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前发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指出:“在完全平等、互利和同志般互助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各国建立了相互间的广泛的经济和文化合作。这对于巩固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对于巩固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后,社会主义各国将继续扩大和改善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合作。”在过去一年中,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合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其中包括高级形式的经济合作,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计划的协作。  相似文献   

2.
工农业比翼高飞1959年是社会主义阵营飞跃发展的一年。各国国民经济在1958年迅速高涨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高涨。这一年是苏联七年计划的第一年。苏联工业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本年度计划增长7.7%的速度,也大大超过了七年计划平均每年增长  相似文献   

3.
郭巧丽 《科技信息》2010,(32):I0046-I0046
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分析讲述了社会主义市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宏观调控的成效和经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系以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半月谈     
社会主义阵营的光辉图景 12月19日,捷报传来,我国人民提前完成了在1958年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钢的伟大任务。在大跃进的1958年,我国的钢、煤、粮、棉都翻了一番,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生产增加的空前奇迹。我国人民的这一胜利,证明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1958年同时是社会主义各国共同大跃进的一年。苏联和所有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工、农业生产都在飞跃进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  相似文献   

5.
巨大的步骤,美好的图景最近苏联公布了发展国民经济七年计划(1959—1965年)的控制数字。这是苏联建设共产主义的宏伟的计划。它以空前巨大的规模和惊人的发展速度震动了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和一切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都为这个伟大的计划而欢呼,而帝国主义则吓得“瞪目结舌”,惊呼资本主义世界将在同社会主义世界的和平竞赛中“节节败退”。苏联在近年来实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迅速发展了国民经济之后,已进入了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也就是同资本主义世界进行和平经济竞赛的决定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苏联将完成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电力缺口不断加大,电力行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应该积极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不断的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将企业做大做强,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固的能源支撑。文章对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1周年之际,我们将一部分有关统计数字编制成表,从一个侧面看看我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从比较中,可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也可以看到我国同经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尽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过曲折,但是总的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以工业为例,从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1952年到1978年,26年中平均每年增长11.2%,速度之高超过了除日本以外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日本同期年平均增长率为11.3%,而西德为5.8%,法国为5.3%,美国为  相似文献   

8.
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自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成分的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已发生作用,并为自己逐渐开辟道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生产的发展不是服从于保证资本主义最大限度的利润的原则,而是服从于一贯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原则.但要做到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就必须促使生产的不断增长,和促使生产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不断完善。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努力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以农业为基础”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经济思想。只有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国民经济才会稳步协调地发展起来。可是,建国以来,我们对农业的重视出现了几次波动,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们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切实解决好目前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在正常的轨道上既稳又快的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形势是一派大好景象。在全世界范围内,东风继续压倒西风。社会主义阵营蓬勃发展,力量空前强大;亚、非、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推向新的高潮;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群众斗争日益发展;世界各国人民保卫和平运动进一步高涨。我们正处在帝国主义制度加速崩溃,全世界人民的胜利和觉醒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空前强大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巩固和强大。社会主义各国经济建设蒸蒸日上。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七年计划,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由于帝国主义采取贸易歧视政策,在东南亚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贸易道路上竖起了人为的障碍,使东南亚国家吃了不少苦头。1955年4月万隆会议后,与会各国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经济合作,摆脱贫困,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这个愿望为亚非国家与社会主义各国的贸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一向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发展贸易,谋求共同的经济繁荣。因此,东南亚国家同社会主义各国的贸易近几年来有相当的发展。 1955年东南亚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的发展要比其他地区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的速度为快。拿东南亚个别国家来说,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如印度尼西亚1955年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额为7,700万美元,为1954年的2.2倍,为1953年的6.7倍,而1951年只有900万美元;1955年缅甸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为2,400万美元,为1954年的6倍;印度1955年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白蓝 《厦门科技》2001,(1):16-17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核算,备受联合国和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过去我国采用物质生产的MPS(物质生产平衡表)核算体系,与联合国制定的包括服务在内的SNA(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存在着巨大差异,国民经济指标数字存在着不同口径、不能与国际接轨的缺陷.1984年,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领导此项改革,厦门大学钱伯海教授接受任命,担任总体规划组组长多年,直接参与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织设计和试点总结等各项工作.199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改革方案,并确定1995年全国国民经济核算转入新的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兴桂 《广东科技》2008,(6):147-148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基础和命脉,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官,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电力生产形势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息息相关,经济发展归根结底又是为了人及其需求,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是直接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离开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必须将这两方面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钢铁工业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是非常明显的。没有自己的钢铁工业就不可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和国防体系,也就不能有独立的经济。因此,从钢铁工业这个重要的经济命脉的发展来看世界各国的经济力量,也许不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提高经济效益,是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改革才能出效益。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必须坚持市场趋向的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6.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战略目标,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是建立在现代化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供销社市场体系的改革,也正是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作为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模式。因而,横向经济联合和供销社市场体制的改革,有着共同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横向经济联合,促进洪销社市场体系的改革;而供销社市场体系的改革,又推动着供销社市场的进一步联合。本文仅就供销社市场横向经济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与经济     
众所周知,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正日益渗透到生产、管理、服务和生产体系当中,对社会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西方的经济学家也认为信息的交流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倍乘因子。 鉴于信息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争夺高新技术的制高点与发展经济实力,都先后出台了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全国性信息基础设置——全球“信息  相似文献   

19.
从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地球上升起到现在已经十周年了。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英明领导下,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帮助下,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创造了多少人间奇迹啊!在短短的十年中,中国人民完成了对农业和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把中国由一个资本主义多种经济成份的国家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单一经济成份的国家。1952年,中国人民迅速地恢复了被战争所蹂躏的国民经济,并开始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由于胜利地超额地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我国工农业有了显著发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继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1958年国民经济全面地特大跃进,和1959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生产和建设速度的问题。用最高的速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六亿五千万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和迫切的愿望。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尽快地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彻底战胜资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