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W-C固溶体比矫顽磁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硬质合金Co基胶结相的成分制备了二元Co-W、Co-C固溶体和三元Co-W-C固溶体模拟合金,探讨了固溶成分影响比矫顽磁力Hsc的规律.结果表明,W和C的固溶可分别提高和降低其Hsc,影响程度随固溶度增加而加剧;由于C对Hsc的影响较W更为强烈,导致Co-W-C固溶体模拟合金的Hsc低于纯Co.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含Co,Cr,Si的铜合金中Co5Cr3Si2相的行为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个合金体系在热处理过程中各相形成和相关系的变化。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各相显微硬度数据表明,合金固溶时效处理中的强化相为αCo2Si,而μDTA数据表明,Co5Cr3Si2相是在合金熔炼过程中形成的。从实验给出的数据和有关相图等资料的分析,大致给出了合适的合金成分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3.
Co—Cr—Ni系激光熔覆合金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光熔覆Co-Cr-Ni系多元合金的金相、X射线衍射和电镜研究表明,合金的主要组成相为具有FCC点阵的Co基固溶体,其中还溶有Cr,Ni,Fe,W等元素,并存在许多位错和层错;其次是与固溶液组成共晶体的碳化物,主要为具有正交点阵并含有薄片状孪晶的(Cr,Co)7C3和Cr7C3。上述亚稳结构在700℃以下,在一定的应力作用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报道用化学还原法在水溶液中用次亚磷酸钠,氯化钴,钨酸钠反应,制备了Co-W-P超细非晶合金微粒。研究了反应条件及钨酸钠的加入量对Co-W-P合金组成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微粒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固—固相变贮热的研究:四氯合金属(Ⅱ)酸正十烷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氯合金属(Ⅱ)酸正十烷铵(C10H21NH3)2MCl4(C10M,M=Cu,Zn,Cd,Hg,Mn,Co,Ni),对它们进行了IR和DSC分析,C10Mn,C10Co,C10Zn和C10Cu的固-固转变温度在32℃-80℃之间,固-固转变为55-83J/g。可逆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是一类有希望的固-固相变材料。  相似文献   

6.
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涂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X射线衍射研究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涂层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WC的分解也会发生,但受WC-Co喷少粉末结构的影响很大。当粉末中的结合相为复合碳化钨(如Co3W3C,Co6W6C)而非金属钴时,WC最容易发生分解,依赖于燃气的种类,将分解为W2C或金属钨。钴包覆WC型粉末喷制的涂层结构明确显示了涂层中Co-W-C非晶态相的形成。Co-W-C三元非晶合金经结晶化热处  相似文献   

7.
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收缩与晶粒长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复合烧结工艺(真空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制备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研究了烧结过程中的超细合金的收缩及晶粒长大行为。结果表明,在常规的固相烧结阶段,局部微区内的液相烧结使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收缩及晶粒长大行为不同于普通晶粒硬质合金。在此阶段,WC晶粒出现较严重的早期晶粒长大现象,导致合金的收缩占总体收缩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非极性溶剂中杂多阴离子—CO络合物的电子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五种取代型杂多化合物:「SiW11O39Co(H2O)」^6-,「GeW11O39Co(H2O)」^6-,「PW11O39Co(H2O)」^5-,「P2W17O61Co(H2O)」^8-,「PwO18O68Co4(H2O)2」^10-,通过等离子体、IR、UV、极谱、热谱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首次报道它们在非极性溶剂中与CO小分子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取代型杂多化合物与CO形成了HP  相似文献   

