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衍的编辑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不但是杰出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而且是"杰出的记者,在中国进步报刊史上的地位,可以与邹韬奋、范长江、胡愈之等人并列"。他在编辑《救亡日报》、《华商报》、《新华日报》、《建国日报》以及《消息》半月刊等报刊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他12年卓有成效的报刊活动中,体现了其鲜明的编辑风格。  相似文献   

2.
<正> 毛泽东同志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对思想政治工作学说的创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逝世后的毛泽东被移到了历史的洪流之中,接受历史的评说,其中有一些人借着评论他的其他失误或错误,连同毛泽东同志许多正确的东西也给彻底否定了。笔者遵照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里仅对毛泽东同志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学说的贡献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毛泽东同志通过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充分肯定和明确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这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已经50周年了。联系当前实际,学习和运用“讲话”的思想,对解决当前文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展文艺事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编辑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 ,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发展。坚持编辑工作政治标准第一的原则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编辑工作方针 ,简洁明快的编辑风格 ,重视编辑队伍建设是毛泽东编辑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一 德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或叫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首位,是指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摆位居于首要位置.德育首位不是人们随意决定的,而是下列因素决定的.(一)德育首位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贯思想.早在一九三九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①.这是民主革命时期对于干部教育的要求,把德育摆在首位.解放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第二年(1957年),毛泽东同志对学校教育方针有明确要求,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特别喜欢使用的笔名,取韬光养晦、奋斗不懈之义。韬奋(1895—1944年)一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在近二十年间,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等报刊,创办并领导生活书店,先后发行杂志十多种、进步书籍千余种,为我国的报刊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笔者拟就韬奋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7.
报刊的质量取决于编辑的修养,编辑修养的核心是思想修养。当前,加强思想修养的关键是学好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学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来指导我们报刊工作。  相似文献   

8.
1993年12月2日,我院党委隆重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报告会》。邀请毛泽东同志的机要秘书高智同志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属孔令华同志(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的爱人)向全院分别作《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和《毛泽东与科学》的报告。我院领导张遐龄、李新柳、王素其、包树元等全体干部和师生员工约1600人参加了报告会。大会由党委副书记李新柳主持。 高智同志从延安时代起就在党中央和军委机要部门工作,从1952年至1962年,调任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在主席身边工作达十年之久。报告中,他对毛主席的工作、生活、学习、爱好、习惯、家庭、待人接物等方面情况,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作了生动风趣、引人入胜的介绍,表达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 孔令华同志的报告,运用大量的事例概括地向人们展示了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诗人,而且也是一位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学者。 报告过程中,台下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和笑声,不仅表达了广大师生员工对伟人毛泽东的崇敬、怀念之情,而且证明了这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深受师生员工的欢迎。报告结束后,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张遐龄教授讲了话,他代表学院对高智同志和孔令华同志来我院作报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生前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论十大关系》、《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等光辉著作中,都曾论述到吸收外国文化的问题。从毛泽东同志的观点看来,吸收外国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外国文化进行选择、消化,吸收其长处,来创造我国的新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书信选集》(以下简称《书信选集》)一书共收选了毛泽东同志1920年至1965年期间的372封书信。其中,毛泽东同志给他的亲属、故旧的信(包括给他的儿子、儿媳、弟媳、妻兄、表亲、青少年时期的老师、同学、同乡、同事、朋友和烈士的遗属等的信),计有67封,约占全《书信选集》的五分之一。读这些信,联系当前的实际,引起我深沉的思索。 淳浓的人情 无情未必真伟人 历史已经抛弃把毛泽东当作神的岁月。现在大家都已经清醒地知道毛泽东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从做人来说,《书信选集》告诉我们,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人物,而且是和普通人一样具有强烈亲情的人。他是一个好父亲、好女婿、好表亲、好学生、好同学、好同事、好朋友……。中华民族在人  相似文献   

