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非线性长波方程,除在开边界对幅射波进行了线化处理外,还对局部波数(波长)、局部相位以及入射波速进行了修正。以圆柱绕射、斜坡底折射和波浪向岸传播为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波向变化、破波位置及波幅变化诸方面其计算与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文的工作拓宽了非线性长波方程的适用范围,而且为应用Boussinesq方程研究浅水波变形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影响大气长波调整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影响大气长波调整的因子,揭示长波调整的机制和规律,以β平面准地转正压位势涡度方程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非线性、初始场、基流和纬度对大气长波调整的影响,并分析了真实基流下的长波调整情况。结果发现:长波纬向调整的出现与基流在y方向的结构无关,但长波调整出现的时间与调整结果与基流切变有关,非线性作用是长波调整的重要机制之一。长波调整出现时间和调整方向与初始波动结构、基流的分布和波动所处在的纬度有关,非线性Rossby波一般向低波调整,初始纬向波数越大,调整出现的时间越早,切变基流也能加速长波调整的出现;非线性Rossby波所处的纬度越高,其纬向波数变化越早且变化趋势越稳定。  相似文献   

3.
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梁桥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速公路跨线四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以E1-centro波为激励,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对该桥梁进行了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水平和竖向两向地震作用,仅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桥梁的地震反应偏小,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4.
采用动力学的流矢量分裂法模拟浅水长波方程. 利用气体动力学方程与浅水长波方程 之间的比拟关系, 并结合TVD差分格式给出浅水长波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计算了溃坝波问 题. 数值结果与精确解的比较表明, 该方法能很好地模拟浅水长波方程中的间断解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义对称正则长波方程的显式精确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具耗散项的广义对称正则长波方程utt-uxx-γ uxxt-uxxtt f(u)xt=0,(γ≠0)的孤立波解建立了一个关系式.据此椎知:具耗散项的广义对称正则长波方程不可能有钟状孤立波解,而只可能有扭状孤立波解或钟状扭状复合型孤立波解.广义对称正则长波方程utt-uxx-uxxtt f(u)xt=0可能既有钟状孤立波解,又有扭状孤立波解.进而求出了上述两个方程的显式精确孤立波解、奇异行波解和三角函数状周期波解.  相似文献   

