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2006年5月~2007年2月在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单拖网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的鱼类样品,初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渔场调查海域共有鱼类205种,其中硬骨鱼类为195种,软骨鱼类为10种,隶属于20目,85科,145属。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共有135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5.9%;暖温性种类次之,共有67种,占鱼类总种数的32.7%;冷温性种类较少,仅3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5%。鱼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日亚区,其区系关系与我国南海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是日本,而与黄海、渤海关系较疏远。在调查所得的鱼类中,以底层鱼类所占比重最大,为65.9%,近底层鱼类次之,占15.6%,岩礁性鱼类、中上层鱼类分别占9.8%、8.8%。经济价值较高、捕捞产量较好的重要种类主要是刺鲳、竹筴鱼、短鳍红娘鱼、带鱼、黄鳍马面鲀等。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北部沿海头足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描述北部湾北部沿岸头足类的种类组成,资源分布和季节变化。本海区头足类共有18种,隶属于2目4科7属。在一周年调查中,拖捕到的头足类占渔获量的11.2%;其中8月份头足类的渔获量最高,估计此时头足类的资源量有1794吨,1月份最低,资源量仅有171吨。头足类各类群周年的渔获量以枪乌贼的比例最大,占69.6%;乌贼占30.1%;章鱼仅占0.3%。枪乌贼的繁殖期6~10月份。调查结果表明,头足类资源是北部湾北部沿岸渔业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A:鲑是硬骨鱼纲、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鱼类的通称。它们属于北半球溯河性鱼类,也是世界重要的冷水性大中型经济鱼类。鲑科鱼类包括白鲑属(C0regonus)、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哲罗鲑属(Hucho)、鲑属(Salmo)、细鳞鲑属(Brachymystax)等ll属,全球共有222种,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冰洋海区和沿岸诸水系流域中。有些种类终生生活在淡水中,如细鳞鲑;有些栖息于海洋中,生殖季节长距离洄游,溯河产卵。三文鱼,是英文salmon的音译,主要指鲑属和大麻哈鱼属的种类,有时也翻译成鲑。  相似文献   

4.
渭河上游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近年来所采标本,对渭河上游(甘肃境内)鱼类作了系统整理,录得鱼类23种,隶属于4目、6科、20属在区系成分上,属西北高原区的7种,占总数的30.4%;江河平原区的11种,占47.8%;北方区的2种,占8.7%:华南区的3种,占13.1%,文章在讨论了渭河上游鱼类区系分析后,并对该地区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海渔业生产上习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区系组成较复杂。总的说来,以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系成分为主,其中占突出重要地位的是来源于印度一西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种,它们广泛分布于南海、东海和台湾以东广大海区,而偏在北部的黄、渤海,特别是黄海北、中部这一范围不大的局部海区,则以起源于北太平洋温带区的冷水种和温水种占优势,在整个中国海区的经济种类中,尽管温带种的产量不少,但其种数所占的比例极少。  相似文献   

