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荧光原位杂交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广泛用于分析复杂环境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可以在自然生境中监测和鉴定微生物,并能对未被培养的微生物进行检测.rRNA为靶序列寡核苷酸或PNA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能提供微生物的形态学、数量、空间分布等信息,现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技术.本文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和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该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孙颖  王洪振 《松辽学刊》2005,26(1):70-7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为FISH)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创立、发展及其在染色体生物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原位杂交是上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种将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直接定位到染色体上的技术.几十年来发展的非常迅速.已有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多彩荧光原位杂交(FISH)、原位PCR(in situ PCR)、DNA纤维原位杂交(Fi-bre-FISH),应用于遗传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用于外源DNA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技术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几种新技术,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应用现状,对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希望能为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植物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技术是染色体识别和基因定位研究中较为直接和简便的方法,本文综述了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因组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探针是总基因组DNA.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本文主要对麦类作物中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甜莱MADS-box基因cDNA片段为探针,采用Southern杂交证实了其在甜菜基因组中为低拷贝序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将其初步定位在二倍体栽培甜菜(Beta vldgaris)A2Y的第2号染色体上.研究成功地实现了小片段低拷贝的功能基因在甜菜染色体上的定位,为今后甜菜遗传物理图谱的构建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试验筛检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厌氧反应器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时的最佳及适合的实验条件.结果显示,样品预处理较优的条件为:pbs固定3~4 h,乙醇脱水3 min;FISH技术检测环境样本中硫酸盐还原细菌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杂交温度46℃,杂交时间2~3 h,洗脱液中NaCl浓度90mmol/L.FISH技术检测厌氧反应器样品中硫酸盐还原细菌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在研究环境微生物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方法最初是建立在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但由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癌细胞在体外有丝分裂行为低,再者,染色体显带技术分辨率不高,使得这一方法具有局限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结合的技术,宁可以检测染色体的各种畸变,如三体、缺失和易位断裂等,它不要求有详细的物理图谱和了解相关基因,也不需要分离出单细胞。用FISH分析CLL的染色体畸变,畸变类型按发  相似文献   

10.
洛美沙星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洛美沙星和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pH为4.5的Tris-HCl缓冲溶液体系中,测量不同DNA浓度下洛关沙星的荧光发射光谱.DNA对洛美沙星产生了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探讨了其荧光猝灭机制,计算了两个不同温度下洛美沙星与DN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洛美沙星与DN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进一步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实验研究了洛美沙星与DNA结合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