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智天翼  何志泓 《科技信息》2011,(36):381-381,384
生态现状评价是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庄里水库区域生态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了区域生态系统的阻抗稳定性和恢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小型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实践,探讨了小型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思想及方法,以期为相似生态功能区划提供参考。文章提出把连接水陆异质景观生态系统的特殊单元的生态交错带,作为保护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区域。在生态交错带内进行生态恢复,保护景观多样性,并使之成为连接核心区斑块的廊道。通过生境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及景观连接度的提高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同时,通过设立保护性经营区缓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景观尺度上的区域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景观尺度上区域生态安全与评价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方法综合分析法。结果景观尺度是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适宜尺度。在景观尺度上,有利于确立区域生态安全与评价研究中的基本参照系、揭示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尺度转换和人文因素评价、指导生态恢复。结论在景观尺度上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有利于将区域生态安全的现状与动态评价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对人类活动的生态安全影响的动态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通过分析丘陵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当前丘陵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形态布局进行设计,提出了多坡地生态恢复的解决思路,初步探讨了恢复丘陵城市绿地系统的解决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废弃采石坑不仅是一种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也是一种视觉污染.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GIS手段,运用改进的生态景观评价法(VRM)结合景观污染指数(LPI), 对山东省九龙山中华文化标志城47.2 km2规划区范围内的共40个废弃采石坑进行了景观质量、生态质量以及景观污染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分类,提出了近期-生态恢复、近期-景观再造、近期-生态恢复/景观再造、中期-生态恢复、中期-景观再造、远期-生态恢复和远期-景观再造7项针对性修复方案,为废弃采石坑的生态、景观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生态经济服务价值相关研究的分析,结合生态脆弱区的实际,以甘肃省安定区为例,计算研究区2000-2001年的生态经济服务价值:当以平均值计算时,2000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3250.7×104美元,2001年为3275.97×104美元;以低值计算时,2000年生态服务价值为3114.95×104美元,2001为3135.43×104美元;以高值计算时,2000年生态服务价值为3390.08×104美元,2001为3419.9×104美元.计算表明: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同时遏止了景观破碎化过程,防止了水土流失,而合理利用土地是恢复和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安定  苏维词  彭熙 《贵州科学》2009,27(4):74-77,96
本文分析了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理论、干扰理论、尺度理论、边缘效应理论与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及重建的关系,其理论的应用能够指导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同样,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也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提供非常恰当的实验场。针对喀斯特退化景观提出一些恢复与重建模式以及今后重点研究方向。寓景观生态学思想于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格局和过程之间的联系是当今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选择福州市(小福州)为研究区域,应用RS与GIS技术对2003年、2007年、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判读,并且利用景观分析软件深入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城市扩展造成了生态绿地破碎化、景观连通性降低及景观单一等问题.同时结合景观组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空间作用关系,研究了福州市景观结构紧密性和生态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构建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模型,以便实现区域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最后本研究对区域景观格局优化提出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更好地为长江流域安徽段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也为跨江区域生态环境管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服务价值、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及其关联特征。【结果】①1995—2015年研究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54%;研究区以较高和中等生态服务价值等级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②近20年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风险整体呈升高趋势,以中、较低和低生态风险等级为主;空间上,较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巢湖区域,并由集聚分布趋于连片扩张。③长江流域安徽段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主要关系为高价值-高风险相关,即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应特别关注。【结论】必须重视对湿地和林草景观的保护,加强以长江沿岸、巢湖区域为主的湿地生态保护和对大别山、皖南山区自然山体林草景观的保护与修复,将对提高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厦门海沧采石废弃地景观生态重建探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厦门海沧投资区花岗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讨论了矿山采石废弃地景观生态重建技术途径和模式,得出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包括废弃地前期处理、植被恢复和目标生态系统重建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寿县八公山景区放牛山石料矿山生态恢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牛山矿山位于寿县城北约1km处,是一个以石料开采、加工为主体的矿业实体。该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矿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地表景观破坏;水文干扰与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与微气候扰动;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占用;水土流失加剧等。