6.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水域春、夏季鱼类群聚结构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5月和8月进行的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选取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水域(27°00′~31°00′N,121°30′~126°30′E)为研究海区,通过聚类分析和非参数多维标序方法(NMDS)分析调查海区鱼类群落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大致可分为两种群聚类型:近海群聚和外海群聚,且两种群聚类型具有较稳定的空间格局。近海群聚的特征种类为带鱼、刺鲳、小黄鱼等;外海群聚的特征种类为带鱼、鳄齿鱼、六斑刺鲀等。单个环境因素(水深、底层温度、底层盐度)中,鱼类群聚与水深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2016年6月底~2019年7月中旬,对信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地调查。共采集到野生淡水鱼类66种,隶属于5目16科50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种类最多,共计3科34属45种,占总采集种类数的68.2%;科级水平以鲤科占优势,共有39种,占总种类数的59.1%;鳅科和鲿科各5种,分别占7.6%;鮨科、塘鳢科、虾虎鱼科和太阳鱼科各两种,分别占3.0%;其他9科各1种,共占13.6%。鱼类生态类型以湖泊定居型鱼类、杂食性占优。这些鱼类隶属于五个区系复合体,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和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为主,分别占种类数的40.9%和24.2%。在调查过程中采集到食蚊鱼、斑点叉尾鮰、太阳鱼及大口黑鲈等外来养殖品种,这些鱼多为凶猛肉食性鱼类,严重威胁土著鱼类的生存繁殖,需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8.
在浈江上游亚历河采集到鱼类41种和亚种,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后裔种类,又有南亚暖水性鱼类.东陂拟腹吸鳅,侧条光唇鱼,宽鳍等适应山溪急流生活的生态类群占明显优势,分隶于5目13科31属,以骨鳔类为主,其中鲤形目种类占56%,鲤科占鲤形目82.6%,根据该地鱼巴亚科占鲤科种类26.3%,以及东洋区鱼类占全部种类的36.2%,而鳊、鲴、鱼句、鲢、雅罗鱼五亚科种类仅占19.5%等特征,认为将南岭作为全北区与东洋区的分界线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西沙、中沙群岛海洋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73—75年采集于西沙、中沙群岛周围海域的样品。初步鉴定浮游桡足类167种,其中19种(大多数是热带大洋深水种类)为我国首次记录。本海区具有热带太平洋浮游桡足类的区系特点。据其生态特点及分布范围,可分为广温广盐、高温低盐、高温高盐和深水四个生态类群。此水域的浮游桡足类的分布,主要受南海暖流和沿岸流及南海底层高盐冷水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于2010年9月和11月,对济源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鱼类22种,隶属于5目7科22属.其中,鲤形目17种(以鲤科鱼类为主,14种),鲇形目2种,鳗鲡目、合鳃目和鲈形目各1种.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鱼类含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8种,占36.4%;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7种,占31.8%;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和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各2种,分别占9.1%;海水复合体鱼类1种,占4.5%.生态类型分析可见,保护区鱼类中静水定居性鱼类9种、溪流定居性鱼类11种、海淡水洄游性鱼类和江湖洄游性鱼类各1种.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各8种,植食性鱼类和碎屑食性鱼类各3种.  相似文献   

11.
海南森林溪流淡水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海南岛森林溪流中采集到43种淡水鱼,分隶于5目15科38属。分布区系属东洋区、华南亚区的海南岛分区,分属五个区系复合体。其中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有25种,占51.6%,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10种,占23.2%,这与该区域形成适于鱼类栖存生态环境的地史原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麻阳河鱼类48种,隶属4目10科,占贵州鱼类种数202种的23.8%。除鳗鲡为降河性洞游鱼类外,余皆为纯淡水鱼类。区系组成:鲤形日4科35种,其中鲤科鱼类为最大的一个类群,有28种,是麻阳河鱼类区系的主体,胭脂鱼是国家二类保护鱼类,为重要经济鱼种。  相似文献   

13.
鱼类分类多样性估算方法在长江河口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2006年采用各种网具对长江河口区进行鱼类调查,查阅了当前所有在该水域进行的鱼类调查资料,系统整理了长江河口区鱼类总名录,并计算了其分类多样性.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区鱼类共有305种,隶属2纲28目101科215属.其中,软骨鱼纲共5目12科14属22种;硬骨鱼纲共23目89科201属283种.依据总名录计算出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79.9)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的理论平均值及95%置信漏斗曲线,Δ+值比黄海、渤海和东海鱼类均稍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洋蓝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冰心  丁兰平 《广西科学》2014,21(6):580-586
结合文献资料,建立我国海洋蓝藻门新的分类系统,并分析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蓝藻门有5目20科56属161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29种、东中国海18种、南中国海148种,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29种、东海西区18种、南海北区77种和南海南区96种。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7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发现鱼类71种,隶属于5目16科51属。7个保护区的鱼类以老第三纪原始鱼类类群后裔及南亚暖水性鱼类为主。本文比较了7个保护区鱼类的起源、分布和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安徽江段的鱼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多年来对长江(安徽段)鱼类的渔业的调查总结,通过鉴定获鱼类106种.隶属于12目、23科、69属;鱼类产量逐年下降,鲥鱼几乎绝迹:人工放流中华鲟苗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笔者1997年以来在贵阳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资源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初步鉴定得59种,分隶于14科35属,其中有4新种(已另文报道),即贵阳弯螺Sinoeenea guiyangensis Luo et Chen,1998;水田坝贝喇叭螺Boysidia(Bensonella)shuitianbaensis Luo et Chen,1998;贵阳喇叭螺Boysidia(Boysidia)guiyangensis Luo etChen,1998和黄果树喇叭螺Boysidia(Boysidia)huangguoshuensis Luo et Chen,2000。对贵阳地区陆生贝类种类的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