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在气候变化下更好地描述流域汛期洪水的概率变化特性,达到防洪和洪水资源化的统筹安排,考虑水文事件的相依性和多元化,采用Copula函数理论,结合第Ⅰ型Gumbel分布,研究淮河蚌埠站以上流域1915年到2008年的汛期洪水。研究结果表明:汛期洪量和洪峰的理论联合概率与实测资料联合频率拟合很好;同时探索了洪水联合分析的实际应用:一方面根据联合分布提出"等效水文情景"的概念,以更好地体现水文事件的不确定性和水文变量组合的概率等效性;另一方面论证联合重现期可作为单变量重现期的区间估计,为二元分析的洪水量级划分和洪水的联合风险分析以及工程设计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分为溪河洪水、泥石流、溪河洪水 泥石流与溪河洪水 泥石流 滑坡四种类型.通过对近50年四川省受山洪灾害危害的典型山区城镇进行调查,从灾害的爆发频率、威胁人口、死亡人口及财产损失四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总体上山洪灾害爆发频率越低,造成的威胁区内人员死亡概率和人均财产损失越大.各类山洪灾害的特征不同:溪河洪水爆发频率高,造成人员伤亡较小,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的爆发频率低,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 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大;泥石流 滑坡 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最低,威胁人口最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很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提供的降雨、流量等实测信息以及流域汇流时间、流域退水、入库洪水特性等统计信息,提出了基于流域汇流时间的汛期运行水位控制方法和基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汛期运行水位控制方法,并用黑河流域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两种控制方法都可抬高汛期运行水位,增加水库兴利效益。  相似文献   

4.
塔城市阿不都拉河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盲目开垦耕地、过度放牧等造成本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增多,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使大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更加频繁,给当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在利用分形理论相对度量法计算容量维数进行汛期分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绝对度量法计算容量维数进行汛期分期分析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闽江上游流域建阳市的汛期分期分析,把汛期划分为前汛期、 主汛期和后汛期. 结果表明,分形分析法可揭示建阳市暴雨洪水发生的季节特性和分期规律,从而为汛期防汛指挥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分形理论相对度量法计算容量维数进行汛期分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绝对度量法计算容量维数进行汛期分期分析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闽江上游流域建阳市的汛期分期分析,把汛期划分为前汛期、主汛期和后汛期.结果表明,分形分析法可揭示建阳市暴雨洪水发生的季节特性和分期规律,从而为汛期防汛指挥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流域洪水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尼洋河流域的水文特性和资料情况,利用基于混合线性回归模型的黑箱子模型方法建立了包括尼洋河流域工布江达、巴河桥、更张、八一等站的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并采用1997~2002年汛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别率定各站相应的洪水预报模型,采用2003年汛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别验证率定的水预报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以用于作业预报.  相似文献   

8.
结合洪槽沟野外调查及地质背景等资料,论述了洪槽沟流域特征、发育条件,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其洪槽沟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不同频率下的泥石流与不同频率主河洪水遭遇时堵河可能。  相似文献   

9.
王巧娟 《甘肃科技》2012,28(14):42-43,6
通过对岷河宕昌县“76.7”暴雨洪水和“2000.5.31”暴雨洪水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岷河流域雨量集中、历时短、强度大、笼罩面积小的暴雨特性,和峰值大、涨落急剧、洪量集中的洪水特性,分析了岷河流域山洪泥石流易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岷河流域暴雨洪水及泥石流防治的对策,为当地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富祥 《甘肃科技》2001,17(6):37-37
1 流域概况 北峪河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位于武都北部,是白龙江的一条小支流。在马街水文站集水面积278km2,干流长度28.6km,流域平均比降18.5‰,流域平均宽度9.86km,河床系粗砂粘土、块石组成。山区性地貌,土壤构成:上游黄土,中下游大黄土,植被占20%。北峪河虽然在甘肃省地形图上找都找不到,但北峪河流域暴雨产生的洪水泥石流对武都城防及沿途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2 洪水及含沙量特点分析 北峪河平时流量不到1m3/s,暴雨季节,由于流域面积小,形状近似方形,流域坡度陡,植被差,下垫面下渗能力差等原因。大暴雨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南洞庭湖流域洪水属性的复合效应的研究认为:(1)洪水定义应以流域各河湖汛期防汛特征水位,即防汛水位、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界定,它既反应了洪水量级,又表征了洪水随地域和时间的变化规律;(2)当洪水形成一定规模时能产生巨大的有效能量,相对社会经济系统而言,这种能量可表现为有效、致害、致利能量;(3)有效、致害能量的复合效应是形成洪水灾害链和灾害群,灾害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86.32×10^8元,有效致利能量的复合效应是蓄水、供水、发电、冲淤、航运等,将它们折算为货币每年直接和间接总价值达209.189×10^8元。  相似文献   

