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温湿度下白僵菌对红缘天牛幼虫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的最佳作用条件,测定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白僵菌作用于红缘天牛幼虫后,幼虫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1)31℃是白僵菌感染红缘天牛幼虫的最佳温度.该温度下,幼虫在5 d的校正死亡率高达77.78%,致死速率快,LT50仅为0.121 d,僵虫率为46.6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温度增高或降低,都会使致死速率和僵虫率降低;(2)相对湿度>90%时,白僵菌对红缘天牛幼虫的致死效果最好,此时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100%和63.33%,致死速率也最快,LT50为1.017 d,相对湿度降低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测定在不同湿度下对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Miller et al.)Gams)孢子萌发率及对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Butler)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孢子萌发速度、萌发率也增高.相对湿度为100%时,72 h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相对湿度低于75%时,孢子萌发明显受到抑制.在相对湿度为(95±5)%时,交织顶孢霉对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的致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0.04%和70.00%,此时的致死速率也最快,致死中时(LT50)为6.368 d;相对湿度低于(65±5)%时,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显著降低,LT50均在20 d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沟眶象生物生态学特性,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并得出相应各虫态的历期预测式。结果表明:沟眶象卵(egg)、幼虫(larval)、蛹(pupae)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4、15.37、5.95 ℃,各发育期有效积温分别为190.50、667.06、322.50 ℃·d。沟眶象各虫态历期预测式分别为:Negg=(190.50±27.81)/T-(8.84±0.66),Nlarval=(667.06±92.29)/T-(15.37±1.4),Npupae=(322.50±32.37)/T-(5.95±1.63)。经林间验证,各预测式在沟眶象卵期、蛹期较为可行,幼虫期虽有一定偏差,但可以为预测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柞栎象成虫和幼虫虫体的白僵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柞栎象体上的虫生真菌为布氏白僵菌;影响布氏白僵菌菌落直径生长量的3个因素中菌株种类居于首位,其次是培养温度;影响产孢量的首要因素是培养基种类,其次是培养温度,最后是菌株种类.对柞栎象成虫提取的布氏白僵菌产孢条件进行选择,结果表明:20~25℃时,在PPDA或PDA培养基上培养可获得最大产孢量.在柞栎象成虫和幼虫虫体上提取的布氏白僵菌萌发率相似,分别为89.11%和85.67%;柞栎象成虫、幼虫虫体提取的布氏白僵菌菌株的抗逆性表现为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生长速度减慢.以紫外线照射45 min为分界点,照射时间小于45 min时柞栎象幼虫菌株长势强于成虫菌株,大于45 min时成虫菌株强于幼虫菌株.  相似文献   

5.
球孢白僵菌Bb051230菌株对番石榴实蝇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球孢白僵菌Bb051230菌株不同孢子液浓度对番石榴实蝇成虫、幼虫和蛹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4.0×108个/mL浓度下第8天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9.66±5.34)%,致死中时间(LT50)(4.53±0.31)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687 2±0.325 8)×105个/mL;4.0×108个/mL浓度下第8天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91.83±4.02)%,致死中时间(LT50)(4.66±0.59)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329 7±0.418 5)×105个/mL;4.0×108个/mL浓度下第8天蛹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3.79±2.27)%,致死中时间(LT50)(4.89±0.44)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829 1±0.156 3)×105个/mL.  相似文献   

6.
沟眶象成虫肠道好氧及兼性厌氧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is)成虫的肠道菌群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属(Sta phylococcus)是优势菌群.同时,还分离出了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idp,pmas)、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asarcina)、奈瑟氏球菌属(Neisseria)、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孤菌属(Vibirio)等共9个属.利用纤维素碳源培养基分离到了纤维素降解菌,它们与沟眶象营养及消化生理可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粒肩天牛是福建省杨树林的一种主要害虫,此次研究应用7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该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感染该虫的高致病力菌株,为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结果表明:感染Ma1291-2和Ma1775两个绿僵菌菌株14 d后,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47%和88.92%;Ma1291-2和Ma1775两个绿僵菌株对天牛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5.62和5.82 d,孢子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70×104个/mL和6.16×104个/mL。说明绿僵菌Ma1291-2和Ma1775两个菌株对该天牛幼虫的致病力强,不仅致死率高,且致死速度快,僵虫率高,应以浓度为1.5×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进行林间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6个自然菌株的营养生长、产孢量、孢子活力、 孢子耐热能力、孢子抗紫外线能力及其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毒力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 株B6和B3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毒力最强,20 d的死亡率和白僵率均达到90 %和80 %。B6菌株生长最 快,14 d直径生长量达24.21 mm,产孢量最高,达12.15×107个/mm2,产孢时间最早,108 h就开始 产孢。B3菌株的孢子萌发率最高,36 h后达到71.07 %,且耐热性较好,抗紫外线能力较强,但其在 P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低。因此,B6菌株是防治萧氏松茎象的优良菌株,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白僵菌不同菌株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效果,选用11株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研究其在室内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出高效致病菌株后,进一步测定其毒力,并且在田间条件下测定高效致病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个白僵菌菌株Bb10331、Bb7725、Bb7716和Bb87303对美国白蛾有较强的毒力,120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0%,其中Bb7725的防治效果最好.4个菌株孢子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3.28×106~6.42×106m L-1,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71.13~94.39 h.田间实验结果表明,孢子浓度为1×108 m L-1的白僵菌在施药7 d后防除效果较好,为74.40%~87.29%.  相似文献   

