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木兰(Magnolia liliflora Desr)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对木兰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木兰种子萌发温度幅较宽,在室温18(±2)℃~35℃范围内均能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在不同温度下变化显著。在30℃恒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因此,木兰种子最佳萌发温度为30℃。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在30℃时,分别可达29.4%、29.4%和15.1%。不同温度条件下,经过200mg·L^-1CA处理的木兰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用清水处理的木兰种子有所提高,说明GA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木兰(Magnolia lilifloraDesr)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对木兰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木兰种子萌发温度幅较宽,在室温18(±2)℃~35℃范围内均能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在不同温度下变化显著。在30℃恒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因此,木兰种子最佳萌发温度为30℃。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在30℃时,分别可达29.4%、29.4%和15.1%。不同温度条件下,经过200mg.L-1GA处理的木兰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用清水处理的木兰种子有所提高,说明GA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花木兰居群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小花木兰居群的繁殖生物学,对其居群结构、访花昆虫、人工授粉、繁殖体及其散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小花木兰在群落中常处于伴生从属地位,居群结构老龄化.自然状态下,小花木兰结实率为60.0%,结籽率为13.1%;去花被处理的花朵结实率和结籽率分别下降至36.0%和7.2%;去雄自然授粉的结实率为64.0%,结籽率为11.7%;两种人工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86.0%、84.0%,结籽率分别为27.0%和32.2%;主要访花昆虫为鞘翅目甲虫类和蜜蜂,鞘翅目甲虫的传粉效率在6.72-10.48,蜜蜂为32.58;自然状态下,单个果实出种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6.53,而两种人工授粉处理出种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6.34,15.96.繁殖体的散布途径有:重力散布、溪流散布、动物散布.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和化学处理对四川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种子对不同温度和化学试剂的响应.用3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NaOH、GA3和CaCl2)分别处理种子,将其置于5,10,15,20,25 ℃恒温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结果表明:四川嵩草种子萌发温度幅较宽,在10~25 ℃范围内均能萌发,但在20 ℃和25 ℃恒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最佳萌发温度为20 ℃,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分别可达96%和7.06.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化学试剂处理对四川嵩草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有显著性影响,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用适当浓度NaOH处理过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高于用其它两种试剂处理的结果.10 ℃条件下,NaOH的最佳处理浓度为30 g·L-1;15~25 ℃温度条件下,最佳处理浓度为20 g·L-1.对于GA3和CaCl2,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0~25 ℃)有不同的最佳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蒙古栎纯林下的萌发种子的布局进行分形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蒙古栎的发芽率较高;较为适宜的分形分析尺度在0.4~1.0之间;不同萌发萌发率的蒙古栎种子分布极不均匀,在不同尺度下,分形维数变化较大;随着不同萌发率梯度的增加,其分形维数有线性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提高绞股蓝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分别探讨了不同光温、激素、储存、低温层积和短时低温等处理对其的影响.光温处理结果表明,绞股蓝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是15~25 ℃,光照可适当提高萌发率,但在最适温度20 ℃时,萌发率最高也仅为(31.54±2.04)%;激素处理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如6-BA和玉米素)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赤霉素中GA3对其萌发没有显示出促进效果,但GA4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54.00±2.65)%;在18 ℃下,储存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一定的存放时间有利于打破其自身休眠机制,但时间过长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甚至不再萌发;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对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低温层积90 d的种子在光照下的萌发率是最高的,仅能达到(34.26±3.21)%;短时低温处理结果表明,5,10,15 ℃条件下湿藏9 d后,绞股蓝种子的萌率分别可以提高到(73.06±2.12)%,(83.14±3.25)%和(72.13±3.52)%.储存处理与储存后短时低温处理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绞股蓝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而短时低温层积对长时间存放的种子也有一定的萌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择不同贮藏条件、不同温度、不同消毒处理条件下对当归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减弱,萌发率下降.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23℃,萌发率可达90%;升汞消毒效果比次氯酸钠好,时间以6 min为佳,且污染率降止最低;去翅种子发芽率高于未去翅种子.  相似文献   

8.