12.
我国黄河、海河、辽河3个流域严重缺水 ,而且越来越严重。但3个流域每年都有较集中的雨季 ,且都发生大小不等的洪水 ,有时还造成洪灾 ,需要防洪和排洪。这些都是共知的事实。为了解决严重水荒 ,人们早就在议论和规划南水北调(调长江水)和北水南调(调松花江水)工程 ,但本地区每年产生的大量洪水如何利用、如何变害为利 ,似乎议论得不多 ,只是急于防范和送走 ,希望它早早安全入海。多少年来防汛与抗旱似乎总是分头去完成的两大任务。但形势比人强 ,洪水一定要排掉吗?为何不能留下利用?人们在思考 ,在行动。在汛期 ,到底是防洪排洪好 ,…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东省内西、北江洪水长期预报,发现某些预报的洪峰出现时间,恰好与影响该省的各场热带气旋吻合.影响西、北江形成洪水的热带气旋不会遗漏,而不影响西、北江流域的热带气旋在预报图中不反映出来.从而探索出在做洪水长期预报的同时,又可作出对热带气旋的登陆时间、地点、风力等级和大致灾害程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分析两次台风对宁海凫溪流域所造成的暴雨洪水影响,找出山溪性河流洪水受流域内暴雨影响特点,为该流域的防汛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诱发了很多地震泥石流.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小沟泥石流沟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小沟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原因是:(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山体滑坡,在四川省都江堰虹口乡小沟流域内大量滑坡体失去了原有稳定性但还没有滑动,(2)强降雨作用使滑坡体运动至沟道内,阻塞束窄沟道,后在洪水冲刷下溃...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雅江县茨马绒沟为雅砻江一级支流,流域水系复杂,支沟发育。茨马绒沟为衰退期的泥石流沟,在暴雨情况下可能暴发小~中等规模泥石流,现代泥石流规模不大,多发育于植被破坏较严重区域,对当地人民群众安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楼梯石沟位于章江源头江西省崇义县聂都乡境内,为典型降雨型泥石流沟谷。该沟于2009年7月3日晨暴发泥石流灾害,堆积方量约5.14×10~4 m~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通过对楼梯石泥石流沟流域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及水源条件的特征分析,得出该沟形成泥石流的条件充分:1)主沟平均纵比降126‰,相对高差759.3 m,易发生浅层滑坡的山体(表面坡度25~45°)面积较大,约1.63 km~2;2)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主要为浅层滑坡堆积体,总方量达26.15×10~4 m~3。楼梯石沟"7·3"泥石流为浅层滑坡启动类型,大量滑坡体进入沟道后被洪水启动形成泥石流。预测在50年一遇或大于50年一遇的强降雨条件下,楼梯石沟还可能发生新的泥石流。  相似文献   

18.
德昌县2004年发生的群发性泥石流,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与损失。此次泥石流灾害区域较集中,地形和水文条件也比较接近,却只有部分沟道发生泥石流。为了研究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原因,重点对形成条件中地质因子的岩石坚固程度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该区域泥石流发生情况不一的原因是受各流域白云岩、碳质千枚岩及砂岩、强风化的花岗岩的坚固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前人的基础上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主,对部分沟的坚固系数值进行校正,最终得到坚固系数G=5.56为该地区泥石流发生与否的分界线。再结合地形因子、水文因子对该地区进行泥石流的预警预报验证,适用情况较好。该方法可作为某一区域内影响泥石流暴发地质条件中岩性条件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东省内西、北江洪水长期预报,发现某些预报的洪峰出现时间,恰好与影响该省的各场热带气旋吻合。影响西、北江形成洪水的热带气旋不会遗漏,而不影响西、北江流域的热带气旋在预报图中不反映出来,从而探索出在做洪水长期预报的同时,又可作出对热带气旋的登陆时间、地点、风力等级和大致灾害程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20.
 我国黄河、海河、辽河3个流域严重缺水 ,而且越来越严重。但3个流域每年都有较集中的雨季 ,且都发生大小不等的洪水 ,有时还造成洪灾 ,需要防洪和排洪。这些都是共知的事实。为了解决严重水荒 ,人们早就在议论和规划南水北调(调长江水)和北水南调(调松花江水)工程 ,但本地区每年产生的大量洪水如何利用、如何变害为利 ,似乎议论得不多 ,只是急于防范和送走 ,希望它早早安全入海。多少年来防汛与抗旱似乎总是分头去完成的两大任务。但形势比人强 ,洪水一定要排掉吗?为何不能留下利用?人们在思考 ,在行动。在汛期 ,到底是防洪排洪好 ,还是蓄洪用洪好?各层各级决策部门现在应该认真探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