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学者认为《西游记》中唐僧这一人物形象的光彩逐渐被他的三个徒弟所掩盖,尤其是孙悟空。胡光舟先生《吴承恩和西游记》中的一段话:他(唐僧)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听信谗言,是非不分,自私可鄙,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几乎是屡教不改,在取经集团中,他既不是精神力量,也不是实际的战斗者,竟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累赘,至于他在取经事业中的作用,说得不客气些,应当是个负数,他的眼泪多于行动,没有白龙马就寸步难行,没有孙悟空将万劫不复。如果一定要说唐僧也有作用,那么,他的作用是一个傀儡、一尊偶像、一块招牌,只因他是如来的犯错误的大弟子金蝉子转世,要靠他这块招牌才能取到经。正如沙和尚所说:“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仅仅把唐僧这一人物存在的意义归于是一种取经的代表符号,  相似文献   

2.
正《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为唐朝高僧玄奘,不过,他在西行路上可没有遇到《西游记》作者写的那些妖怪哟!碎叶城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去天竺(古印度)取经。路上,他在碎叶城停留。《大唐西域记》记载:"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即碎叶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碎叶城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游记》文本中关于唐代地理人物、习俗、纪元等内容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进行了较详明的考述,对于更好地了解《西游记》和准确探求《西游记》作者,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游记》文本中关于唐代地理人物、习俗、纪元等内容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进行了较详明的考述,对于更好地了解《西游记》和准确探求《西游记》作者,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有类于《西游记》中的唐僧,一类个性强及能力也较强的学生类于孙悟空;多数有一定能力但屡犯错误的学生类于猪八戒;一类能力平平,但老老实实的学生类于沙僧和白龙马;班主任借鉴《西游记》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可理顺班级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6.
灵山是《西游记》中西天佛祖的居住地,也是唐僧取经的目的地,那么,灵山原型究竟在何处?它又经历了何种演变?结合《西游记》成书、版本的相关文献与《西游记》文本描写实际,以及既往学者已有之研究,对之作一番考察,对认识《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机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说沙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塑造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形象。尤其是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孙悟空和喜剧型的人物猪八戒更为人们熟知和喜爱。就是唐僧,也以取经集团的核心人物的地位为人们所不容忽视,他那佛表儒里的种种优点和弱点,又是人们喜欢评论的富有哲理性的话题。唯独沙憎,不引人瞩目:虽然是个正面人物,却并不怎么招人欢喜;《西游记》总少不了沙僧,而沙僧却似乎个性不太“鲜明”;谁也没说他的塑造是败笔,却总不为人们所乐道;这一形象流传了几百年,可又被冷落了许多岁月……现在我们不妨把这位常常“靠边站”的人物提到“台前”来,让大家正眼看他一番。  相似文献   

8.
自中央电视台和香港亚洲电视台同时播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以后,在东南亚以及世界一些国家掀起一股《西游记》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成了人俏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西游记》并不是近两年才传到国外的.朝鲜古代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便收了《西游记平话》中的片断.据统计,《西游记》已有日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在阅读它的过程中,我们好像被作者引领到了一个神魔乱舞的世界。神仙,妖魔鬼怪,魑魅魍魉陆续登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程中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中,神魔鬼怪的身影更是无处不在。本文主要就是从字源,字义发展历程等方面考求《西游记》中"精","怪"二字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与历史事实中的唐玄奘的形象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形象在过去的评价历来不高,评论者大都把他一笔带过.唐僧形象是值得重新探究的,他具有双层象征意义:从个体形象而言,唐僧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僧侣,是中国古代历代取经者的形象代表;从整体意义而言,唐僧是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与处境的一种象征.唐僧形象寄寓了作者很深厚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1.
韩吉辰 《小学科技》2011,(12):8-9,11
《西游记》中描述:唐僧西天取经,路遇盘丝洞,洞中的7个女妖精是得道的蜘蛛精,号称七仙姑,经常变成美女妖作怪,祸害人畜。  相似文献   

12.
《西游补》是《西游记》续书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它的内容奇幻,寓意深刻。《西游补》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唐僧形象进行了颠覆和重构,使他们具有了不同于《西游记》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西游补》紧紧围绕"悟通大道,必先空破情根"的佛学框架来安排故事情节,却没有宣扬佛教灭情明理的观念,而是表现出对于现实社会和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历来是我国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下面浅谈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西游记》研究是《西游记》现代学术史上的开山之作,他以考证的方法和历史演进的眼光开创了《西游记》研究新局面。文章以明清时期《西游记》研究作为对照,从研究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影响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胡适的研究在《西游记》学术史上的开创性与科学性,肯定其思想方法对于小说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展现《西游记》研究从古典时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一部《西游记》,在唐僧师徒四人聚齐之前的故事都不是特别好看。收服了沙悟净之后,四个人一起奔赴西天,战胜一个个妖魔鬼怪,度过一道道艰难险阻,精彩的故事才一一展现。其实真正的取经,乃是玄奘一人的辛苦,三位徒弟都是作者的杜撰和想象。作者为什么安排了三位徒弟呢?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的需要,毕竟  相似文献   

16.
《长春真人西游记》述评钟婴《长春真人西游记》作为游记佳作,过去长期淹没在《道藏》浩翰的经籍之中,历元明两代无人过问。至清乾隆年间才由钱大昕等在苏州道院玄妙观发现,从而辨证了小说《西游记》与此《西游记》乃是两部完全不同的书,否定了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西游记》原文与作家主体相结合的角度 ,探讨了《西游记》中所蕴含的作家形象 ,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这一取经队伍乃是一个合成系统。在这个“合成”系统中 ,实现了作家自我 ,并在此基础上 ,对作家的创作心态作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魔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充分展现出了孙悟空对取经事业的追求和降魔伏怪的英雄气概。他知恩图报,尊师敬业,对取经事业忠心耿耿,勇往直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而且也是为民除害,具有很强的救世精神,所以他与妖魔的斗争是正义的。取经路上,他有胆有才又有识,从不气馁,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文本意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运用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通过人格分解手法,把“一个人“的生命之躯、精神追求、本能欲望、道德品质和肌体力量,分别塑造成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五个生动丰富的文学形象,并依此发表了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表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