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详细地讨论了科希定理和科希公式,然后细致地、示范性地以例题讨论了科希定理和科希公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状况,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本院所分离的190株肠杆菌,分析其菌种来源、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细菌分离、培养按常规方法,菌种鉴定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19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菌种来源于口痰76株(40%)、尿液42株(22.1%)、消化道分泌物26株(13.7%)、其它46株(24.2%).分离菌种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03株(54.2%)、克雷伯菌属37株(19.5%)、肠杆菌属15株(7.9%)、其它35株(18.4%).耐药性分析提示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棒酸、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氨苄西林,棒酸、哌拉西林/舒巴坦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5.2%、11.1%、11.3%、13.4%、14.3%;而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为78.9%.结论: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较严重,而头孢他啶,棒酸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伊朗膜翅目Hymenoptera青蜂科Chrysididae和切叶蜂科MegachiLidae的种类,其中青蜂科7属( Chrysis,Chrysura,Cleptes,Pseudomalus,Trichrysis,Parnopes和Spinolia)10种,切叶蜂科10属( Anthidium, Anthidiellum,Chalicodoma,Coelioxys,Heriades,Hoplitis,Megachile,Osmia,Protosmia 和Stelis)17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及标本鉴定,基本搞清了贵州芸香科、卫矛科、冬青科、猕猴桃科及葡萄科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结果发现贵州现有芸香科药用植物16属52种11变种1变型,卫矛科8属45种1变种1变型,冬青科1属25种2变种2变型,猕猴桃科3属15种8变种1变型,葡萄科8属35种12变种,其中1变种为贵州特有药用植物,32种7变种1变型为贵州药用新资源。  相似文献   

5.
采取查阅文献、标本鉴定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中药资源》收栽的五加科、伞形科和山茱萸科药用植物的种类、拉丁学名及地理分布进行考订。结果发现贵州五加科药用植物新记录1变种,贵州药用新资源8种8变种;伞形科药用植物新记录1变种,贵州药用新资源6种2变种;山茱萸科贵州药用新资源8种2变种。确认贵州现有五加科药用植物44种14变种,伞形科66种6变种,山茱萸科27种5变种。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刺翼蚱科Scelinlenidae、短翼蚱科Metrodoridae、蚱科Tetrigidae形态特征,通过检索表的形式对河池地区刺翼蚱科、短翼蚱科、蚱科进行了分类研究,共记载了3科13属45种.其中11种为广西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9.
贵州龙胆科、萝藦科等四个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及资料考证,基本搞清了贵州龙胆科、萝孽科、紫草科、茜草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结果发现贵州现有龙胆科29种(含变种),萝革科。58种(含变种),紫草科21种(含变种),茜草科81种(含变种),增添30种(含变种)贵州药用新资源。  相似文献   

