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水稻工程”醴陵基点创造出国内尚无先例的水稻施肥新技术──“一次性全层施肥法”。一次性全层施肥法,简称一次性施肥法,是根据双季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和营养特性,按抵平衡施肥原理和现代肥料制造技术,将双季杂交稻一生中所需主要养分经科学配方,制成复混肥,于插秧苗一次作基肥施入,结合耕作措施,使土肥相融,从而达到以肥肥土,以土肥稻的目的。据专家对6000亩晚稻田间鉴定,应用一次性施肥的晚稻株高、稳长,每稳实粒数、千粒重均高于基肥、追肥配合作用的传统施肥法。由于简化了施肥次数和中耕操作程序,每季每亩水稻可节省…  相似文献   

2.
汪森富 《遵义科技》1999,27(4):29-31
研究表明:同一施肥水平在不同时期施用,能满足小麦各生育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明显改善小麦的经济性状,显著提高产量。采用基肥加苗肥加腊肥的施肥方式,小麦产量达267kg/667m^2,比基肥加苗肥加根外肥、基肥加苗肥、基肥三种施肥方式667m^2依次增加23kg、36kg、57kg,增产9.4%、15.6%、27.1%。  相似文献   

3.
熊光云 《广东科技》2014,(8):177-178
追肥以及基肥施放是桉树不合理施肥主要表现,若不合理施肥将对桉树生长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科学施肥较为重要。而要想科学施肥就应将肥力因素、养分因素及土壤因素综合考虑在内,注意合理追肥且注重施基肥。基于此基础上,对科学施肥在桉树生长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将相应参考依据提供给同行业人士。  相似文献   

4.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作物合理施肥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而且可减少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包括:针对性的测试土壤中的有关营养元素(即测土),根据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计划产量等提出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即配方),最后依据农作物的需肥特点制定出基肥、种肥、追肥的用量、使用方法和追肥的时间(即施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烟农为控制生产成本,自行简化和改变烟区施肥技术的操作方式,致使施肥形式多样且成效不一。为验证烟农的施肥方式,并筛选出一套既能省工降本又可以保证收益的优化施肥组合方式,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多点试验,研究了不同底肥施用方式、基追肥组合方式和复合肥用量对攀枝花植烟区烤烟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的施用方式是影响成本的主效因子,基追肥组合方式次之,复合肥用量对成本的影响作用最小;其中"条施"、"525 kg/hm2复合肥用量"以及"基肥(复合肥)+提苗肥(120 kg/hm2追肥Ⅰ)+揭膜上厢肥(450 kg/hm2追肥Ⅱ)"的成本分别为三个因素中最低水平。但对于产值、净产值和投入产出比三项经济效益指标,基追肥组合方式成为影响效益指标的主效因子,其次为基肥的施用方式,复合肥用量的影响作用最小;其中"圈施"和"基肥(复合肥)+提苗肥(120 kg/hm2追肥Ⅰ)+揭膜上厢肥(450 kg/hm2追肥Ⅱ)"的经济效益表现最好。综合考虑,最优施肥组合方式为"圈施基肥(600 kg/hm2复合肥)+提苗肥(120 kg/hm2追肥Ⅰ)+揭膜上厢肥(450 kg/hm2追肥Ⅱ)"。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烟农自行调整和改变的施肥方式其经济效益不如"圈施基肥+提苗肥+揭膜上厢肥"的常规三段式施肥,烟区应继续按照现行施肥技术执行。  相似文献   

6.
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数量、次数、时间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利用率是玉米施肥的关键。根据生产实践,高产施肥分为基肥、种肥、追肥3种。  相似文献   

7.
在广西资源县进行杉木苗木质量、施肥方法、造林时间和抚育方式的田间试验,试验采用L16(45)正交试验法。试验地总面积0.2hm2,共设4个水平,分16个小区实施。结果表明:苗木质量、施肥方法和抚育方式均对幼林的高、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造林当年苗木质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肥方式;造林后第3年施肥因素的影响极显著,苗木质量的影响显著;造林第10年抚育方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施肥因素,但施肥因素对幼林胸径生长的影响仍然显著,且施放基肥(磷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土肥系,为了解决水稻丰产栽培中存在的“四多四少”现象(肥料用得多,利用率少;分蘖多,有效分蘖少;总苗较多,穗数少;枝梗颖花退化和空壳多,结实率少),更好地发挥现有肥料的增产效益,去年采取攻中、顾两头的“山”字形施肥法,取得良好效果。“山”字形施肥法,就是按一般施肥水平施用有机肥作基肥,适量少施面肥和蘖肥,重施、巧施穗肥,补施粒肥,以确保幼穗分化和抽穗后同化器官对氮素的需要,防  相似文献   

