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表解) 1、我们试图以表格的形式反映地方语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本表的总名是《蒲圻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对应表》,按蒲圻韵系由44幅“同韵字表”组成。 2、入表的字先按方言韵母分归各号“同韵字表”,韵序号和韵母音值标在“同韵字表”右上方;同韵字又再按方言声母分横栏,声母音值标在栏的左端;同韵同声字还按声调分为六个竖档,调值标在档的上端。同表的字即同韵,同栏的字即同声,同档的字即同调。由表内横栏竖档交织成的各方框里的字(即同框字),声韵调全同。  相似文献   

2.
一,本文辑录武汉方言同音字并与普通话读音对照排列。操武汉方言的人可以借此学习普通话语音,说普通话或研究方言的人可以借此了解武汉方言。 二,全文选常用同音例字3500个多,按武汉韵序编次,同韵字再按声序编次,同声、韵的字再按声调编次。韵序编号写“一”二”等,声序编号写“1” “2”等,调序编号写①、②,等等。方言声、(?)韵写国际音标,正文中加方〔 〕括以资辨识。音标前选列一个同音代表字,姑名其为韵目、声目,以便于不识音标的人称说、查检。  相似文献   

3.
“把”的确是贵阳方言中较有特色的一个词,从使用情况来看,它与普通话的“把”相比较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王建设同志注意到这一点,于1995年贵州师大学报(社科版)第一期上发表《谈贵阳方言中的“把”字》。但笔者认为王建设同志的有些看法不太妥当,所以也就贵阳方言中的“把”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中的“把”有区别的地方,提出一些看法,兼与王建设同志商榷。一、贵阳方言的“把”与普通话的“把”的相同处在普通话里,“把”具有三种词性:动词、介词、量词。分别记作:把1、把2、把3。例:(1)战士用手紧紧把着枪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余方言日常口语的考察,总结梳理出新余方言中的常用语缀,前缀5个:老、细、初、第、小;中缀3个:咕、里、似;后缀15个:嚼、哩、子、牯、公、婆、头、煞、人、个、佬、勒、客、宝、吧哩等,并将其与普通话中的词缀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了新余方言语缀在构词特征和语法功能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吉安方言动词的完成体和已然体,同普通话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完成体和已然体两个方面描述它们的异同。在动词的完成体方面,普通话的“了1”可以表示动作的发生、完成,也可以表示动作产生的某种结果,吉安方言中用“哩”和“眼pu演”来表示这两种情况,同时,“眼pu演”除了表示动作的结果以外,还表示说话者对说话内容的强调。在动词的已然体方面,普通话的“了2”,吉安方言用“哩”表示,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了1”和“了2”同时出现的句子当中。  相似文献   

6.
吉安方言动词的完成体和已然体,同普通话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完成体和已然体两个方面描述它们的异同。在动词的完成体方面,普通话的“了1”可以表示动作的发生、完成,也可以表示动作产生的某种结果,吉安方言中用“哩”和“【pu】”来表示这两种情况,同时,“【pu】”除了表示动作的结果以外,还表示说话者对说话内容的强调。在动词的已然体方面,普通话的“了2”,吉安方言用“哩”表示,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了1”和“了2”同时出现的句子当中。  相似文献   

7.
贵阳方言中有“把”字的句子使用得相当普遍。从其时的角度观察比较,我们发现贵阳活中有“把”字的句子,同普通话比较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从历时的角度分析研究,又发现贵阳活“把”字使用的情况,同近代汉语有相似之处。本文的宗旨就是从动态语言、静态语言多方面研究“把”字,了解这个词的来龙去脉,以及“把”字演变到贵阳话和普通话的速度差异,找出规律,为推广普通话做些工作。从共时的角度分析比较“把”字。同普通话相比较,“把”在贵阳方言中有4种较特殊的用法:l、“把”作介词,不引出主动者;乙“把’作介词,相当于普通话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四川方言的一支和西南官话的代表,四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北京话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李伯清却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四川方言之所以单列出来成为方言的一种,自然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从词汇角度出发,以李伯清"假打"评书为语言材料,研究独特的四川方言词汇系统,特别是老成都话中的特色词汇,并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对比,以达到推广普通话,展现四川方言独特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变体。研究方言对提高方言区人民普通话水平很有帮助。本文着重从构词法上分析了邢台方言中的名词词缀。  相似文献   