10.
广西凤蝶科和粉蝶科区系成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和广西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广西农科院植保所、桂林叠彩山蝴蝶馆于1962年~1999年对广西蝶类昆虫进行调查和采集,共采集蝴蝶总科11科195属467种(含亚种),标本4万余号.经鉴定,其中凤蝶科(Papilionidae)有66种(含亚种),隶属2亚科18属;粉蝶科(Pieridae)44种(含亚种),隶属2亚科14属.凤蝶科(Papilionidae)中有9个亚种为广西新记录.作者依据这些已知种,探讨广西蝶类(凤蝶科和粉蝶科)的区系组成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广西蝶类乃至昆虫区系的全貌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萤科(Lampyridae)和雌光萤科(Rhagophthalmidae)昆虫在仿生学、研学旅游、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目前中国有关两者的分类学研究非常薄弱.[方法]通过标本检视和文献查阅整理出中国萤科和雌光萤科昆虫名录,共25属161种,其中萤科5亚科24属141种1亚种,雌光萤科1属20种,提供了每个种的原始纪录文献、在中国的分布、模式产地等信息.[结果]与前人编制的名录相比,新名录新增了 29种,其中含萤科11属25种、雌光萤科1属4种,并将2属10种作为同物异名予以删除;对尚未有中文名称或中文名称不规范的属名和种名重新拟定了中文名称,包括萤科5亚科23属84种、雌光萤科1属12种.[结论]新的中国萤科和雌光萤科昆虫名录可以进一步地为两科昆虫的分类学和生物学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记述盘蚱科(Discotettigidae)扁角蚱属(Flatocerus)一新咱,即大青山扁角蚱(Flatocerus daqing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存陕西师范大学动物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对中国土蜂科(Scoliidae)昆虫种类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方法]参考《动物学记录》(The Zoological Record)以及相关的种类记述文献,对土蜂科昆虫的系统地位、分类研究历史、生物学习性、经济意义等进行简述;同时整理土蜂科各属的种类数量及各种类在世界六大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目前土蜂科包括2个亚科2个族,共计44属560种220亚种,世界性分布,其中:1)分布于古北区的有12属66种39亚种,分别占世界种和亚种数量的11.78%,17.72%;2)分布于东洋区的有22属215种86亚种,分别占世界种和亚种数量的38.39%,39.09%;3)分布于澳洲区的有24属182种61亚种,分别占世界种和亚种数量的32.50%,27.72%;4)分布于非洲区的有18属146种41亚种,分别占世界种和亚种数量的26.07%,18.63%;5)分布于新北区的有7属22种4亚种,分别占世界种和亚种数量的3.92%,1.81%;6)分布于新热带区的有12属43种7亚种,分别占世界种和亚种数量的7.67%,3.18%.当前中国的土蜂科昆虫已知有12属53种22亚种.[结论]土蜂科昆虫在中国尚未被系统地调查研究,仍有部分土蜂种类有待发现.  相似文献   

14.
北京某饲养场的幼犬成窝死亡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从多处脏器分离出致病菌一株 ,根据细菌鉴定结果 ,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观察 ,证实送检犬因埃希氏大肠杆菌移位引起大叶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同时伴有肠道反应。药敏结果可见 ,本菌对大部分抗生素产生耐药 ,说明滥用抗生素引起机体功能紊乱 ,抵抗力下降 ,致使正常菌群移位 ,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动物试验 ,腹腔注射此株埃希氏大肠杆菌 ,可导致小鼠菌血症、败血症而死亡 ,而持续一周食入本菌 ,不但不致病 ,且能增强体质 ,可考虑用作饲喂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甘肃民勤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蒺藜科、旋花科植物6属9种药用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与分布,现有文献资料记载其药用部位、药用功效类型和临床功效等。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两科药用植物资源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螽斯总科蛩螽科一新种,缙云隐翅螽Acyrtaspisjinyunensissp.nov;螽斯科一新种,黄山寰螽Atlanticushuang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均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红豆杉科及其相关类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豆杉科Taxaceae、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和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系统学研究一直都存在许多困难和分歧 .目前对 3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细胞学方面[1 ,2 ] ,但有关 3科植物的分子系统学和进化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却开展得非常有限 .本文应用RAPD技术对 3科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进行了综合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选择罗汉松 (Podocarpusmacrophyllus)、红豆杉 (Taxuschinensis)、南方红豆杉 (Taxuschinensisvar .mairei)…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在西藏发现的硅藻门,羽纹纲,无壳缝目,脆杆藻科中的8个属及拟壳缝目,短缝藻科中的1个属,共134个分类单位(包括68种,63变种,3变种变型),其中等片藻属中的1变种,脆杆藻属中的1种4变种及短缝藻属中的8种1变种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9.
染色体分类学是应用染色体数目,结构和行为等研究生物分类问题,是应用现代新技术,把分类学和细胞学及遗传学结合交融的产物,可以解决现代分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本文比较详尽的叙述了当今世界上蝼蛄总科和蚤蝼总科的染色体及染色体分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新州县大别山下阳逻镇双子叶植物硅化木系列报道之二,在前文里我们描述了樟科一种化石木。本文增加二科进行描述,它们是橄榄科植物化石新种小节橄榄木和山茱萸科植物化石新种湖北山茱萸木。这些木化石的解剖学特征都显示了大别山地区在第三纪时气候更倾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