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采用多对多双重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数量化理论对浙江省某大城市大气中SO2、NOx、总悬浮颗粒(TSP)的含量随城市五大功能区和四季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城郊大气质量明显好于城区,但城区大气污物含量各区基本一致.大气质量变化受季节影响显著.其污染程度由重到经依次排列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9—2020年德化城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实况数据,分析了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的日、月和季变化,及其与主要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德化城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不同季节影响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的主要气象要素不一样,春夏季是降水,秋季是风速,冬季是气温.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出不同季节...  相似文献   

3.
大气重金属在天然湖水表面微层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建立了无风及有风条件下砷等五种大气重金属在湖水表面微层的迁移模型,由五种大气重金属的沉降速率,可以预测这些重金属在湖泊表面微层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浓度.其平均停留时间为3.0~8.5h;预测浓度的顺序为Zn>Cu>Pb>As>Cd,各值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良好.观测了微层中生物对五种重金属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近年来秦皇岛市大气中PM2.5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采集冬季重污染时段城区和开发区PM2.5样品,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仪,分别测定城区样品中6种元素(Cu,Pb,Zn,Cr,Ni,Cd)和PAHs.结果表明,秦皇岛城区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186μg/m3,开发区平均质量浓度为118.88μg/m3,城区PM2.5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排序为Zn>Pb>Ni>Cr>Cu>Cd,其中Cd为强-极强污染,Pb为中-强污染,Zn属于中等污染,Ni,Cu,Cr等其他元素基本无污染.PM2.5中定性的检测到奈(Nap)、菲(Phe)、荧蒽(Fla)、芘(Pyr)、苯并(k)荧蒽(BkF)等单体.PM2.5日浓度与风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延安市城区2003—2004年间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应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随季节变化,日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的污染特征,并分析了风向、风速、降水、云量、浮尘、逆温等气象因素以及城区地形和人为因素对城区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安市城区大气污染状况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差异和地域性差异,日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风和降水是影响大气污染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6.
兰州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局地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0年12月10~l7日在兰州市城区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站辐射观测资料等,通过山谷内市区污染物浓度变化与山谷外对照点的比较,研究了兰州市城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对应时期兰州市山谷气候环境因子和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大气中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温与白天大气逆温层之间有明显的正反馈机制,而且这种反馈机制在白天大气逆温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讨论了兰州市山谷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大气逆温、水平风速、Froude数和边界层稳定度参数之间的简单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充市城区大气颗粒浓度的监测与分析,得到了该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宝鸡市市区大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污染现状,为宝鸡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宝鸡市区设置7个点位对大气中铅浓度进行了两期调查监测,同时对宝鸡市区域内煤的主要供应种类进行铅含量测定,及煤炭燃烧和汽车燃油对大气中铅尘的贡献量进行预测,结合市区大气中铅浓度的历史数据以及其他城市的铅污染情况,分析宝鸡市大气中铅的时空分布特征,说明宝鸡大气中铅污染的主要成因。结果宝鸡城区大气中铅尘本底值较低,近20年来成倍增长,但近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且冬季城区大气中铅尘浓度明显高于夏季;燃煤对大气铅的污染愈发明显,估计宝鸡燃煤对城区大气中铅尘贡献量大约为5~15μg/m^3,汽车燃油贡献量远低于5μg/m^3,但道路扬尘成为宝鸡市大气铅尘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铅尘浓度分布也受灰霾和宝鸡特殊地形等因素影响。结论大气中铅尘的总体监测结果与细颗粒物有明显相关。因此需要通过控制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来实现对铅尘污染的降低,长远考虑需要逐步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燃煤量,加强管理,减少铅尘排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宝鸡市市区大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污染现状,为宝鸡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宝鸡市区设置7个点位对大气中铅浓度进行了两期调查监测,同时对宝鸡市区域内煤的主要供应种类进行铅含量测定,及煤炭燃烧和汽车燃油对大气中铅尘的贡献量进行预测,结合市区大气中铅浓度的历史数据以及其他城市的铅污染情况,分析宝鸡市大气中铅的时空分布特征,说明宝鸡大气中铅污染的主要成因。结果宝鸡城区大气中铅尘本底值较低,近20年来成倍增长,但近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且冬季城区大气中铅尘浓度明显高于夏季;燃煤对大气铅的污染愈发明显,估计宝鸡燃煤对城区大气中铅尘贡献量大约为5~15μg/m3,汽车燃油贡献量远低于5μg/m3,但道路扬尘成为宝鸡市大气铅尘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铅尘浓度分布也受灰霾和宝鸡特殊地形等因素影响。结论大气中铅尘的总体监测结果与细颗粒物有明显相关。因此需要通过控制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来实现对铅尘污染的降低,长远考虑需要逐步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燃煤量,加强管理,减少铅尘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衡阳市中心城区雾霾天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来源,2014~2015年连续2年对衡阳市城区冬季大气PM_(2.5)进行采集.通过滤膜称重法测量PM_(2.5)质量浓度,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PM_(2.5)中Pb、Cd、Cu、Cr、Ni和Fe等6种重金属元素质量浓度,结合富集因子法对衡阳城区大气PM_(2.5)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衡阳市中心城区冬季雾霾天PM_(2.5)平均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14和2015年冬季PM_(2.5)中重金属污染趋势基本相同,分别为CuFePbCrNiCd和CuFeCrPbNiCd,表明衡阳城区冬季重金属污染规律明显,富集因子法分析后发现PM_(2.5)中Pb、Cd、Cu、Cr、Ni和Fe元素的EF值均大于10,明显来自于人为污染源,其中Cd、Cu为极强富集,污染可能来源于城区周围金属冶炼和工业燃煤烟尘.  相似文献   

