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通过对一种轻型汽车变速器设计和试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分析探讨各参数--齿轮的传动比、齿形参数、模数、压力角、螺旋角、变位系数;轴的设计、轴的受力分析、轴的挠度和偏转角计算、轴参数的、轴的校核;同步器的锥面半锥角和摩擦系数、锁止角、同步时间等参数的设计和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防脱档技术和降噪等设计.  相似文献   

2.
根据产品要求,对起重机起升机构中的行星变速箱进行优化设计,主要对变速箱中的齿轮进行高度变位计算,从而达到减轻整机的重量和体积,合理地确定已有参数,以期达到最佳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三轴滑移公用齿轮机构,它是一种用较少齿轮获得多种变速的新型齿轮变速机构,它是我国工人阶级、工程技术人员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刻苦研究与实践创造出来的技术革新成果。目前,本机构在机床进给系统中采用卓有成效,但用于机床变速箱中则尚少。经分析认为,本机构能否用于机床变速箱,主要矛盾是公比较小和变位齿轮的计算。本文即拟从几何计算及强度计算方面阐述三轴滑移公用齿轮机构变位齿轮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行星齿轮传动设计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按常规设计方法,在给定传动比、输出轴转运和扭矩后,为了得到各轮齿数、模数、齿宽、行星齿数和行星轮变位系数等,往往需要先选定其中几个参数,给出传动比误差后才能求出其他参数,难以得到优化方案。为此,本文采用优化设计方法,不仅能获得满足要求的设计参数,而且可以缩小齿轮尺寸,提高承载能力,为设计行星齿轮提供了有效途径。1 数学模型 行星齿轮变速箱由基本的行星齿轮传动组合而成,基本行星齿轮传动大多由单排内、外啮合的NGW型行星齿轮传动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5.
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轴箱(或床头箱、变速箱)和进给箱中,采用双公用齿轮变速机构传动的越来越多了。本文从一般采用双公用齿轮变速机构传动的角度出发,推导出双公用齿轮传动的相关传动付的速比公式。在此基础上,首先对采用非变位的双公用齿轮变速机构传动付的速比,根据相关作图原理,给出足够多的参数值(实际有用的),藉助电子计算机的帮助,作出非变位的双公用齿轮传动计算相关速比的线图来,以此指导设计计算工作,并为一般传动(变位齿轮传动)计算线图的建立和变速系统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行星齿轮传动与普通定轴轮系齿轮传动相比较,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然而行星齿轮传动一般均为变位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工作量十分浩繁,其中尤以几何参数的计算为最,这也是行星齿轮传动不易推广应用的一个原因。本文对NGW型行星齿轮传动进行了分析,就以下三个计算问题列出了它们的简捷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一、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的配齿数方法; 二、用查曲线圈方法计算角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参数; 三、在内啮合角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中,引入了“齿顶延长系数”的概念,并在分析插齿加工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出了包括内、外啮合、滚切、插切齿轮的统一的设计用几何尺寸计算公式。最后还附有设计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7.
飞行汽车作为面向未来空中交通的新型交通工具,齿轮传动可靠性将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提高飞行汽车传动系统疲劳可靠性,以某倾转翼飞行汽车试验偏置复合轮变速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飞行任务剖面图编制齿轮传动输入载荷谱。结合应力强度干涉理论分析各级传动与齿轮系统的疲劳可靠性。将可靠度作为优化目标,以齿数、模数、齿宽、压力角及变位系数为优化变量,考虑基本结构、强度和质量约束条件,运用遗传算法获得高可靠轻量化的结构参数。研究表明,优化后的齿轮传动可靠度提高3.83%,质量减轻2.4%,为飞行汽车传动系统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将时序建模方法和神经网络技术结合 ,利用时序参数对网络进行训练 ,建立齿轮状态的分类网络 ,对变速箱的齿轮状态进行识别 ,经验证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汽车变速箱齿轮状态识别方法@张成宝 @丁玉兰 @吴光强 @羊拯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基于Pro/e的齿轮建模方法。该方法能实现各类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参数化设计;只要输入齿数、模数、压力角、螺旋角、旋向、变位系数等参数直接生成各类渐开线圆柱齿轮。最后通过Pro/e中的装配模块完成两个齿轮的装配,以方便直接导入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齿形系数是考虑齿轮的几何形状和齿根弯曲强度的系数.计算该系数涉及齿条刀具参数,危险截面位置,载荷作用角及弯曲力臂等的计算.由于零齿差中的齿轮,同时有经向变位和切向变位,确定齿形系数必须综合考虑.