10.
砂地柏提取物对粘虫和玉米象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叶碟添加法和饲料混药法测定了砂地柏的甲醇提取物对粘虫和玉米象的取食反应和种群繁殖率.结果表明,粘虫对砂地柏甲醇提取物表现出强烈的拒食行为.各处理的总校正死亡率均未超过30%,但试虫在取食了一定量毒叶约12h后,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甲醇提取物的2个浓度处理对玉米象成虫的种群增长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表现出很强的种群形成抑制作用.丙酮溶剂对玉米象成虫种群繁殖有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与球孢白僵菌混配杀灭酒曲害虫黑菌虫.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40℃、相对湿度73%~75%条件下,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杀虫剂以5:4混配时能有效杀死酒曲害虫黑菌虫,杀虫至第15天可以使黑菌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3.33%.  相似文献   

12.
《武夷科学》2020,(1):37-42
小蜻蜓尺蛾[Cystidia couaggaria (Guenée)]是红叶石楠的一种重要害虫。2018—2020年,对明溪、福州等地红叶石楠林开展调查,对小蜻蜓尺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观察,同时开展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防治幼虫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明溪、福州1 a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卵孵化为幼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成虫,3 d后开始产卵。利用1.0×108孢子·mL-1悬浮液防治幼虫,施菌后9 d,幼虫死亡率为78.3%~84.0%,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白僵菌871菌株毒理及其防治茶丽纹象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白僵菌 871菌株对茶丽纹象甲的致病机理 ,幼虫是孢子萌发后直接侵染体壁、气门、节间膜等 ;成虫则是大量孢子通过吞食进入体内萌发侵染虫体 ,少量萌发孢子通过体壁、气门等侵染虫体 ,侵染发病后形成白色僵尸。它对茶丽纹象甲幼虫、成虫均有极强的致病力 ,室内试验处理罹病率达 90 %以上 ,其侵染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 ,即温度高 ,侵染速率快。用该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幼虫、蛹、成虫 ,面积 2 0 0 0 ha,防效达 6 8.2 % -96 .3% ,平均防效 81.8%。  相似文献   

14.
大袋蛾越冬期天敌及生物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点调查、室内饲养观察和镜检,已确定在皖北地区大袋蛾越冬期主要天敌有15种,其中:寄生性天敌9种,寄生率为28.7%;捕食性天敌4种,其中鸟类捕食率为15.4%;病原微生物2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和白僵菌感染致死率分别为3.9%和1.6%.四斑尼尔寄蝇和灰喜鹊是皖北地区大袋蛾天敌的优势种,应加以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5.
松墨天牛优良白僵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从浙江省松墨天牛1松毛虫等不同寄主上采集了6个球孢白僵菌自然菌株,并从日本及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收集6个菌株,共计12个菌株。经过对其营养生长、产孢量、孢子活力、孢子耐热能力、孢子抗紫外线能力和室内对松墨天牛幼虫毒力等指标的研究,结果发现采自象山松墨天牛幼虫的菌株Bxs和来自日本松墨天牛的菌株F-263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毒力最强,并且上述各指标均表现优良。尤其是Bxs菌株,其产孢量和抗紫外线能力大大高于  相似文献   

16.
侧柏毒蛾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幼虫5—6龄,幼虫期27—63天,蛹期8—22天,成虫寿命3—10天。每雌平均产卵量92粒。一般发生年份可于4月上旬在林间施放白僵菌粉炮,大发生时选用20%杀灭菊酯3000倍液、80%敌敌畏、50%甲胺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2—3龄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樟缀叶虫是樟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叶苞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羽化。卵期3—4天,幼虫共5龄,幼虫期18~36天,蛹期8~16天,越冬蛹期148~166天。成虫寿命3~7天。每雌产卵量96~274粒。3~4月期间施放白僵菌粉炮以及喷洒80%敌敌畏、90%氰戊菊酯或90%敌百虫对该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林曦碧 《武夷科学》2008,24(1):78-81
通过比较4株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及其对油茶毒蛾的致病力,结果发现白僵菌菌株Bf08,B01,产孢量分别为(5.1±0.4)×10^8,(3.4±0.4)×10^8孢子/cm^2,接种油茶毒蛾后其巩。分别为5.64,6.62d,说明对这两个菌株油茶毒蛾的毒力很强,是可用于油茶毒蛾防治的优良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