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载钒量对蜂窝状V2O5/ACH催化剂同时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蜂窝状活性炭(ACH)经850°C水蒸气活化、用等体积的偏钒酸铵和草酸的混合溶液浸渍,经干燥、煅烧和预氧化后制得新型V2O5/ACH催化剂。考察了V2O5担载量对蜂窝状V2O5/ACH同时脱硫脱硝反应活性的影响,并采用BET、FT-IR和TPD等手段表征了不同V2O5担载量时V2O5/ACH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V2O5担载量(质量百分数)为1%~5%时,随担载量的增加,新鲜催化剂的脱硫活性增加,脱硝活性降低。NH3气氛再生提高了较低担载量(1%~3%)时催化剂的脱硫活性,降低了较高担载量(5%)的脱硫活性。但NH3再生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且随V2O5担载量的降低这种促进作用愈加显著。为获得理想的同时脱硫脱硝活性,催化剂的适宜V2O5担载量为1%~3%。  相似文献   

2.
V2O5/TiO2烟气脱硝催化剂的钾、钠、锌、磷中毒及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SCR脱硝催化剂的钾、钠、锌、磷中毒,采用K,Na,Zn的氯盐和P的铵盐作为V2O5/TiO2催化剂中毒的前驱体,研究了4种物质对氨法SCR脱硝反应的影响.通过比较水洗、酸洗和氯化铵洗涤3种再生方式,对钾盐中毒的V2O5/TiO2催化剂进行了再生性能研究.最后对于新型抗中毒催化剂的制备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钾盐对于V2O5/TiO2催化剂的毒化作用最强;酸洗具有最佳的再生效果,钾盐中毒的催化剂经酸洗再生后,脱硝活性在一定条件下高于新鲜催化剂;通过添加助剂磷钨酸,V2O5/TiO2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窗口得以拓宽,且抗钾盐中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酚醛树脂为黏结剂,在活性炭(ACH)表面担载MnO_x制备蜂窝状MnO_x/ACH催化剂,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MnO_x/ACH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醛树脂质量分数越高,所制ACH的机械强度越大,对孔道堵塞越严重;脱硝活性随着酚醛树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载锰量(Mn的质量分数)为3%~15%时,随载锰量的增加脱硝活性增加;继续增加载锰量,脱硝活性变化不大。在300~600℃内,脱硝活性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此外,由于空气氧化使得低价态的锰氧化物转化为高价态的锰氧化物,从而导致脱硝活性大大提高。其中,在酚醛树脂质量分数为25%、载锰量为10%、400℃煅烧并经空气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该催化剂在200℃下NO转化率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4.
基于商用V2O5/TiO2催化剂,通过模拟SCR脱硝试验装置的宏观试验及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的微观分析手段,对SO2催化氧化机理及硫酸氢铵(ABS)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2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后先与V5+-OH基团反应生成了金属硫酸盐中间产物(VOSO4),继而转化为SO3,O2与温度都对该反应有促进作用。催化剂上ABS生成主要有2种机理:一是由吸附态NH3与气相或弱吸附态SO2反应生成,二是由金属硫酸盐(VOSO4)与气相NH3直接反应生成。催化剂上ABS大约在200℃生成,在450℃分解。且NO能与ABS中的NH4+反应而促进其分解,但此反应与脱硝反应共存且为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温同时干法钙基脱硫与氨法脱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楚中温条件下同时进行钙基脱硫与氨法脱硝的可行性,该文研究了脱硫脱硝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通过固定床实验台在700~850℃研究烟气中NO以及喷入的NH3对CaO固硫反应的影响以及SO2、CO2和H2O存在时固硫产物的脱硝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烟气中的NO对固硫反应无明显影响,NH3仅在700~750℃且有CO2和H2O存在时才会使得CaO固硫反应速率有稍微的降低;SO2使得固硫产物对脱硝反应的催化效果减弱,但这种影响可逆,且H2O会减弱SO2的这种抑制作用。并且固硫产物在SO2,CO2和H2O同时存在时总体仍体现出较明显的脱硝效果。  相似文献   

