周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磊明  陈波  邱绍芳  韩姝怡 《广西科学》2009,16(2):193-195,199
根据FVCOM模式的模拟结果和2006年至2008年间对钦州湾海流的观测资料,分析钦州湾的潮流特征,并计算该湾在平均海平面的纳潮量和大、小潮的水交换半更换周期。结果表明,该湾潮差很大,潮流主要为往复流,平均潮差纳潮量为7.55×10^8m^3,大、小潮水交换的半更换周期分别为1.70个周期和4.53个周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钦州港作为广西重要的港口,港口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污染物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为保证钦州湾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分析钦州湾的水交换与污染物输运特征。【方法】基于2010年秋季钦州湾的调查结果,应用ECOMSED模型构建了钦州湾三维潮流与污染物(以COD为例)输运模型。潮流模型的调和常数来自俄勒冈大学的中国海潮汐模型,污染物输运模型的开边界与初始值来自于调查结果。【结果】模型结果与海流调查结果吻合较好。钦州湾平均涨潮时与平均落潮时分别为11.4h与8.7h,对应落潮流大于涨潮流;平均潮差为2.8m,最大潮差4.25m,平均纳潮量约为10.8×108 m3;钦州湾的水体交换半周期为7d,而水体交换80%的时间约为28d;钦州湾COD浓度越往北越大,越靠近湾外越小,COD逐时浓度最大值约为1.27mg·L-1;钦州湾保税港区围填海后金鼓江北端和西侧的COD浓度分别上升约20%和10%。【结论】广西钦州湾保税港区的围填海工程对金鼓江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三沙湾纳潮量及湾内外的水交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三沙湾多年实测潮位资料和2个临时潮位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沙湾潮汐特征,计算了纳潮量、海水的平均交换率和海水半更换期.结果表明:三沙湾潮差较大,有较强的纳潮能力.但由于其水域面积较大,地形也比较复杂,其整个区域海水的平均“更新能力”一般.当潮差累积率为20%(大潮)时,三沙湾的海水半更换期约为36个潮周期;当潮差累积率为50%(中潮)时,海水半更换期约为75个潮周期;当潮差累积率为80%(小潮)时,海水半更换期达到114个潮周期.  相似文献   

14.
采用坐标变换方法 ,在北部湾上层海洋采用正交坐标系以获得垂向高分辨率 ,在底层水体采用 Sigma坐标系以拟合地形 ,建立北部湾的物理海洋模型 ,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分别模拟北部湾的 M2 、K1 、O1 分潮 .结果计算值与实测值相比 ,M2 、K1 、O1 分潮振幅的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 3.4 cm、 4 .7cm、 5 .1cm ,相位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 7.1°、 9.3°、 7.2°,在潮波模拟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内 ,模拟的潮波系统与实测的潮波系统符合良好 .说明建立的模型对潮波模拟具有较高精度 ,模型是可靠的、稳定的 ,可用于有关工程计算以及环流的模拟计算 .  相似文献   

15.
钦州湾物理自净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和水质模型探讨了钦州湾污染物的扩散规律,利用钦州湾海域现场观测数据,计算了钦州湾的海水交换率,平均半更换期及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在较大潮汐时,钦州湾的海水交换率为0.124,平均半更换期为7.2个潮周期,保持一级海水的COD排放量为每个潮周期234.5t,保持二级海水的COD排放量为366.9t。  相似文献   

16.
广西沿岸主要海湾潮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沿岸的铁山港、廉州湾、钦州湾、防城港湾的潮流数值计算结果显示,4个海湾的落潮流均大于涨潮流,最大落潮流速120cm/s,最大涨潮流速100cm/s,潮流为往复流型式,落潮由北向南,涨潮由南向北,流向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这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但在钦州较为杂乱,存在2个互反方向的回旋式流动,究其原因,可能是与该湾的地理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潮滩开挖后回淤问题一直困扰航道建设和港口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探究胶州湾北部海湾整治工程在不同开挖方案下潮流场分布情况,本研究通过对胶州湾北部海域进行潮流数值模拟,基于二维平面不可压缩雷诺平均纳维埃-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浅水方程,对比分析两种潮滩开挖方案对航道水动力条件及冲淤变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程疏浚后,开挖区及附近海域涨潮流作用明显增强,落潮流深槽流速降低,产生进水加速,出水缓慢的效应,方案二涨潮流作用增强而落潮流减小效应大于方案一。工程完成以后,开挖区有所淤积,方案一潮滩开挖区年平均淤强约15.6cm/a, 方案二约为19.0cm/a,淤积强度由深水区向浅水区逐渐增加,工程疏浚产生的涨潮流增强、落潮流减弱的效应将使淤积加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岸线变化对钦州湾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影响,为钦州湾岸线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4-2012年岸线变化的基础上,利用MIKE21数学模型对钦州湾COD扩散进行模拟。【结果】低潮位时COD扩散面积大于高潮位时,小潮期间COD扩散面积大于大潮期间;岸线变化对钦州湾污染物输移扩散有一定影响,岸线变化后,金鼓江口COD扩散面积比岸线变化前稍大,三墩公路与犀牛脚之间COD浓度增量大于2mg/L的区域明显大于岸线变化前。【结论】合理开发利用岸线,对改善钦州湾污染物输运扩散,保护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