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该研究采用自编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方式偏好性问卷,对民族地区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方式偏好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除助学贷款和助学金以外,民族地区高中贫困生对其它各因子偏好性呈显著差异;他们对减免缓交学费的偏好程度最高,对公开性资助的偏好程度最低;女贫困生在勤工助学因子上的偏好性极显著高于男贫困生,其它因子无显著差异;高一贫困生对资助的偏好程度显著高于高三。  相似文献   

2.
季昌勇 《科技资讯》2014,(10):155-155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在我国各大职业院校普遍都建立了完整的贫困生资助政策,并在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帮助了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然而,在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都给学生带来了不少心理上的障碍,因此探究职业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科技资讯》2009,(17):242-242,244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出台了很多政策,对贫困生的资助逐年加大投入,针对贫困生的教育资助确实减轻了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但资助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在资助政策和制度、贫困生教育、资助形式等方面深入分析并提出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侯文 《科技信息》2010,(15):397-398
随着我国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交费上学、贫困生问题及相关资助政策应运而生,但各项政策的相对孤立性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资助效益的最大化。为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效益化,作者希望通过本文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现行资助政策、资助资源的最佳整合办法和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国家进一步加大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广大贫困生将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贫困生认定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当前,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等困难,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规范贫困生认定程序,扎实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将国家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以“奖、助、贷、勤、减免”以及“绿色通道”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但在资助观念,贫困生认定,资助方式动作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与错位。通过对上述原因的分析,就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生资助资源有限、资助政策难以落实等主要问题提出来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贫困生的认定,是高校资助贫困生的必要前提。贫困生是动态的,因此贫困生调整、管理是必要的。实事求是地认定、调整贫困生,使应当得到认定、资助的贫困生得到认定和资助,避免认定、调整中的虚假现象,是发挥贫困生扶持、资助政策积极功能的内在要求。目前高校包括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和管理中部分有失诚信的问题比较突出,消极影响不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增强贫困生认定和管理工作的公平性和公信力,使扶助、鼓励和奖励贫困生的政策发挥更为积极的功能,应当通过多种路径加强和改进贫困生认定和管理中的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8.
从贫困陷阱的视角分析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发现高校贫困生受资助后再度陷入贫困的原因不再是仅仅缺乏生活物资。在经济资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贫困生从高校进入社会后再度陷入贫困的局面始终难以消除。其原因在于:目前的资助政策缺少发展性、资助措施缺乏精准性、资助体系忽略了参与性。贫困生资助工作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资助工作片面追求公平、资助方式相对单一、资助话语权相对集中、资助政策缺少制度约束等方面的困境。展望未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力推发展型资助;要进行多样化的考察,力推精准型资助;要打破话语权的垄断,力推参与型资助。  相似文献   

9.
“90后”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浩 《科技信息》2011,(24):88-89
当前,"90后"已成为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因而,贫困生的主体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与以往在校大学生相比,"90后"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便决定了在贫困生的资助问题上,我们也要和以往的在校生区别对待,本文通过分析"90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当前我国在贫困生资助问题上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以构建育人为主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设想,以确保我国的贫困资助政策既能帮助贫困学生度过生活的难关,又能激励贫困生思想上、心理上不断进步,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总体部署下,实现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资助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当前大数据环境下,通过对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实现对其生活状况的精准评价,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贫困生资助体系,从而实现对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资助。  相似文献   

11.
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及解困助学工作是当前高校日常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对贫困生解困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心,贫困生资助体系日趋完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增设奖项,扩大奖学金来源以改善奖学金难以很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规范勤工助学活动,加大工作力度,以增加助学岗位,拓宽资助面。  相似文献   

12.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及时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初步建立了一整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并不断地加以研究和完善。本文分析了现行资助政策的运行效果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以助学贷款为主,其他资助方式为辅的资助模式,并分析了贫困生在成才过程中的需求和存在的困难,提出尊重贫困生的主体需求,以贫困生的需求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并就构建贫困生成才资助体系给出了思路和具体建议,提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继志 《科技信息》2009,(36):49-50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关系到政府资源的公平、公正分配,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本文从健全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组织机构、准确界定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目标群体、构建贫困生动态资助管理预警系统三个方面来论述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蒋庆玲 《科技信息》2011,(34):116-117
贫困生认定既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一道难题,也是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因此确立贫困大学生认定标准是高校贫困生资助的首要和核心问题。但从长期的工作实践来看,由于对贫困生的鉴定一直缺乏一个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办法,贫困等级的界定也困扰着各高校的学生工作人员,或多或少出现了家庭确实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资助,不是真正家庭贫困的学生却得到了利益,从而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效果。所以研究当前高校贫困生有效的认定模式是助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目前助学体系亟待解决的子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扶贫更扶志——基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案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应该掌握好贫困生认定的标准,注意处理好经济资助与精神帮扶力度不平衡等问题,"扶贫更扶志"才能真正发挥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浅谈如何落实高校新资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国家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出台新的资助政策.但是由于首次实施,具体环节还存在问题,如何落实新资助政策引起高校工作者的关注。提出实施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贫困生认定,奖助学金评选的条件等;特别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齐怡 《科技咨询导报》2012,(23):247-247
随着高校贫困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构建完善健全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现状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措施,对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学生不辍学,出台了许多贫困资助政策,而这就涉及到对贫困生的认定,随之国家资助力度的增大,利益的驱动使得申请贫困补助的学生日益增长,贫困生认定工作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将结合我校此项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目前高校认定贫困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事关教育公平、社会和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高校辅导员,作为基层资助工作的实施者、资助政策的传播者,更是贫困学生心灵的保护者,应如何更好地在具体资助工作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辅导员在提高认识,加强制度与教育的软硬结合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与思考新的资助方式和形式,从而切实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更好地帮助贫困生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大多高职院校想方设法建立起"奖、助、贷、勤、补、减"多种形式并存的资助政策体系。然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职教育发展程度不高等原因,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仍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准确、国家助学贷款缺失诚信、无偿资助缺乏激励教育功能等诸多问题。为促进高职院校助学工作的良性发展,相关部门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构筑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