6.
活性焦烟气脱硫脱硝的静态实验和工艺参数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自制活性焦烟气脱硫脱硝静态实验系统上,考察了温度、空速、二氧化硫浓度、氧气浓度、水蒸气浓度、NO浓度、氨氮体积比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焦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探索了使活性焦脱硫脱硝效率达到较优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温度在120~180℃范围内时,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活性焦的脱硫性能,而温度为130℃时,脱硝效果较好;空速在小于1000/h时,随着空速的增大,活性焦的吸附性能显著增加,继续增大空速,活性焦相对质量的增加明显降低;烟气中sO2浓度小于2 L/m3时,活性焦对SO2的吸附量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但so2浓度继续增大时,超过了活性焦的饱和吸附量,吸附性能下降;氧气、水蒸气体积分数含量均为6%时,大大促进了活性焦对So2的吸附性能,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氧气浓度、NO浓度对脱硝性能影响不大.通过实验得到的较优脱硫工艺参数值为反应温度120℃、空速1000/h、SO2体积比2L/m3、O2体积分数6%、H2O体积分数6%时,脱硫效率高达98%;脱硝工艺参数值为温度130℃、空速1000/h、02体积分数6%、NO体积分数500mL/m3、(4)NH3/(4)No=1时,脱硝效率为70%.  相似文献   

7.
郑健  朱祺 《江西科学》2014,32(6):869-873
介绍了NOx来源及消除方法,着重分析了催化剂类型、温度、空速、NH3/NO、O2、H2O和SO2因素对NH3-SCR脱硝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低温NH3-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NH3-SCR脱硝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Zr-Mn-Fe/Al_2O_3的低温脱硝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用ZrOCl2.8H2O,Mn(NO3)2.6H2O和Fe(NO3)3.9H2O制备了Zr-Mn-Fe/Al2O3复合催化剂.通过调节质量分数分别为2%,5%和10%金属元素锰和锆的负载量制备了不同的催化剂,测试了其在NH3条件下的低温脱硝活性,研究了不同组分配比和氧气含量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通过在载体上分别单独负载Mn,Fe和Zr来探究脱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催化活性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φ(NO)=0.05%,摩尔比n(NH3)∶n(NO)=1∶1和φ(O2)=3.6%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5Zr-5Mn-10Fe/Al2O3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在180℃时脱除效率超过了98%,是一种良好的低温SCR催化剂.Mn在脱硝过程中是主要的活性组分,而Zr和Fe是助催化组分.此外,在反应过程中通入一定的氧气,可以明显提高NO的脱除效率,能促进NO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K2O对V2O5-WO3/TiO2催化剂的中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制备了V2O5-WO3/TiO2的脱硝催化剂,采用模拟中毒法,在此催化剂上负载碱金属氧化物K2O,通过BET,XRD,SEM等方法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在SCR活性试验台上研究不同含量K2O对催化剂脱硝活性,N2O生成率和SO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K2O对于催化剂的毒性较强,随着添加量的增大,NO脱除率急剧下降,SO2的氧化率大大提高;较大含量的K2O(nK/nV=1,摩尔比)使催化剂比表面积有所减少,催化剂颗粒发生轻微团聚,微观结构变化不大,但NO的脱除率小于50%(380℃),N2O的生成率和SO2的氧化率均增加;K2O通过与V2O5的活性酸性位结合,使催化剂中有效活性位数量大为降低,导致脱硝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模拟商用SCR催化剂(V2O5-WO3/Ti O2)碱金属钠中毒,并通过水洗和0.5 mol/L H2SO4洗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再生。通过SEM,BET和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表面的理化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钒钛系催化剂的反应及失活机理。结果表明:较低负载量的Na2O会引发严重的催化剂中毒现象,通过水洗和酸洗再生可以使失活催化剂的表面活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酸洗再生效果比水洗再生效果好;碱金属钠盐引起的催化剂物理中毒主要是盐颗粒的沉积和孔道的堵塞,但不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化学中毒主要是因为Na与催化剂表面的B酸性位上的V—OH发生反应,生成V—ONa,改变催化剂表面金属氧化物的化学环境,阻碍NO和NH3向催化剂内部的扩散;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与其表面的化学吸附氧量和表面活性中心上w(V4+)/w(V5+)的比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PdH2和YH2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钯和钇原子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SDD和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PdH2和YH2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PdH2分子基态为角形C2v结构,基态电子态为1A1,平衡几何为RPd-H=0.169 3 nm,∠HPdH=29.3°,YH2分子基态为角形C2v结构,基态电子态为2A1,平衡几何为RY-H=0.196 2 nm,∠HYH=114.3°.同时计算给出各种稳定结构的振动频率,红外强度,拉曼活性与退极化率和偶极矩.  相似文献   