本文结合国家标准应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该系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角变位齿轮的优点及转化设计方法,并以实例论述齿轮转化设计的过程及解决问题方式,在小齿轮几何参数不全的情况下如何配备大齿轮,为齿轮的转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渐开线少齿数齿轮副强度较弱的问题,以平面渐开线少齿数齿轮副为研究对象,以增强小齿轮轮齿弯曲强度并使大小齿轮具有相同或接近的弯曲强度为设计条件,对渐开线少齿数齿轮副大小齿轮的径向变位系数和切向变位系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齿轮副轮齿最大弯曲应力的分析,推导出大小齿轮径向变位系数和切向变位系数应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径向变位系数的选择需要考虑轮齿根切和齿轮副无侧隙啮合两方面因素,即小齿轮的径向变位系数应满足避免根切的条件,而齿轮副径向变位系数之和要满足一定函数关系.切向变位系数的选择需要考虑切向变位对大小齿轮啮合情况与弯曲强度的相互影响,小齿轮切向变位过大会使大齿轮的齿厚过小,削弱大齿轮的弯曲强度,同时有可能引起小齿轮齿根齿廓干涉.对于齿数、模数确定的少齿数齿轮副,以大小齿轮径向变位系数和切向变位系数应满足的各个函数条件为依据,通过建立变位系数的数学模型,可以获得轮齿副等弯曲强度条件下大小齿轮径向和切向变位系数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齿轮齿数、斜齿轮螺旋角、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使其既能满足动力性、经济性等对各档传动比的要求;又能使中间轴上的轴向力互相抵消,提高轴承寿命。通过采用高度变位和角度变位,满足中心距的要求及齿轮强度、啮合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齿形参数是影响齿轮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针对车用变速器中的斜齿轮,考虑其特有参数——螺旋角并结合齿顶高系数,分析此类齿形参数对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齿轮的弯曲和接触承载能力为研究目标,考虑不同的螺旋角及齿高系数,建立相应的参数模型,通过传统理论方法探究斜齿轮齿形参数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螺旋角与齿顶高系数的增大都会使齿轮接触强度提高,但是对于齿根弯曲强度来说,大齿顶高对它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最小体积为目标函数对行星机构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最佳参数选择问题。所编程序适用于标准齿、按接近等弯曲强度的高变位、按等磨损观点的高变位和角变位齿。所述数学模型和解题方法亦可作为其它类型行星机构优化设计的参考。可用于行星减速器、行星变速器等产品的新设计和改进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内平动齿轮传动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内平动齿轮传动设计中几何参数,特别是变位系数确定困难、计算过程繁琐和计算结果精度不高等问题,探讨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优化设计的方法,采用机械优化设计理论,运用CAD建立了内平动齿轮传动变位系数和啮合角的优化求解数学模型,在优化软件LINGO平台上编程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和几何参数的优化,得到了一齿差和二齿差内平动齿轮传动变位系数和啮合角的最优值,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计算结果表明:一齿差内齿轮副最小啮合角为53.2°,二齿差最小啮合角为39.3°;一齿差内齿轮副的外齿轮最好采用标准齿轮,内齿轮采用变位系数为0.577的正变位,二齿差内齿轮副的内、外齿轮均须采用正变位,有时变位系数大于1.  相似文献   

17.
研究加工不等齿厚的非标准参数渐开线齿形,与非渐开线齿形复合的锁闭齿轮插齿刀刀齿的排列、刀具齿数的选择以及刀具设计的基本方法,介绍用限制区域选择插齿刀变位系数的新方法,并给出刀具齿顶后角与侧螺旋角的关系曲线,为插齿刀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设计非标准复合齿轮插齿刀,可简化计算和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变位系数计算是插齿刀设计的重要工作.讨论了插齿刀变位系数选取原则以及应当满足不产生齿顶变尖、被切齿轮齿根过渡曲线干涉、根切和顶切等4个的约束条件.给出了新刀设计的最大变位系数和根据刃磨到最后刀齿仍有必要强度所允许的最小变位系数计算公式,编制了插齿刀变位系数计算机辅助运算流程,使插齿刀设计简单快速且便于判断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非零变位斜交轴锥齿轮传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斜交轴锥齿轮传动中的设计问题 ,将非零变位技术引入该类齿轮传动的设计中。推导了有关斜交轴锥齿轮传动的公式及锥齿轮设计的通用简化计算公式。采用文中所述方法 ,对一对轴交角为 1 8°的螺旋锥齿轮进行了改进设计。结果表明 ,采用本文推导的设计公式可简化设计计算 ,同时变位系数的选择具有较大的范围 ,经过改进设计的齿轮具有较好的弯曲强度、接触强度和啮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人工去除变速箱齿轮端面毛刺费时费力的问题而设计了一款去毛刺机。在分析变速箱齿轮的结构及毛刺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去毛刺技术,提出在Solid Works三维软件辅助下的汽车变速箱齿轮去毛刺机的整体方案设计原理与步骤;进而对齿轮定位结构、齿轮升降机构、毛刷去毛刺机构及毛刷补偿结构进行创新设计。仿真实践表明,该去毛刺机设计合理,可为设计其他去毛刺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