10.
中古的影、疑、喻三母所属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大多读零声母,其分化演变情况已然成为判断官话分区的区别特征。在法库方言中,此三母的读音存在着差异。本文首先梳理了此三母的音变历史,对其一些常用所属字在法库方言中的今读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与普通话的不同发音特征;再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及移民历史,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探究了法库方言语音演变特点及其成因;最后总结出了影、疑、喻三母在法库方言中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曾以《四川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的初步比较研》为题提交四川省语言学会第九届学术讨论会(19964·成都彭州)2.0.1四川方言是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之西南官话中的一个土语群.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但是,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四川方言与普通话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四川方言的分布地域较为广阔,使用人口较多,然而其内部的一致性却较高,各方言点的音系大同小异。直至目前,本世纪在四川方言区内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方言音系调查.其成果为我们的这项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扬时逢(1984)《四…  相似文献   

12.
从词义、词缀、造词理据、词源和桐城方言中特有的词汇等方面,分析说明了桐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从音位学观点视之,韵母e与o应当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体,因而应建立一个元音音位/e/。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论证:1.o与e在普通话里的音值;2.普通话o、uo、e三个韵母的历史来源;3.普通话o、e韵字在一些方言中的读音状况;4.从音位学角度看普通话o、e的关系;5.对音位人/e/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挨"字在柳州方言中使用频率相当高。根据"挨"的语法性质,将"挨"分为"挨1""挨2""挨3",对其用法分别进行论述,并与普通话中的用法进行了比较,说明其异同。  相似文献   

15.
“挨”字被动句是广南方言最为常用的标记被动句,极富地方特色。文章在客观调查考证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广南方言“挨”字被动句的结构特点、语用特点及其在类型学上的意义,探讨其被动标记的虚化来源,并比较其与普通话“被字句”的异同。通过共时的描写和历时的分析,展现“挨”字被动句在广南方言中的使用及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邓尧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29(1):45-47,94
味觉是人体的重要感官,四川方言中表味道语义场所辖词汇37个,对"五味"、麻、油、香、淡、臭,各有说法。同普通话比较,它们在构词方式、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分布上有自身的特点。体现了同属北方方言的川方言的造词心理机制与词汇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枣庄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庄方言是枣庄地区人们所说的地方话,它属于北方方言区。同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差异。普通话的定义是: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见一九五六年二月六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这个定义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的规范标准作出了界定。本文不想在枣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作全面论述,而是想探讨枣庄方言的某些语音对英语语音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的,不能不对枣庄方言的某些语音作点调查研究,而这种调查研究又是以普通话语音为依…  相似文献   

18.
《蒲圻话·普通话字音对应表》,是一本帮助蒲圻人学习北京音的教学资料,也是一本帮助研究者了解薄圻音的参考资料。它把方言研究跟推广普通话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确实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与实用价值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成果。 全书以蒲圻话的韵母为纲,分别按声母和声调的顺序,制成44个表,把同韵母的字集中起来,分量在有关的格子里。同在一横行的字,声母相同;同在一竖行的字,声调相同;同在一个格子的字,声、韵、  相似文献   

19.
玉林话词法,有不同于普通话的构词形式:“中心语+定语”;小称形式有小称变调,也有小称变音;名词词缀以及动词、形容词重叠式,与普通话相比有同也有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统计、内省、比较的方法,得出浮梁话常用量词242个,与普通话量词系统进行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1.浮梁话量词“个”泛化运用;2.浮粱话量词孑遗现象;3.浮粱话一些特色量词;4.浮梁话没有复合量词.基本上没有表达形象色彩意义的量词;浮梁话量词与普通话量词进行小类比较时存在一个差异等级.本文按从大到小的顷序给出了这种差异等级序列,而且其它方言量词与普通话进行类似的比较时也存在这种差异等级序列,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浮梁话是比较有特色的方言,浮粱话有自己特有的量词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