无患子是具有绿化、环保、洗涤、医药、生物质能源等多种重要价值的绿色景观树种,栽植前景十分广阔。无患子属硬实种子,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对无患子种子不同处理方法影响种子萌发率及育苗效果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无患子播种繁殖及品质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白及种子直播繁殖的新方法,该方法由种子活力测定、苗床整理、配制育苗基质、种子的处理、播种及壮苗步骤组成。结果表明:选择树皮粉、腐殖质、营养土、鸡粪和草炭土按体积比为15∶20∶8∶1∶5配成的育苗基质,控制空气温度20~35℃、湿度为60%~80%,在种子萌发不同阶段定期喷洒不同的营养液,种子萌发率可由自然条件下5%提升至69.7%±3.13%;播种180d假鳞茎直径可达1~1.5cm。本方法简单易行,出苗速度快,且克服了因种子细小、没有胚乳、在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的困境,适合秦巴山区及以南的区域大规模种植白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土壤湿度和种子播种深度实验,研究了小丛红景天种子的萌发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小丛红景天种子在19~30℃之间均可萌发,但在(23±1.5)℃下种子萌发率最高;在土壤湿度相同的条件下,播种深度为2mm的种子萌发率远高于播种深度为6mm的萌发率;土壤湿度是影响小丛红景天种子萌发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湿度越大,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大雪兰种子的快速萌发,筛选能有效促进大雪兰(Cymbidium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在兰-菌共生培养条件下,开展了共生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菌株重分离、三维菌丝网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TTC种子活力等方面的测定.经研究表明:经过150 d兰-菌共生培养,2种春兰和墨兰根部的菌根真菌CLB111、MLX102均对大雪兰种子共生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萌发率与对照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经共生培养后从种子中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共生萌发种子经光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大量菌丝侵入并在胚细胞中形成三维菌丝网,胚开始分化,种子表现出明显的活性;而对照组种子经重分离未获得原接种菌株、未发现菌丝侵入种子,且种子活力极低.由此,筛选出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有效菌株为CLB111、MLX102.大雪兰成株的菌根真菌与其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是一致的,这与天麻不同;同时,能有效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菌根真菌有2种.试验表明,大雪兰的菌根真菌与促进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不是绝对专一的,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菌株对同一种大雪兰种子有明显的促进萌发作用.对于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是否存在有差异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水稻老化种子活力与生理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7个自然老化的水稻品种种子生活力、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一定差异。种子的相对电导率、种子萌发期间的呼吸速率、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有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活力指标的差异与质膜相对透性的差异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呼吸速率的差异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POD和CA了活性的差异不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铅胁迫对甜高粱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金属铅为胁迫因子,采用纸间发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溶液对甜高粱品种甜2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铅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根芽鲜重、根芽干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用黄瓜种子作试验材料 ,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包衣种子 ,试验种子的发芽率 ,幼苗生长势及种子抗病能力 ,这三种处理方法是 :对照 (裸种子 )、化学杀菌材料包衣及选择非化学 (生物类 )天然无害材料作为杀菌材料包衣 (用以防止化学杀菌材料的污染提出的新天然包衣材料 ) .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天然材料和化学材料包衣种子均使种子发芽时间延长和非正常幼苗增多及单株生物量提高 ,并比对照组裸种子杀死了大部分的病菌 ;但化学杀菌包衣种子处理使幼苗的非正常率更明显的增多 ;生物类天然材料包衣相对对照同样也能杀死许多病菌 ,但比化学包衣材料杀菌力弱 ,将进一步研制和改进 .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间繁殖特性的差异,本研究以11个不同地理总群的紫茉莉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萌发及茎秆扦插繁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萌发特性存在差异,江苏(JS)地理种群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77.50%和72.00%,福建(FJ)地理种群种子的萌发率和广西(GX)地理种群种子的发芽势最低,分别为22.50%和3.50%。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茎秆扦插繁殖特性也存在差异,北京(BJ)等8个地理种群的扦插成活率相对较高,均高于90%,而JS种群的最低,为46.67%;GX种群插穗平均生根数最大(69.83根),显著高于其它地理种群(P0.05),重庆(CQ)种群的最低(6.57根);GX种群插穗平均根长最大,为2.74 cm,上海(SH)的最小,为1.04 cm。种子萌发率与茎秆扦插成活率间存在负相关,但没有显著性,表明紫茉莉的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权衡。本研究不仅揭示了紫茉莉的繁殖表型可塑性,也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四唑染色法、靛蓝染色法以及碘化钾反应法(I-KI)对檀香(Santalum album)种子生活力进行测定,分析了四唑的质量分数、染色温度以及染色时间对檀香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影响,并将各种不同生活力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发芽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唑法测定檀香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测定条件为使用质量分数为0.1%的四唑,在40℃染色3 h。四唑的质量分数(p<0.001)、染色温度(p=0.006)以及质量分数和染色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p=0.001)对檀香种子生活力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影响。不同的生活力测定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01),其中以四唑法测定结果与发芽率接近,是檀香种子生活力快速测定的理想方法。靛蓝染色法和碘化钾反应法均不适合用作檀香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7.
应用物化法对葡萄导入抗塞外源总量基因,采收转基因种子,进行层积处理、催芽、育苗,结果表明:转导外源基因的方法、外源基因种类以及受体葡萄品种的不同与座果率、种子发芽、成苗之间的比较结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按不同质量比混合,模拟出15种盐碱度各不相同的盐碱逆境条件,进行光皮桦种子萌发试验,研究盐碱胁迫对光皮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碱处理下,随着盐浓度及pH值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对幼苗胚生长抑制作用加强;在pH≥8.78,盐浓度≥100mmol/L胁迫下,光皮桦种子的萌发明显受到抑制,且萌发进程延缓,当盐浓度高达250mmol/L时,各盐碱处理下的光皮桦种子均不萌发;在pH≥7.08,盐浓度50mmol/L胁迫下,光皮桦早期幼苗无法正常生长;碱性盐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中性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7个鹅掌楸交配组合种子饱满度、生活力、发芽力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北美鹅掌楸、杂种鹅掌楸平均种子饱满度、平均种子生活力分别为9.00%、5.11%,17.57%、10.76%和29.44%、16.95%.鹅掌楸种子活力种间差异明显,变异趋势为:杂种鹅掌楸>北美鹅掌楸>中国鹅掌楸;同时,同一种源不同个体间种子活力差异明显;不同交配类型种子活力差异显著,控制授粉明显优于自由授粉.  相似文献   

20.
对典型草原群落生物量的组成与种子数量的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在割草干扰下,割一年休一年和一年割一次的群落生物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5.58%和25.31%;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数量分别较对照下降11.35%和27.33%。种群相对生物量与相对种子数量没有一致的关系,表现为5种形式,即生物量较高而种子数量较低;生物量较低而种子数量较高;生物量与种子数量相近;在生物量而无种子数量和无生物量而有种子数量。不同科植物生物量与种子数量有一定的差异。禾本植物生物量较高,而种子数量较低;菊科植物生物量较低,而种子数量较高,豆科植物生物量一般高于种子数量;其余科植物均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生活型植物生物量与种子数量也有差异。多年生草本植物生物量最高,而种子数量较低;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生物量较低,而种子数量占总量的一半以上;灌木和小半灌生物量和种子数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