9.
铜基Cu-Co-Cr-Si电极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含Co,Cr,Si的铜合金中Co_5Cr_3Si_2相的行为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个合金体系在热处理过程中各相形成和相关系的变化。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各相显微硬度数据表明,合金固溶时效处理中的强化相为αCo_2Si,而μDTA数据表明,Co_5Cr_3Si_2相是在合金熔炼过程中形成的。从实验给出的数据和有关相图等资料的分析,大致给出了合适的合金成分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0.
用Co2(CO)8与含硫含磷杂环配体ClPSCH2CH2CH2S反应,合成得到含有半填隙μ6-P原子的新的六核簇Co6(μ6-P)(μ-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21,同时,得到三核簇Co3(μ-PSCH2CH2CH2S)3(CO)62,通过元素分析和波谱表征确定了二个簇合物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利用溶胶法制备了Fe1-xCox-SiO2纳米颗粒体材料,并首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这种材料中Co含量对晶体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Fe-Co合金微粒的晶体结构与Co含量的关系和大块Fe-Co合金相似;合金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随Co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粉状纯Fe-Co合金相似。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对2024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正交法设计了2024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方案,按设计方案进行了热处理试验和力学性能测试,同时测了淬火C-曲线,并运用金相、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固溶温度、淬火水温影响2024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微观机制,找到了2024铝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制度。结果表明:合金经500℃固溶10-30min,转移时间小于15s,25-75℃水温淬火,自然时效96h,析出大量的与基体共格的GP区和S″SH ,WGQQR  相似文献   

13.
应用XPS和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Ti-15Mo合金在70℃4mol/L HCl溶液中,900mV,200mV和0mV恒电位阳极极化条件下形成的钝化膜。结果表明,Ti-15Mo合金在70℃4mol/L HCl溶液中钝化膜很稳定。  相似文献   

14.
高含Cu量Mo—Cu合金的液相烧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相烧结Mo、Cu混合粉压坯的方法制取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借助TE、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Mo-Cu合金的烧结由于Mo的溶解-析出,Mo晶粒表面有Mo、Cu不同比例含量的过渡层,该层中组织均匀细小,在润湿角为0°附近温度烧结合金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热-力循环对热处理硬质合金钴相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leeble-1500动态应力应变/热模拟试验机对WC-20%Co(质量分数)热处理硬质合金进行热-力循环实验,借助XRD技术分析计算了合金中钴粘结相的相组成,并在SEM下观察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合金经热-力循环后,钴相中面心β-Co含量降低,密排六方a-Co含量相应升高;热处理合金钴相中面心钻相对体积百分含量下降的程度低于常规烧结合金。热处理硬质合金制品使用寿命的提高与合金中钴相相结构动态变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UV-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Keggin结构杂多酸HαXW12O40(X=P,Si,Ge,B,Co)的酸强度(-H0),发现-H0值随中心原子氧化态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考虑了HαXW12O40在均相、液-固相反应体系中的酸催化特性。在丙酸异丁酯的均相分解反应及1、3、5-三甲基苯与环己烯的液-固相烷基化反应中,HαXW12O40的催化活性与酸强度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17.
用XRD和SEM对钨-钴混合氧化物(W20O58+Co3O4)的氢还原及在不同组成的H2/CH4混合气体中的碳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50℃以上氢还原产物是α-W+Co3W+Co7W6三相混合物.纯蓝钨(W20O58)或钨-钴混合氧化物都能在较低的温度下(900~1000℃)被甲烷气相碳化成WC,碳化速度和游离碳的析出均与碳化温度及H4/CH4混合气相的组成有关.作者给出了最佳的碳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纯铁表面进行Ni-Cr-Mo-Nb多元共渗,结果表明,双层辉光了子Ni-Cr-Mo-Nb多元共渗可以在工业纯铁表面形成合金元素成分呈梯度分布镍基表面合金层,对双层辉光离子Ni-Cr-Mo-Nb多元共渗存在的成分离析现象从合金元素的扩散原理探讨了其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Cu-W系中,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能得到过饱和固溶体,而该系统在液、固相状态下完全不互溶,这说明由于机械球磨引起的粒子细化对扩展固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测试了该固溶体的结构、其稳定性用DTA热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有限co-H-复形上同调分形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同调分解中有限CW-复形上的映射所诱导的映射问题及c-H-复形上诱导的co-H-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