6.
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叠前地震数据的反演需要以某种正演算法为基础。采用反射率法计算层状介质的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在平面纵波入射和全固态介质假设条件下,推导了水平层状介质中的频率一慢度域纵横波反射、透射系数公式,给出了r-声域的平面波合成记录的实现方法。并利用广义Filon积分方法对频率一慢度域的反射率函数进行了积分变换,同时还对全反射现象和截断效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反射率法可以得到地震波场的完全解,包括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形成的一次波、多次波和转换波信息。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7.
作者基于地壳中的众多岩石是具有压电晶体结构的物质这一事实,从波动观点出发,采用长波近似,首次提出了应力波和电磁波在岩体中同时存在相互耦合的理论,阐明了应力波和电磁波的耦合机制,给出了P波、S波和表面波与所耦合的电磁波间的定量关系,所得结果能较好地对地震和岩石动力破碎过程中的一些声电光现象给予比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以Sofradir公司的红外中波320×256和长波288×4碲镉汞探测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中波/长波红外碲镉汞焦平面探测器响应模型.对黑体温度响应特性曲线进行建模计算,并将计算曲线与常温段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模型有效.从测试结果与模拟结果的一致性可以推测:响应模型对焦平面探测器探测低温目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深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方法及笔者编制的三维动力程序,对深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笔者将R.W.克拉夫提出的关于混凝土坝的处理方法移植到堆石坝动力分析中,从而可利用地面波求解覆盖层上堆石坝的动力结构问题。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表明覆盖层的分布对其上堆石坝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力常数可表成张量形式计算动力学矩阵D(K→) ,讨论了长波限下氯化铯晶体格波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南海潜在海啸源危险性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OMCOT模型, 分析马尼拉海沟一个潜在海啸源的危险性。通过改变震级和震源深度两个海啸初始场信息, 揭示海啸登陆中国沿海地区时的首波波幅与二者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震源深度对首波波幅的影响幅度可以达到50%, 地震震级不同, 震源深度对首波波幅的影响趋势也不同; 海啸登陆时的首波波幅基本上随着震级的增加而加大, 但由于海啸波会与近岸的反射波互相叠加, 可能导致在海啸传播至近岸过程中首波登陆波幅异常减小; 震级达到Mw 8.6时, 海啸等级为1级, 部分沿海地区会遭受海啸威胁。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线性势流理论对定常水深且置于广阔海域中的任意形状港湾在入射波作用下的港内振动进行了研究,利用源汇分布法,在港湾边界上布置源汇,并在入口处利用内外场的匹配条件,来求解置于港湾边界上的源强,进而求得港湾内的整个流场,作为算例,就一矩形港湾在不同方向,不同波数入射波情况下的港内水波振动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入射波条件下矩形港湾会产生明显的水波振动,双开口港湾的共振程度在某些情况下要小于单开口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10年2月27日南美洲智利中部近岸发生强震并引发海啸.利用海啸期间台湾周边海域验潮站的潮位资料,分析了此次海啸对台湾周边海域的影响,海啸波通过太平洋于震后25.5h到达台湾周边海域,最大波高达44 cm.进而从理论上讨论了海啸传播时间和波高变化的简单计算方法,并引入了波高衰减因子.结果表明,该简单计算方法能快速且较准确地计算出海啸波的传播时间,引入的波高衰减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台湾周边海域海啸的方便快捷的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任意反射率边界条件的港湾波浪绕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港湾或人工筑港的边界不论形状还是反射条件往往是复杂的。现有的港口波浪绕射的计算模式常简化为单突堤、双突堤和岛式防波堤等简单布置型式而略去港内码头等其他岸线复杂边界的反射影响,因而仅是粗略的。复杂边界的港口波浪绕射多藉助于物理模型试验。本文介绍采用单源点法求解具有任意反射率边界条件的港湾波浪绕射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已用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港内泊稳条件的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根据特征函数加源分布、内外域拟合的方法,建立了振动水柱港池系统的三维理论模型。计算了气室水面振荡的频率响应函数、不规则波中的统计值,以及系统的最大吸收宽度比。论讨了不同港池长度、不同阻抗规律对气室水面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阻抗规律对气室水面的振荡有显著影响。与现有结果比较指出,如不考虑阻抗规律的非线性性质,势将低估其性能。  相似文献   

17.
2022年汤加火山爆发,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海啸,使火山海啸这一非典型性海啸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整理了全球历史火山海啸事件相关数据,分析了火山地震、火山结构失稳、水下爆炸、火山碎屑流、气压波这5种触发海啸的机制,介绍了2022年汤加火山海啸事件触发机制。指出未来火山海啸的研究方向为: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潜在海啸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以气象海啸和水下爆炸为重点,发展完善火山海啸各机制及传播理论;从技术角度解决火山海啸的相关预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防城港湾潮流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二维潮波基本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防城港湾的潮汐和潮流.由实测值与计算值的比较可知,该项计算结果较好,基本能揭示防城港湾的潮流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现场调查与动床模型试验,分析研究汕尾港海区波浪运动、泥沙来源及破波带内沿岸输沙与岸滩变化;评估目前出海航道轴线走向的合理性。采用夏都公式、Engelund的底沙公式和詹·弗莱兹夫的推移质回淤量计算公式,按正常年份波浪作用与特殊年份台风浪作用等不同情况,预测了5000吨级与万吨级的港池和出海航道底沙回淤量,提出了维持港池、航道水深与减少回淤量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海啸对海面上的船舶、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破坏极大,而对于海啸的研究通常采用孤立波来模拟.为了探究海啸对斜坡堤越浪的问题,在FLUENT软件中,建立二维数值波浪水槽,采用用户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边界造波,流体体积函数(volume of fluid,VOF)方法追踪自由表面,模拟出孤立波波高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利用斜坡堤数值波浪水槽模拟堤顶处的越浪量,与实验数据对比.进而,研究相对波高、相对超高、相对堤顶宽度对越浪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孤立波在斜坡堤作用下,越浪量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无量纲越浪量随着相对波高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相对超高、相对堤顶宽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模拟不同堤顶宽度的越浪量,总结出孤立波越浪量沿堤顶宽度衰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