11.
王韬(1828——1897)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1874年,他在香港创办了我国最早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色彩的著名报纸——《循环日报》,并撰写大量评论文章,开创了我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这些年来,从事新闻教育和研究的同志,对王韬的新闻实践活动与办报思想进行了较为深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知识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离休干部邵宗汉同志不幸于1989年6月2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邵宗汉同志是《世界知识》杂志老一辈的作者和始终如一的热心支持者。早自30年代《世界知识》创刊之日起,他作为进步的文化人,就积极支持它,成为它的特约撰稿人。在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在国内和马来亚、新加坡、印尼、香港等地从育革命活动,主编过多种进步报刊,在新闻出版界享有很高声誉。50年代初期,他先后担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和《光明日报》总编辑,以后转到外交部,担任新闻司副司长和研究室副主任。在  相似文献   

13.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光辉论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江泽民同志最近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谈话,联系高校工作实际进行思考,感到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正确把握,以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阵地与生命线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高校人才劳苹,知识密集,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建设者和传播者。我们在高校工作的同志,必须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时时保持这种高度的自觉。建设好高校这个阵地,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而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这句话在高校适用不适用?我以为它同样适用于高校,因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526页),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南巡重要谈话中告诫全党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编辑方法是联系他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实践的中介,是他编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编辑方法主要有:编辑选择;编辑规范;编辑推荐等等,这些方法来源于实践,也支配着实践.他的编辑方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实践性和政治性.  相似文献   

16.
沃格尔(Ezra F.Vogel)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日本问题、中国问题和东亚问题的专家,目前正受我国广东省政府之聘担任7个月的广东经济发展问题顾问。沃格尔教授近年来先后发表了《日本名列第一》、《再论日本名列第一——日本的成功和美国的反击》等著作,引起了美国和西方各界的重视。他对日本经济发展所作的一系列预测都为后来的事实所证实,因而他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期里我们编排了三篇文章。《日本的科学政策》一文是沃格尔教授1987年4月9日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上的演讲,演说后不久,作者欣然赠稿,特供本刊发表。文章分析了日本为在科学研究上跃居世界领导地位所作的种种努力和制定、执行的各项政策。虽然文章旨在促进美国的科研,但作者的许多论点对中国的科研发展也颇有启发、借鉴的意义。第二篇文章是本刊副主编蔡德诚同志在哈佛大学对即将赴粤的沃格尔教授进行采访的记录。交谈中沃格尔教授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论点。为加深对沃格尔教授的思想和观点的理解,遵从沃格尔教授之嘱,我们特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现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沃格尔教授的研究助手丁学良同志阅读了访问记全文,并谈了他对沃格尔教授谈话的理解和补充。将他的谈话整理成文,就是第三篇文章《从中国人的角度看美、日、中的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17.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制定了《1954年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毛泽东是《1954年宪法》的总设计师",这部宪法是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制定的,他对《1954年宪法》的论述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宪政思想,标志着毛泽东的宪政思想达到了最高峰。这其中既有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也有教训需要我们去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一段史实     
陈怀玉先生指出的是《世界知识》的一段重要史实。《反投降提纲》是毛泽东1939年6月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及结论两部分提纲的合编,长达20000多字。所引用《世界知识》的文章,是郑森禹以“麦逸”笔名所写的系列文章《敌报悲鸣录》的第一篇,发表于1939年2月1日那期杂志上。郑森禹(1910-1997),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人民外交活动家、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编辑及主编过多种报刊,从《世界知识》的作者而为编者、编委,1940-1941年在香港与乔冠华共同为《世界知识》主编。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政府新闻处处长,同济大学教授,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  相似文献   

19.
因工作之需,笔者有幸通读了毛泽东同志对外宾的谈话记录30卷。他的谈话常常海阔天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他在50年代会见苏联和印度客人时,曾吟一诗、一词,在当时的谈话背景下可谓寓意深远,引起我极大兴趣,特录以飨读者。一诗曰: 万里长城今尚在, 哪见当年泰始皇。  相似文献   

20.
贾宜 《甘肃科技》2012,28(10):87-88
稿件的及时处理、刊用稿件中的编辑加工,以及出刊后支付稿酬等,均是编辑的日常工作.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简称《著作权法》),强化法律意识,加强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以保证编辑工作在法律的框架内正常、平稳地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