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墓志是我国重要的出土石刻文献之一,也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重要语料。文章以《汉语大词典》未收词语、书证滞后词语和义项缺收词语为对象,考释了五代墓志中“瘳间”“疮痗”“■瘵”“风恙”“疾苦”“旧恙”“羸痾”“梦竖、竖祸”“美疹、美■”“痊瘳、痊退”“宿■”等疾病类词语,以期对五代墓志文献释读提供帮助,也望为辞书的编纂和补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语料的分析调研,从义项补充及释义、来源商榷三个方面,对《汉语典故大辞典》的若干词条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3.
禅宗语录不追求浮华而追求朴实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真实反映禅师所在时代的语言特色,从而是我们进行汉语词汇史尤其是近代汉语俗语词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语料,同时也可以为《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提供相当丰富的文献例证。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验语音学,选取情感类节目《金牌调解》为会话语料来源,使用Praat软件从句类的视角对63句语料进行句调分析,探究汉语直接抱怨语的句调特征及其句调走向与抱怨程度之间的潜在相关性。研究发现:汉语直接抱怨语具有句首高音高起始、句末伴随降调的韵律特征;以是非问句形式呈现的抱怨语句末句调发生变异,多伴随降调;抱怨程度对汉语直接抱怨语的句调走向无显著影响;以陈述句形式呈现的低于指责水平类抱怨语句末伴随降调,但降幅小于其他类别的抱怨语。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墓志由于其文体和所涉内容方面的特殊性而在语言上形成了其独有的某些特点,成为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其中有数量不菲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笔者拈出其中的9条词语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小说具有较多的口语成分,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的语料。本文是有关魏晋南北朝小说语词的读书札记,内容包括语词校勘和论释两类,共12条。  相似文献   

7.
口语韵律的产出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言语控制和组织能力发展的主要表现。该文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的美国留学生汉语口语产出的韵律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将汉语母语者的发音语料作为基线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留学生口语产出的韵律模式跟汉语母语者的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在不同的语言习得阶段,美国留学生口语产出的韵律模式也不同。言语产出的普遍性和第二语言言语产出的自动化程度共同制约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口语韵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等相关知识,以墓志文献为主要研究语料,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对历代墓志词汇进行研读,发现以往辞书编纂对墓志文献关注不够.加强墓志词汇研究可以弥补大型辞书例证之不足,同时可从一个侧面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睡虎地秦墓竹简》作为出土文献,真实地保存了先秦时期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睡简》中"疾、病"与"至、到"两组同义词进行了穷尽性分析,以期对汉语常用词个案的历时演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学者大多从我国城市史、民俗史、文化史角度研究《东京梦华录》,但是它的语言学价值同样也是相当重要的。这部文献反映了古代汉语的演变过程,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词汇史,语法史具有重要的语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现代汉语课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运用、重书面轻口语的现象,且教材中的语料都是文字记录的形式,师生都需要音像形式的口语语例。这些决定了与现代汉语课程配套的口语语料库建设的必要性。口语语料库可以用音像的形式来补充现有教材语料纯书面形式的不足;促进现代汉语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让大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得到提高;让一部分学生关注母语的鲜活状态,激发他们对汉语口语研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全相平话五种》是研究近代汉语白话文献的重要资料,其丰富的口语词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当前的一些大型辞书由于对此类文献措意不够,一些习见于平话的词语和用法不为辞书所收录。本文从收词和释义两个方面略举数例,说明在以后的辞书编纂中,加强对此类文献关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汉译《圣经》作为语料具有"社会文化生活覆盖面广"、"语体成分口语性强"、"内容、年代可靠,并数量充足"等特点。汉译《圣经》重要语料近三十种,方言和单行本有六百多种。早期的汉译《圣经》语料被混收在《大藏经》中,这部分语料的剥离工作意义重大,有可能发现更早的"上古汉语"《圣经》语料。以汉译《圣经》为语料的汉语研究可对基于其他语料的汉语研究进行补充或修正。  相似文献   

14.
以汉语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大规模高质量汉语复述平行语料的方法.基于翻译引擎进行复述数据增强,将英语复述平行语料迁移到汉语中,同时人工构建汉语复述评测数据集.基于构建的汉语复述数据,在复述识别和自然语言推理任务中验证复述数据构建及其应用方法的有效性.首先基于复述语料生成复述识别数据集,预训练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句子匹...  相似文献   

15.
域外汉籍"燕行录"大多用汉语完成,其共时语料的性质不容忽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本土史料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反映当时汉语的真实状态,是研究明清时期语言的巨大宝藏。辽东地区一直都是使行线路的重要地区,因此燕行文献中也保存有很多关于东北方言的诸多信息,成为我们了解明清时期东北语言的使用及语言特征的宝贵材料。本文将这些燕行文献的作者、成书、内容及收录的情况进行简要的考述,以期为东北方言历时语言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中国后被称为景教。作为一种宗教,它总有借以传播的文献。景教文献的词语,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无论形体还是意义,都有些与当时的汉语不一样。《唐代景教文献词语研究》不仅简单地介绍了景教及其发展状况,还首次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关注景教文献文本本身,结合汉语史、宗教史、古籍整理来进行研究,以此来推进唐代景教研究。该书还附有唐代景教文献语料,不论对初学者还是研究者,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阐释了佛经这种特殊语料的价值,它的出现促进了古白话书面语的产生,为本土文学提供了营养,促进了汉地其他文体的衍生和发展,其确切的成书年代有助于断代研究。译经语言是语言接触的重要体现,因而也对汉语自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指出佛经文献对汉语的贡献主要包括对词汇、词义系统的充实,对词类中成员的扩充、影响以及对语法结构的丰富和扩展。  相似文献   

18.
中古汉文佛典是研究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文章对这部分语料中若干词语的意义或用法作了解释,可用来补正《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漏阙。  相似文献   

19.
汉语史研究的语料需要区分文言与白话,白话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材料。汉语白话史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对汉语史进行分类与分阶段研究,以及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历史发展做更准确的描写与研究。徐时仪《汉语白话史(第二版)》有三个特点:穷尽性占有语料,对汉语白话的发展历史作了系统的清理;高瞻远瞩,对汉语白话的发展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与阐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的历史考察与细致的个案分析相结合。汉语白话史的研究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汉语白话史(第二版)》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郭蕾  杨阳蕊  廖艳莎 《科技信息》2009,(23):I0126-I0127
本文拟以东乡县锁南坝镇为代表,采用田野调查法收集录制东乡县的汉语方言语料,实地访查锁南坝、那勒寺等地并且辅以临夏县、东乡等地县有文献。其次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收集录制的语料进行切分标注,并和听、记音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总结出东乡汉语方言的音调特点以作为了解各种语言接触现象中的一种情形。供作语言接触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