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显微生物组织连续切片三维重建及切片图象的定位技术,提出了基于重建图象的形态学参数的测量方法,并且在重建了肝血窦的三维图象基础上测量了血窦的体积和表面积,得到了三维空间中血窦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细胞群体连续切片图象中任意个体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显示,并给出了相应的实现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同一物体截面在连续切片图象中的-阶归-化矩相似描述,用模式识别的方法确定同一物体的截面及用虚拟矩形窗口技术提取任意个体的所有截面,采用截面重建显示法实现任意个体的重建显示,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均证实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图象重建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图象重建的几种算法,论证了图象重建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开发适用于生物组织切片图象高清晰处理的电脑软件系统 ,弥补通常的生活照片处理软件不实用于生物组织切片图象处理的缺陷。方法 :在生物组织切片图象中由该电脑软件分离背景值并使之纯化为白色 ,同时提高组织结构区的颜色值以增加反差。结果 :提高组织区域与背景的反差后 ,得到清晰、逼真的生物组织切片图象。结论 :本专用的系统软件,能满足电脑多媒体形态教学对生物组织切片图象进行高质量图象处理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形态教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理论来提取图象中的骨架并由骨架重建图象的方法.通过在MATLAB中的仿真,验证了此方法是提取骨架与重建图象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象骨架提取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理论来提取图象中的骨架并由骨架重建图象的方法.通过在MATLAB中的仿真,验证了此方法是提取骨架与重建图象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SPECT反投影断层重建技术只能得到较模糊的图象.基于统计成象模型的断层重建技术,能补偿随机干扰、衰减、散射等因素所造成的图象降质,从而提高图象质量.本文介绍了SPECT成象的统计模型及最大似然断层重建算法.从计算机模拟结果可见,新方法能较大程度地改善重建图象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数字图象重建在科学与工程应用中是十分重要的.在以前的工作中,最大熵图象重建是作为一个约束单目标优化问题来解决的,得到的是一局部最优解.本文提出了多准则最大熵图象的重建的目标规划模型,由改进搜索步距的模式搜索算法,对有噪声的Shepp-Logan人头模型及数字图片重建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了这一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与文献[1]不同的实现图象锥形编码的方法。文中给出了最优量化器设计的方法和结果,讨论了用分块编码实现锥形编码的方法。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重建图象可以获得1.2bit/pel的压缩效果,而且重建图象的质量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
环形移位悬浮存储器体系并行CT图象重建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计算机层面成象(CT)图象重建所必须的巨大运算量,提出了一种采用多处 理器并行处理技术实现三维CT高速图象重建的技术方案:“环形移位悬浮存储器”体系并行 结构,并分析了三维CT图象重建实现并行的原理,“环形移位悬浮存储器”并行处理系统的体 系结构,以及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三维模型的检索效率, 针对三维模型特征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多线性主成分分析(MPCA:Multi-Line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加权多线性主成分分析(WMPCA: Weighted Multi-Line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三维模型特征提取中。 该方法首先将三维模型转化为多角度的二维投影图像, 然后从多方向上通过张量进行特征提取, 最后将提取到的特征应用到三维模型检索中。 对 Princeton Shape Benchmark 的实验表明, 该特征提取方法比经典的形状分布方法平均检索效率提高7%, 比传统的 MPCA 特征提取方法的平均检索效率提高 3%。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设城市地下空间三维GIS,解决城市地下隧道的三维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城市GIS的交互式三维隧道建模方法,详细讨论了交互式三维隧道建模的各个步骤以及交互控制、空间计算和三角剖分等算法,并以一个正在开展的三维城市GIS项目为基础,介绍了交互式三维隧道建模方法的应用。实践证明,交互式三维隧道建模方法相比传统方法操作更为方便,能够提高城市地下空间三维GIS的工作效率。交互式三维隧道建模方法将为基于三维城市GIS技术的城市空间信息化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快速傅里叶方法原理改进了Parker和Oldenburg提出的重力数据二维及三维的正反演方法,通过对一组模型使用改进前及之后的两种方法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三维重力异常正演计算及三维深度反演计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漠河盆地的基底深度反演中,并综合前人论文资料及先验信息,将漠河盆地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并通过详细分析,预测了漠河盆地的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数字全息三维轮廓生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数字全息的光场分布公式,对数字全息三维轮廓生成的原理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出了不同的数字全息轮廓生成方法的分辨率公式,并进行计算机模拟验证.该方法克服了光学全息三维轮廓生成的困难,并且可以直接得到数值化的结果,是一种对微小物体三维形貌进行快速、高精度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房屋建筑结构三维信息模型集成的BIM方法进行研究,利用基于Geomagic Studio、Autodesk Revit等软件平台的建模技术,探索出在BIM技术环境下进行房屋建筑结构三维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直观展示BIM技术的优势.最后通过创建某房屋建筑结构的BIM信息模型,得到该建筑附属结构构建的参数化族库,将该BIM模型导出为IFC格式文件,使其他BIM相关软件可以使用此IFC文件实现模型信息的共享,从而印证了BIM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三维信息模型集成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时域多分辨率法在探地雷达三维正演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小波伽略金方法,对Maxwell的2个旋度方程进行离散化,导出DB2-MRTD算法的探地雷达3D差分公式、数值稳定性条件。在此基础上,开发探地雷达MRTD法正演模拟程序。所开发的对三维立方体小空洞体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程序极大地提高了运算速度,改善了三维探地雷达正演方法;相应的正演合成三维剖视图及切片图指示了立方体小空洞体的雷达波空间的三维响应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时域多分辨率法可提高探地雷达探测的可靠性、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三维(3D)超声成像由于受到二维(2D)传感器工艺复杂和传统聚焦成像中声波传播时间的限制,成像系统帧率和分辨率都比较低.为此提出了基于有限衍射波的合成孔径成像方法,该方法使用一维(1D)传感器发射有限衍射波声场,采用合成孔径技术对整个目标区域回波信号综合处理,利用Fourier变换进行成像.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成像.在当前成像方法中,该方法可以同时获得较高的帧率和分辨率,并且降低了对传感器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发展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TLAB和ProE的螺旋桨三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螺旋桨设计效率和现代制造的精度要求,提出一种快速生成螺旋桨三维模型的方法.采用MATLAB语言编程,依据螺旋桨二维制图的投影关系和螺旋桨设计参数,在MATLAB中计算出螺旋桨桨叶叶面特征点的空间笛卡尔坐标,利用MATLAB绘制螺旋桨桨叶的三维曲线.最后,将三维螺旋桨叶面特征点的空间坐标导入ProE,生成三维实体螺旋桨.该方法可使繁琐、复杂、重复和容易出错的螺旋桨三维建模过程变得准确易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踪法;②test小剂量测试法;③经验法.同时将可变参数进行对比,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三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8).测试法成像质量优率最高. K空间中心充填和K空间顺序充填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K空间中心充填图像质量好于K空间顺序充填.结论:3种3D DCE MRA成像方法中,test小剂量团注测试法是3D-DCE MRA成像最佳的延时时间计算方法,其成像质量最佳.高质量的3D DCE MRA图像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合理的扫描序列及参数选择、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的把握、合理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度.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利用Solidworks中的2D到3D工具条将二维图形创建成三维立体模型的方法,阐述了由三维模型自动转化生成二维工程图时贯彻国标和灵活适应国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