9.
国外撷英     
水稻低成本栽培技术日本鸟取县为了节省水稻育秧劳力,缓和春季农忙时多种作物的农事矛盾,适应大米国际化的市场竞争,降低水稻生产成本,研究了水稻干田免耕栽培技术方法。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的多雨、湿润季节播种,使稻种顺利出苗。采用减轻倒伏的施肥法,即用缓效性肥料作基肥,一次施用,进行3次除草,就能得到与育苗移栽相近的产量。采用这种栽培方法,劳动作业时间减少了60%,生产费用则可减少到约为育苗移栽的一成(即减少了90%)。(怡曾译)三氟化氮无害化处理工艺日本关西大学工程系山丰副教授、柴田教授及其科研组宣布他们已…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有机葡萄生产要求和树体对养分的需求,论述了有机葡萄生产中的施肥原则、使用肥料种类,提出了基肥、追肥施用技术和绿肥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麦饭石作为微量元素肥料利用其溶出液浸种,叶面喷施和将麦饭石粉直接添加到复合肥中作为基肥或追施肥几种类型对农作物增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拟水田基肥施用NH4HCO3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耕作方法对水田水层和土层滤液中NH^+4-N浓度及分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耕作方法对水层和土壤滤液中NH+-4N浓度及分配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米品质有影响,就如何提高水稻的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优质米施肥量和施肥时期采用N、P、K配合施用,比例为1:0.5:0.5。N肥分三期施用,基肥、分蘖肥、穗肥各占30%、40%、30%最佳,这样的施肥处理,稻米品质指标均可达到国家1-2级米指标。  相似文献   

14.
连作早、晚稻如何经济合理施用氮素化肥,是我县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尤其是对拔节初期追施攻穗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是看法不一。几年来,我们就这方面问题进行了一些对比试验和大田生产实践。玉环县良种场1964年晚稻丰产试验田获得亩产864斤的大丰收,从中总结出早期施攻蘗肥(基肥和苗肥)、拔节初期施攻穗肥、减数分裂初期施保粒肥的“两攻一保”施肥法。随后,对此法进行了多次试验加以验证,各次的试验结果列为表1。  相似文献   

15.
叶面施肥也叫根外追肥,它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然后用喷雾器喷施在叶片上 的一种施肥方法。一般叶面附着量为30%~60%,吸收量为附着量的40%~80%。 1. 叶面施肥的特点。叶面施肥与基肥、追肥具有下述好处:①避免土壤对肥料的 固定,避免微生物对肥料的吸收和分解,用量少,肥料利用率高。②在土壤干燥不适于土壤追肥时也能施用。③蔬菜吸收肥料速度非常快,如喷磷,喷后20~25分钟后进入叶片, 1小时后进人生长点和根部,因此补肥见效快。④在植株生长密度大或生长后期不便土壤追肥时可以叶面追肥。⑤在根部吸收能力弱,土壤养分不足或处于不可吸收状态时使用。由于叶面施肥用量少,尤其适用于微肥的喷施。但叶面施肥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当蔬菜旺盛生长时,叶面施肥量不能完全满足生长的需要,原因是一次施用量少。施用等量氮、磷、钾肥料时比施用基肥、追肥费工。不是所有的肥料都能做叶面追肥。气象因素和肥料质量对叶面施肥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它仅是一种补充施肥的方法,不能代替基肥和土壤追肥。  相似文献   

16.
姜春  张宇 《遵义科技》2005,33(1):49-50
我镇95%以上稻田为一年一熟冬季泡田,由于年年泡冬土壤结构被破坏,又加之作物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养分,还田秸杆少,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肥力下降。在施肥过程中,我镇农村又存在着施肥不合理、不科学用肥和有机肥施用过少的问题。如:重氮轻磷,偏施单一肥料,配合施肥少,特别是水稻,很多农户在秧苗移栽前大田不下基肥,分蘖期需大量养分进却缺肥,造成分蘖节位提高,分蘖减少,含青晚熟,致使产量下降,对化肥的施用,采取深施或施后复土和有机肥混合施用等方法少,而撒施、表施的多,造成氮素挥发,磷肥被固定,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中部地区马铃薯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甘肃省中部地区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3个区/县进行了马铃薯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数据表明:马铃薯产量适中的农户占18.9%、偏低的农户占26.4%、很低的农户占53.8%、偏高的农户无、很高的农户占0.9%。纯N投入量适中的农户仅占32.1%。15.1%的马铃薯种植户氮肥用量过大,52.8%的马铃薯种植户氮肥用量低于适中水平。马铃薯氮肥以基施为主,磷、钾肥全部以基肥形式投入,马铃薯基肥的施肥面积比最大的是尿素。建议甘肃省中部地区马铃薯纯N合理用量为120-240 kg/hm,磷用量为75-150 kg/hm,钾用量为90-180 kg/hm。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集成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构建了服务于民勤县的基于GIS的推荐施肥专家系统.系统整合了民勤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测土施肥项目等一线农业科技工作者积累的土壤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构建了初始施肥模型,开发了地图基本操作、系统数据维护、信息查询、施肥模型参数编辑、施肥决策支持和专题图制作6个功能模块,实现了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施肥参数等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地图浏览、施肥决策、专题图编制等技术服务.同时,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后期肥效试验和新的农民施肥及作物产量等数据,进一步优化施肥模型、改进施肥参数,具备不断优化和改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传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对暗棕壤中氮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暗棕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氮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和传统施肥春秋两季相比,0~2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23.2%和20%,而20~4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48.8%。铵态氮对施肥模式变化极为敏感,在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秋季的铵态氮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传统施肥模式。传统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0.25 mm和0.5~1 mm的团聚体中;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25~0.5mm和0~0.25 mm团聚体中。研究证实了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减少了氮素面源污染的风险;测土配方施肥极大地影响暗棕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生产有机茶是提升茶叶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的管理技术.包括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严把施肥关.重施基肥、早施催芽肥,巧施根外肥,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控制病虫草害,严格把好采摘关,注意采养结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