对于正在开采矿区应科学划分禁采区和可采区,分门别类进行生态恢复工作;对于废弃的采石迹地的生态恢复可以分别采取石壁植被防护法、坑口迹地复垦绿化法、矿区景观再造法进行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2.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实践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撑体系,基于岩溶地区小生境高度异质性的多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理论,基于岩溶地形地貌、土壤和自然干扰机制下的隐域性植被演替理论,基于岩溶植物萌生特性的群落构建机制和岩溶生...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紫荆河小流域的景观生态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由于人类干扰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从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提出其景观生态建设应在整体原则下,依据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特征,协调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达到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的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上海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找出该河岸带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与景观类型,科学规划河岸带的生态恢复重建,为黄浦江周边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与景观生态修复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利用高分辨率航拍图像数据源,构建河岸带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数据库,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利用景观指数方法,在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两个水平,选取不同的景观指数对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在横向维度上,黄浦江河岸带市区段城市化程度最高,景观多样性最低,绿地和林地所占比例不足且碎片化; 近郊段属于过渡河段,以工业用地为主,景观多样性最高,破碎化程度最严重; 远郊段人为干扰程度最低,土地利用强度最弱,农田生态林网体系建设有待加强。②在纵向维度上,根据距河道边缘的距离(L),0≤L<100 m的河岸带受到重点生态保护,但距河道距离由近至远,人为干扰强度逐渐增强,河岸带景观多样性与破碎化程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300≤L<400 m的河岸带景观破碎化程度最显著。【结论】城市建设活动的干扰,造成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存在水陆交错边缘的负效应。在景观类型水平上,工业用地、生产防护林地和旱地是河岸带生态修复应重点关注的景观类型,而在景观格局水平上,近郊段河岸带(横向维度)和300≤L<400 m的河岸带及邻近区域(纵向维度)是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生态景观改造为例,引入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遵循可品赏、可持续、可游憩的设计原则,通过对观音湖生态景观改造过程中开展的结果评析,探讨了大学校园生态水景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6.
巢湖东端湖滨带目前生态结构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恶化,湖滨带功能退化,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湖滨带物理基底修复工艺包括物理基底稳定性设计和物理基底地形、地貌的改造;生物配制工艺包括生态恢复全系列工艺和半系列a、b工艺;巢湖东端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包括物理基底修复方案、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工程设计和生态观测场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2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采矿等生产建设活动破坏了大量土地,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焦点.回顾了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20年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在分析土地复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学科展的战略及任务:①矿区生态环境损害的机制;②矿山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及监管;③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规划设计技术;④减轻矿山土地与环境损伤的理论与技术;⑤共性和差异性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⑥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程质量的检测技术与装备.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及其与城镇化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景观生态风险,探明其与城镇化的动态响应,为江苏省科学调控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2010年Landsat TM和2018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 5.3、ArcGIS 10.2软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综合评估景观生态风险并探讨其层级结构特征,定量测度景观生态风险与城镇化两者“增量”的响应类型及相关关系。【结果】 江苏省主要景观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其中耕地是基质景观。在景观格局演变中,耕地的异质性增强,建设用地以外部扩张为主,水域基本不变。景观生态风险提升显著,均值由0.123 6上升至0.149 9,现状景观生态风险TOP3城市为苏州、无锡和常州;景观生态风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集聚分布态势和经济指向性趋势明显。景观生态风险与城镇化水平“增量”的耦合度大于0.8,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对景观生态风险快速上升的贡献度高,正向相关系数高达0.83。【结论】 江苏省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景观生态风险与城镇化水平同向提升、高度耦合。动态响应类型包括徐州、宿迁、盐城、淮安和扬州构成的低敏感区、沿江地区和连云港构成的中敏感区、苏州和无锡构成的高敏感区。苏南5市和南通“摊大饼式”土地城镇化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苏南地区是景观生态高风险区域,土地城镇化会加速生态环境恶化,而人口城镇化会缓冲恶化速度,经济结构的转变影响式微。  相似文献   

19.
淮河下游地区景观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淮河下游地区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景观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貌和基质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了淮河下游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该系统为二级分类系统,包括10个景观型,35个景观亚型,其中,景观根据植被(植被型或革培植被型)划分,景观亚型根据地貌,植被(群系组成载培组合)划分。以景观亚型或景观亚型的组合为基本制图单位,以1:100万土壤图为基础底图,参考多种比例尺的卫星照片,植被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