11.
用浊度法测定了江苏油田现场所用3株防蜡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用染色、拍照、计数法研究了实验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吸附规律、吸附平衡时间和稀释时的吸附变化规律,用测润湿角方法研究了微生物作用时表面润湿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微生物生长时具有明显的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温度升高使延滞时间增长,生长速度加快,而且壁面上的吸附密度与菌浓度不成正比关系,吸附平衡时间为1~1.5h,将菌浓度逐次稀释到10个/mL时,壁面吸附密度仍很高;微生物作用可加速壁面润湿性变化,使油相粘附功大幅减小,从而不利于蜡在管壁上沉积;微生物作用可使蜡组分减少和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常压等离子体喷枪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能够在常温和常压下诱变活体微生物。野生脱胶菌被这种喷枪产生的等离子体处理后用于脱胶在几天内能够产生很好的脱胶效果。在提取脱胶液的菌种时,作者在普通培养基上发现了一种金黄色微生物和一种灰白色微生物,这些菌种至少在形态学上不同于原始出发菌。经初步研究,作者发现这种灰白色菌种比出发菌和金黄色菌种更具脱胶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用自制的微生物传感器以及其它实验装置等,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测量接种细菌的培养基电阻抗值,利用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使培养基的电阻抗值减低的现象,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情况和规律,尝试进行微生物电阻抗传感器的研究,试验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uration of microbial retting processing of kenaf fibers by using aerobic microbe was four times shorter than that by using anaerobic microbe. The residual gum percentage, breaking strength, breaking elongation and linear density of aerobic retted kenaf bundle fiber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with that of anaerobic retted kenaf bundle fibers by ANOVA-Tukey's studentized test at a = 5% except for the softness. The bioenergetic principl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mount of ATP produced during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ing of kenaf gums were used to explain why the retting duration in the case of using aerobic microbes was much shorter than that of using anaerobic microbes.  相似文献   

1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是近年来研究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有利工具,因其具备可靠、简便、可重复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分析。文章综述了基于PCR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步骤、影响因素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动态性研究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据新疆的特殊自然条件,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中微生物消长、物质变化进行研究,初步弄清了酒醅发酵微生物消长、物质变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在氨三乙酸(NTA)和微生物作用下,高羊茅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变化,以天津污灌区土壤为基质种植高羊茅,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TA及污泥微生物接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高羊茅生物量和Cd、Cu、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微生物菌液以及NTA与菌液联合均能增加高羊茅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尤其是单独添加微生物菌液,能够显著增加高羊茅的生物量.单独添加NTA处理时,低浓度的NTA能够增加高羊茅的生物量,高浓度的NTA则使高羊茅的生物量下降.高羊茅富集土壤重金属方面,单独添加NTA能够提高高羊茅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单独添加微生物菌液则对其无影响.NTA联合微生物菌液处理中,10 mmol/kg NTA+菌液处理方式下高羊茅地上部的Cd含量最多,15 mmol/kg NTA+菌液处理下高羊茅根部Cd的含量最多;对于Cu,高羊茅在单独添加15 mmol/kg NTA时,地上部和根部的Cu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对于金属Zn,高羊茅地上部分达到最大含量的处理是5 mmol/kg NTA+菌液,根部是15 mmol/kg NTA.综合考虑修复效果和经济成本,可采用10 mmol/kg NTA+菌液的方式强化高羊茅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产生物活性物质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产生物活性物质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A new generation of cement, microbe cement, has been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the ever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icrobe cement is a new strengthening material based on microbiologically induced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This paper confirms the feasibility of binding loose sand particles using microbe cement and details the cementation mechanism of microbe cement. We have also prepared microbe cementitious materials (biosandstone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bio-sandstone, which depends on the content of calcium carbonate produced by microbially induced precipitation and the bio-mediated calcite crystal size, could be up to 12 MPa at an age of 20 days. By increasing the precipitated calcite conten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microstructure of bio-sandstone could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利用盆栽进行实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石油和培养天数对土壤中石油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的浓度、培养时间以及微生物菌剂浓度对石油降解率影响均较大.当石油污染物的最适浓度大于5.0%而小于10.0%时,菌剂浓度4.0%,植物与微生物联合降解石油污染物时效果明显,降解率可达78.7%.当石油浓度超过10.0%时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有的甚至直接杀死微生物.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石油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