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这部反映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其成书无疑是在元末明初;在建都临安后的南宋时代便是“水浒”故事的产生、丰富和传播、演变的重要时期。水浒的民间故事与杭州“水浒”故事的的形成,最早阶段自然是民间故事。据南宋遗民周密在《癸辛杂识》续集上引龚开《三十六人画赞序》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者。”龚开与周密都是南宋时人;而《癸辛杂识》便是周密在南宋亡国之后,隐居在杭州的癸辛街时所著。周密还是一个熟谙杭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古典小说史去考察《水浒》──浙江《水浒》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纪要浙江《水讲》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5月7日至10日在杭州举行。本次讨论会由杭州师范学院筹办,来自省内外的《水浒》研究专家、学者等50余人参加。杭师院党委、科研处...  相似文献   

3.
浙江《水浒》研究会第十二次研讨会在梅城举行1995年12月1日至4日,挂靠在我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第十二次研讨会与睦州《水浒》首次研讨会,在“宋江征方腊”的古战场──建德县乌龙山下的古城睦州(今梅城)联合举行。这次会议由建德政协等单位主办,浙江《水...  相似文献   

4.
宋江起义的故事,南宋时开始流传,中经广大群众的“街谈巷语”和民间艺人、“书会人才”以及其它文人的加工创造,终于在明代产生了伟大的古典名著《水浒传》。在这漫长的二、三百年历史中,南宋是水浒故事孕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杭州又是最为重要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挂靠于我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于1997年5月10日至13日在千岛湖镇举行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内外《水浒》研究专家、学者以及《水浒》爱好者5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有关方腊问题.首先,在《水许》中占了近十回的“征方腊”,这个方腊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到底是哪里人?他被俘的帮源洞到底在何处?他被写入《水浒》之后,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尤其是,历史上这样一个方腊为什么会变成《水浒》中那样一个方腊?关于方腊的籍贯,会议发言认为:方腊自古以来是北宋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县人。可是,近年来出现一种“最新…  相似文献   

6.
《水浒》文化肯定“仁者好人”、“富者好仁”的正确理念,启发及时行义的社会责任,宣扬大一统思想,《水浒》文化中的忠义传奇故事目前轰动了台湾,这些都说明《水浒》文化具有现代价值.当此大时代快速进步转化之际,《水浒》文化也在去芜存菁中更新转化,在继承传统中转化传统,以适应新时代、新社会.  相似文献   

7.
十月十三日至十七日,浙江《水浒》研究会在我校举行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除本省《水浒》研究者外,还邀请了江苏、河南、四川等地的学者、专家,收到论文共二十二篇。讨论会主要就两个专题进行了的交流和讨论。即:《水浒》研究中的观点,方法问题;宋江“征方腊”的性质和宋江形象的意义问题。一、《水浒》研究中的观点、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浒全传》成书经历了由宋元话本、杂剧发展演变而成长篇小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于是自有奇闻异说,生于民间,辗转繁变,以成故事”,“后来又复有人起而荟萃收拾”(《中国小说史略》)。今仅就《水浒》(一百二十回本)中关于宋元百戏伎艺作一些考释,以冀有助从一个侧面窥见《水浒》成书大体上所经历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这部现实义杰主作所反映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9.
由湖北省《水浒》研究会、北京市《水浒》研究会和浙江省《水浒》研究会联合发起的全国第三届《水浒》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八月三日到七日,在河北省秦皇岛举行。  相似文献   

10.
浙江《水浒》研究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5日至2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举行。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四个方面。一、把《水浒》和《三国演义》作比较,讨论其在题材、主题、结构、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以及主题思维演化过程等的不同特色。很多同志认为:(1)题材:两书都有一定的史实根据,但《水浒》以底层人物为主体,基本上是“虚”;《三国演义》以上层人物为主体,基本上是“实”。  相似文献   

11.
浙江《水浒》研究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9日至12日在湖州市举行。省内外《水浒》研究专家与《水浒》爱好者27人参加,提交论文24篇。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从中国文化史来审视《水浒》,即把这部伟大的文学名著置于中国漫长的文化史系统中,探讨它如何继承并发展文化史上的某些优良传统以及局限之处,同时,探讨它对后代的作用与影  相似文献   

12.
从金圣叹的同时代人李渔开始,就陆续有人评论金圣叹对《水浒》的评论。其中,肯定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金圣叹提高了《水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对《水浒》本身评改得好。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赵苕狂,在《水浒传考》一文中说:“金圣叹这个人,当然是这部现行《水浒传》的一个大功臣”。还称:“(金圣叹)说《水浒》与《史记》、《国策》有同等的文学价值,说施耐庵、董解元与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在文学史上占同等的地位;又说:‘天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如此的眼光,如此的胆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稍后的刘半农,也赞扬金圣叹对《水浒》的“删改”、  相似文献   

13.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水浒故事,就目前所见的资料看来,当问世于南宋末期。从对地理态势、气候物象的描述及语言的运用来看,它极可能是杭州一带的书会才人,根据当时流传的有关情事、诗文、小说以及"街谈巷语"种种而编撰起来的。它不仅在基本人物与故事情节方面,同时更在"乱自上作"与"忠君爱国"等思想内容方面,都为《水浒传》准备了相当的基础,或者说,它已经是"雏形"的《水浒传》。  相似文献   

14.
"天下水浒论坛(菏泽)——水浒文化研讨会暨山东省水浒研究会年会"在山东菏泽召开,来自全国的近五十名专家学者围绕水浒文化、水浒文本阐释及人物解读、《水浒传》的传播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5.
水浒故事在演交过程中具有系统完整性.<民间大水浒>一书在2008年的出版显示出了水浒故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基础.把水浒文化与相关地域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从以上三个方面可证:构建大水浒文化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元代山东境内的济宁至东平、东平至临清运河的开通,把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起来。梁山泊周围盛传着水浒英雄的故事,濒临梁山泊的东平是元杂剧“水浒戏”的发祥地。罗贯中原籍东平,对水浒故事特别熟悉;后来沿运河南下,寓居杭州,仍不辍收集水浒故事素材,最后为《水浒传》成书展示了自己的创作天才。  相似文献   

17.
挂靠杭州师范学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日前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第20届研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弘扬“水浒文化”,为建设文化名城名省、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四大名著中,《水浒》所犯错误最多。小说叙述的前后矛盾共五处,皆出自该书最为人称道的篇章,这无疑与《水浒》成于众手而最后定稿者缺乏剪裁有关。关于北方风物的错误共三处,对北方景物的陌生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南方人身份。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0.
《水浒》所描写的酒店的标识、酒库、酒楼、阁儿、座头、酒保、过卖、量酒、下酒、按酒等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杭州的饮食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