12.
H2O2常在工业和实验室过程中用作绿色氧化剂,但其残留量需要分解处理,否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M-SiO2(M=Ni、Zn、Fe、Bi、Cu、Al、Cd、Co)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5~20℃)对H2O2的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Co-SiO2催化剂对H2O2表现出优异的催化分解作用.当Co质量分数为8.0%时,Co-SiO2催化效果达到最佳.在5~20℃范围内,0.05 g 8.0%Co-SiO2催化剂对H2O2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分解性能.5℃下反应40 min时,10 mL 1.0 mol/L H2O2分解率为71.7%,20℃下分解率几乎达到100%.并以XRD对代表性的Co-SiO2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在SiO2中可能处于高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13.
引入UO2+2、Ca2+、Fe3+、Zn2+等金属离子和氨基酸、柠檬酸、乳酸等小分子配体建立了UO2+2在人体血浆中的金属离子–小分子配体热力学平衡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了UO2+2在血浆中的形态及加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对血浆中UO2+2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正常pH条件下,人体血浆中UO2+2主要以带负电荷的[UO2Ca(CO3)3]2-、电中性的[UO2Ca2(CO3)3](aq)和U(Ⅵ)-氨基酸配位离子的形式存在.当各形态UO2+2的总摩尔浓度[U]=5.0×10-3 mol/L时,血浆中出现固相(UO2)3(PO4)2*4H2O,并随[U]的增加而升高.Ca2+浓度的变化对血浆中UO2+2的形态有较大影响,血浆中Zn2+形态与UO2+2浓度无明显相关.在[U]=1.0×10-3 mol/L,[EDTA]=1.0×10-3 mol/L(或[DTPA]= 2.0×10-3 mol/L)条件下,血浆中UO2+2主要以水溶性小分子[UO2(OH)2EDTA]4-(或[(UO2)2(OH)DTPA]2-)的形态存在,此时固相Ca3(PO4)2溶解.这一结果提示EDTA、DTPA能有效的促排人体内的UO2+2,但同时具有较高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废水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礼  潘井 《河南科学》2000,18(4):434-436
本文介绍了采用H2 O2 -Fe2 +体系的氧化作用原理 ,处理过氧化氢生产废水 ,效果明显 ,废水处理后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函数V~2-可积的Denjoy型条件,以便更好地将这种积分用于三角级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子与核振动近似方法,应用密度泛函B3P86方法和相对论有效核势SDD计算,结合统计热力学方法, 研究了100K~1000K温度范围内Pd与H2、O2反应的标准生成热力学函数以及反应平衡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Pd与H2、O2反应是放热反应,Pd原子吸附H2的放热量大于吸附O2的放热量,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反应进行;Pd对O2的自发吸附温度很低,室温下几乎不能进行,而对H2的自发吸附温度可高达500K以上;在100K~284.394K可自发吸附O2和H2的温度范围内,O2的反应平衡压力比H2的平衡压力高出9~18个数量级. 因此,O2作为杂质气体对目标反应Pd-H2的影响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子与核振动近似方法,应用密度泛函B3P86方法和相对论有效核势SDD计算,结合统计热力学方法, 研究了100 K~1000 K温度范围内Pd与H2、O2反应的标准生成热力学函数以及反应平衡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Pd与H2、O2反应是放热反应,Pd原子吸附H2的放热量大于吸附O2的放热量,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反应进行;Pd对O2的自发吸附温度很低,室温下几乎不能进行,而对H2的自发吸附温度可高达500 K以上;在100 K~284.394 K可自发吸附O2和H2的温度范围内,O2的反应平衡压力比  相似文献   

18.
设MC:=(A C) (0 B)为定义在Banach空间上的算子矩阵,讨论和获得Weyl定理和Browder定理对MC成立的一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顺式-2-甲氧亚胺基-2-呋喃乙酸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 呋喃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氯代、氰代、水解、肟化合成了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改进了氰代反应方法,其主要反应条件为n(2 呋喃甲酸)∶n(氯化亚砜)=1∶2 5,n(2 呋喃甲酰氯)∶n(氰化亚酮)=1∶2,n(2 氧代 2 呋喃乙酸)∶n(甲氧基胺盐酸盐)1∶1 2,水解温度为0℃,肟化介质pH值为5~6。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的总收率达45 9%。用元素分析、1H NMR证明了目标化合物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20.
化学修饰电极是电化学、电分析化学研究中的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Pb^2 、Cd^2 、Hg^2 痕量测定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