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瓢虫跳小蜂属Homalotylus Mayr已知2种,本文报道4新种:长尾瓢虫跳小蜂H. longicaudus sp.n.(湖南沅陵)、中华瓢虫跳小蜂H.sinensis sp.n.(山西太谷、河南安阳、浙江杭州)、三白瓢虫跳小蜂H.trisubalbus sp.n.(广东四会)和赵氏瓢虫跳小蜂H.zhaoi sp.n.(福建福州)。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特征图和中国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2.
记述跳小蜂科岐脉跳小蜂属一新种,即念岐脉跳小蜂Diversinervus commemorans Tan,sp.nov.该新种与优雅岐脉跳小蜂Diversinervus elegans Silvestri相似,但(1)中胸盾片后部略1/4灰色,后缘具青绿色光泽,无强的蓝绿色横带;(2)缘脉和后缘脉的前缘共具6根粗长刚毛;(3)后缘脉短于缘脉;(4)腹部短于胸部.标本采自云南省蒙自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丰富我国以及海南省生物多样性编目,发掘我国跳小蜂科寄生性天敌资源,在海南省9个市县开展了跳小蜂采集工作。【方法】通过体视显微镜,对在海南省通过黄盘诱集法获得的千余跳小蜂标本进行检视,利用传统分类学方法,以外部形态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研究。【结果】鉴定出跳小蜂科1新种,并详细记述了其雌成虫的形态特征,并附特征照片。与相近种进行对比分析,编制了古北区和东洋区种类的分种检索表。【结论】新种命名为海南阔角跳小蜂(Zaplatycerus hainanensis sp. nov.),为该属在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描述瓢虫跳小蜂属2个新种,即云南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yunnanensissp.nov.,和黄盾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scutelaris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我国草蛉跳小蜂属Isodromus Howard 2新种:长柄草蛉跳小蜂I. longiscapus sp.n. (贵州独山)和赵氏草蛉跳小蜂I. zhaoi sp. n. (浙江萧山),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特征图和中国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6.
描述瓢虫跳小蜂属2个新种,即云南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 yunnanensis sp.nov。,和黄盾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 scutellaris 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  相似文献   

7.
报道寄生木虱的2种跳小蜂,其中一个为新种,即密毛木虱跳小虱Psyllaephagusdensicliatus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另一种为梧桐木虱跳小蜂Psyllaephagusstenopsyllae(Tachikawa)系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8.
谢钦铭  梁广文  曾玲 《江西科学》2006,24(3):235-237
就15种果园常用农药的田间使用浓度对卵跳小蜂成蜂的毒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植物质杀虫剂印楝素、微生物杀虫剂高效B t.对卵跳小蜂的触杀毒性较小;菊酯类杀虫剂、抑太保、杀虫双和三氯杀螨醇对卵跳小蜂的触杀毒性均较高;卵跳小蜂对有机磷杀虫剂如辛硫磷、敌敌畏及氧乐果等非常敏感,但对敌百虫有较强的耐受性。因此在综合防治中避免使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应合理选择使用一些生物源杀虫剂以减少对卵跳小蜂的杀伤。  相似文献   

9.
报道跳小蜂科跳小峰属一新种,三色颚跳小蜂,Encyrtus manditricolor sp.nov。标本采自云南2省,从番石榴Psidium yuayava年一种网蜡蚧Eucalymnatus sp.育得。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锡林浩特的中国跳小蜂科1新纪录种——蚤状杜丝跳小蜂Dusmetia pulex(Ruschka, 1923).提供了新纪录种成虫的形态特征图及该属中国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减落和电阻率的测量,研究非晶态合金(Fe_(1-γ)Co_γ)_(82)Cu_(0·t)Si_(4·4)B_(13·2)(y=0,0.01,0·02,0.05,0·10)的结构弛豫。在25~350℃温区内,所有合金淬态和经退火处理后的弛豫谱都有两个峰。第一和第二峰的峰位温度或最可几激活能值Q_(mp)对Co含量(y)有不同的依赖关系。在驰豫谱第二峰出现的温区内,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偏离线性,对y<0.05的合金还有小峰出现。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非晶 Fe_(77.3)Cu_(0.7)Nb_(1.3)Si_(13.5)B_(7.2)合金在400~600℃的温度范围内退火后磁性的变化。磁性测量结果表明,获得高磁导率的最佳退火温度约540℃左右;经 X 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在该温度下退火,非晶态合金已经晶化并形成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 固溶体,其晶粒直径约10~15nm。这种超细晶粒的纳米晶是高磁导率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用DSD法、X射线衍射法以及电镜观察分析了Cu_(71)Ni_(10)Sn_5P_(14)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证明该合金在晶化前发生非晶基体的相分离。此后,两种成分不同的非晶相分别按多型性晶化及共晶晶化的方式进行晶化反应。整个晶化过程分成三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6.
The Busemann func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opology and geometry of a complete Riemannian manifold. In this paper, the Busemann functions on the real classical domain of the first type and the Cartan domain of the fourth type in the explicit formula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掺钕钛酸铋陶瓷粉料,对其相组成和形貌进行研究,进而制备块体陶瓷,对其电学性能和疲劳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粉料经550℃烧结后开始结晶,随烧结温度的进一步提高,结晶逐步完善而形成单相层状钙钛矿结构.块体材料的2Pr和Ec值分别为12.56μC/cm2和29.9 V/cm.经过1011次读/写循环后BNT的Pr值基本上没有下降,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温(1173—1473K)固相反应.制备了钠快离子导体NA3.3Zr1.65-XTiXSi1.9 P1.1O11.5系统中X=0-1.65的一系列合成物,研究了该系统的相变情况,探明了在x=0.5-0.9 的组成范围内可制得NASICON单相.其中电导性最好的是X=0.6的合成物.在623k时它的电导 率为18.9S·m-1,在473—673K温区里其电导激活能为41.7KJ/mole.  相似文献   

20.
钠快离子导体Na2.5Zr2-xTiSi1.51.512.0系统x=0-2.0的化合物,由NaPO-ZrO-ZrP-SiO-TiO为反应的起始原料,在900℃-1200℃的高温下反应数小时至二十小时制得。系统化合物的相变关系已探明,并测定了有关的单纯相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电率以及电导激活能。相当于起始组成为Na2.5Zr1.0Ti1.0Si1.51.512.0的单纯相(标为2.51相)在300℃时的导电率σ300=1.85×10-2(Ω·cm)-1,其电导激活能为23.64kJ/mole,相当于起始组成为Na2.5Ti2.0Si1.51.512.0的单纯相(标为2.52相)在300℃时的导电率σ300=0.46×10-2(Ω·cm)-1,其电导激活能为28.89kJ/m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